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困难定义终会迎来暖阳
有一句话让我深受启发,"要拒绝名词的诱惑,不要试图去成为一个名词,无论多好听的名词,而要去成为一个动词"。如果只活成一个名词,可能意味着某个身份、某种权利,同时也会带来某种约束,被贴上某个标签。
工作时间长了,我似乎渐渐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不断按照他人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向前走,无暇顾及内心的真实想法,就这么走着走着似乎迷失了自己。
刚过去这一年,因为工作调整我暂别语文教学,负责学校业务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千头万绪又至关重要,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压力也很大。但无论哪项工作,我都全力以赴,从未懈怠,也因此获得了同事的鼓励和认可。
忙碌之余,我总觉得缺失了什么。寻寻觅觅,我发现是因为自己远离了学生,远离了课堂。作家博尔赫斯曾说:"一朵玫瑰正马不停蹄地成为另一朵玫瑰,你是云、是海、是忘却,你也是你曾失去的每一个自己。"意识到问题后,我明白要做的就是找回那个迷失的自己,让玫瑰花自然绽放。我想成为一个"动词",在上课、写作、学习中成长,所以决定回归课堂教学。
这个选择导致工作量猛增,我的工作和生活变得繁忙而紧张,但我想遵从内心的声音,找回那个曾经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自己。
再次站上讲台,拿起熟悉的课本,看着讲台下一张张笑脸,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满足感,一种让人心安的踏实感,一种可以高呼"这是我的班"的自豪感。那一刻,我终于找回了自己。
此后每一天,时间马不停蹄地飞奔,我在后面拼命追赶。有人问:"把自己弄得这么累,何必呢?"我笑而不语。累吗?确实累,白天上课,课余时间教研、开会、处理各种事务,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各项工作无缝衔接,我就像一个上满了弦的钟表,滴答滴答不停地转。
不过忙碌也有很多种,我的这种忙碌是主动选择,能带来精神的富足。当我被各种繁杂的事务缠绕时,走进教室和学生沉浸在愉快的课堂中,那时的我感觉最轻松、最幸福。当我带着这种情感去做事,反而对现实有更敏锐的观察和更深刻的理解。
成为名词或者成为动词,只在一念之间。只活在名词里,很容易给自己一个想当然的暗示,以为自己真的拥有什么。比如,我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那就有了对学生的责任,同时也拥有了支配学生的权利。如果换成动词来描述自己的角色,比如"坚持",就会让目标更明确,让自己更有活力。工作10余年,每每遇到困难我都告诉自己坚持下去。有了这样的积极暗示,坚持下去似乎也容易了一些。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新的一年我愿意忍着痛、坚持动,不被困难定义,努力走下去,终会迎来暖阳。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涿州市大邵村中心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15日第9版
作者:刘海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