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泰) 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 〔秦〕李斯《谏逐客书》 关中,是中国古代史上颇负盛名的地域概念,其核心区域即今天陕西关中平原。 时至西汉时期,文人骚客已对关中地区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推崇备至,极尽溢美之词。如西汉名臣张良竭力劝说刘邦定都长安,最重要的理由便是长安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关中平原 不难看出,关中地区优越的环境与条件 ,其实含有多种的因素:一是客观的地理位置及易守难攻的地势 ;二是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如土壤及灌溉);三是与周边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 等。在这些因素中,有纯自然的,如位置与地势;更有人为创造的,如交通、水利及土地开发等。 正如外国名谚所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天府之国"的关中也不是与生俱来,她凝聚着世世代代关中人民的心血,其中就有移民的功劳。 在《禹贡》"九州"的版图中,关中属"雍州",在"中国"之外,因此,在秦国强大之前,秦国在中原诸侯国眼里,不过是视之蔑如的"戎狄之邦"。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 因此,秦国历代国君为强国富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相当明智的举措就是重用外来移民 ,使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如秦穆公听说虞国大夫百里奚富有才干后,巧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取回来,授以国政,人称"五羖大夫 "。后在百里奚的推荐下,又重金迎请其友蹇叔,也授以上大夫之职。后来,秦穆公又发现了戎王的使者由余的出色才识,并深以为忧:"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 "。 之后,秦穆公使用离间计,使戎王疏远由余,由余无奈降秦。秦穆公的眼力不错,采用由余的计谋后,秦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国任用外来移民取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还有"商鞅变法 "。 商鞅 商鞅变法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徕民 "。传世的《商君书》中有《徕民篇》,对当时这一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 首先,徕民政策是有效改变秦国地广人稀状况的重要途径。 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谷土不能处二,田数不满百万,其薮泽蹊谷、名山大川之材物货宝又不能尽为用,此人不称土也。 而与秦国毗邻的三晋地区却陷于人多地狭的困境中。彼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其寡萌贾息,民上无通名,下无田宅,而恃奸务末作以处,人之复阴阳泽水者过半,此其土之不足以生其民也。 因此,为增强秦国国力,徕民势在必行。 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 商鞅提出"徕民"政策与其本人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魏国早期首都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商鞅在魏国求官、做官,居留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听到秦孝公求贤的消息,才离魏入秦。 更值得注意的是,商鞅入秦后,师奉的上客也是一位"晋人"——尸佼,显然是来自三晋的移民。"卫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 " 可见,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凝聚着这两位移民的心血。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日益强盛,为最终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来移民的功绩不可抹杀。 后来,秦王嬴政即位后,韩国人郑国来到秦国,建议修建水渠,秦王赞同,这就是为秦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郑国渠。 郑国渠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自中山西部瓠口为渠,傍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以溉田。 然而,秦王后来得知,这是韩王阻挠秦王对韩用兵的阴谋,因此,下令逐客,驱逐各诸侯国入秦之人。 当时,楚国上蔡人李斯上《谏逐客书》,将外来移民对秦国发展做出的贡献阐述得淋漓尽致,终于说服秦王收回成命。 谏逐客书 李斯在这篇名文中讲到: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可见,秦国的强大,关中的富实,都蕴含着客卿的功劳,秦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远见的用人政策。 作为外来移民的李斯热情歌颂了"海纳百川 "的施政思想,这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太(泰) 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因此,秦国的富强,正是以关中地区的发展为标志,当后人赞美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优越地位时,切不可淡忘广大外来移民的功绩 。 本文摘自《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 《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 葛剑雄 安介生 著 300千字 2022年2月 三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