步入三月,大自然生机蓬勃,万物始生,天地正式步入春的季节。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告别严冬,春天是人体阳气开始生发的时候,也是肝气升发的季节。此时应季补阳,促进体内阳气的升发,是个很好的养生方法。 春季艾灸补阳气 很多人会选择用艾灸来调理身体。艾灸是中医居家保健常用的一种方式,一年四季都适用。尤其是岭南地区,春雨绵绵,回南天湿气旺盛,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邪,艾灸温阳祛湿最为合适。 艾灸是以"灸"为法,以"艾"为材料,把艾叶制成艾条或艾柱后点燃,靠近或接触施术部位或穴位,通过温热刺激局部穴位,借助腧穴将治疗作用沿经脉传至身体各处,并发挥调整脏腑阴阳的作用,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 艾叶性属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扶助阳气,升阳举陷;另外,艾灸还有温经寒邪、消瘀散结等功效。《名医别录》中说艾是"主灸百病";《本草纲目》中也提到"艾叶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可走三阴,逐寒湿"。 艾灸也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未病施灸有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备急千金要方·灸例》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着人也。"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通过光、热及化学刺激等综合作用,引起局部腧穴的反应,并沿经络向远方传导,可调控神经、免疫、内分泌与循环等系统,从而发挥其抗炎镇痛、调节代谢及增强免疫、改善循环及预防保健等作用。 居家艾灸方法多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因其简单有效、操作性强,有针药不能到达的优势,艾灸法一直广受大众欢迎。许多方便、随身使用的艾灸器具也应运而生。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艾灸工具有以下几种: ①随身灸盒。 木制灸盒在临床上更为常见,木制灸盒虽不及不锈钢灸盒操作方便,但取穴要求无需十分准确,施灸孔范围大,仅需要家人协助操作,把艾柱点燃扔进灸盒网格即可进行艾灸。 ②铜罐随身灸。材质主要为黄铜,外观华丽精致,系上绑带能固定在穴位上,配合布套覆盖能达到无烟效果,深受家庭喜爱。但需要注意的是,铜罐中含有铜和锌等金属元素,加热过程中金属直接接触皮肤,容易导致过敏反应,因此建议配合布套使用。 春季艾灸,穴位很重要 春天肝气升发,人体阳气顺应自然而向上疏泄,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疏泄不畅,就容易郁热或化火。 根据五行生克,肝属木,木克土,而脾属土,如果肝的气机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加上春季湿气重,湿邪容易困脾。 因此,我们在进行艾灸时应该多灸调理脾胃和补阳气的保健穴位,而避免直接灸肝经的穴位。 大椎穴 大椎属于督脉,为诸阳之会,人体所有阳经都经过大椎穴,与督脉相交会,故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可统帅全身之阳气。艾灸大椎穴可助阳以散里寒,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定位: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后正中线上。 艾灸举例: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cm,灸15-20分钟,每日1次。 足三里穴 《医说·针灸》提出"若要安,三里莫要干",说明常灸强壮要穴能够强身健体,抵御外邪,而足三里穴作为强壮第一要穴,取其艾灸,首当其冲。 足三里穴归属于足阳明胃经,阳明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又为补虚要穴,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增强人体正气,从而起到强壮补虚保健的作用。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 艾灸举例:在双侧足三里穴上同时施灸,艾条悬灸距离皮肤2-3cm,灸15-20分钟,每日1次。 中脘穴 中脘穴在腹部的中上部位,现代解剖刚好正对胃的主体,对于调理脾胃疾病的效果是最好的,理所当然地成为脾胃病的常用穴。 定位: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艾灸举例: 在穴位上方悬灸10-15分钟,每天1-2次,可与神阙穴同时灸。 神阙穴 神阙当元神之门户,有回阳救逆之功效。艾灸神阙穴具有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的功效,自古即是保健要穴。 定位:位于肚脐中央。 艾灸举例: 在穴位上方悬灸10-15分钟,每天1-2次,可与中脘穴、气海穴同时灸。 气海穴 气海穴为任脉的首要穴道,为丹田之所在,称为生气之海,艾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之功。 定位:肚脐下1.5寸,位于肚脐和关元穴中点。 艾灸举例:在穴位上方悬灸10-15分钟,每天1-2次,可与神阙穴同时灸。 艾灸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因为艾灸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所以,很多人会自己在家进行艾灸保健。但其实,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艾灸,甚至有些人使用艾灸后会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艾灸主要用于虚性、寒性病证,对于实热证疾病就不太适宜。其次,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极度虚弱者、过劳、过饱、过饥、醉酒等人均应慎用艾灸。 另外,艾灸期间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艾灸前, 休息平静,运动后、饱饭后不宜立即艾灸。 艾灸时, 请关小门窗,不开空调,避免吹风受凉;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后, 半小时内避免冷水洗手或洗澡;可饮用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便于排毒; 如果你对推拿、针灸有兴趣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中医 如果你想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关注并私信"666",领取21节中医入门视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