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智商水平的高低在他们 六岁前会有明显特征 ,虽然学龄前的孩子还没有正式接触学校课程学习内容,但是他们 高智商的天分 却在日常生活中显露无遗。 秀丽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小家伙看起来 机灵可爱 ,十分惹人喜欢。可是,秀丽却被孩子的 "话唠属性" 磨得 不胜其烦 。 从清早起床睁开眼睛,孩子就不停地在说话,作为宝妈的秀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对孩子的 耐心逐渐被消耗 。 除了"话唠属性"以外,孩子还 特别喜欢问"为什么" 。有些问题秀丽能回答,而有些问题秀丽则摸不着头脑。比如说,"妈妈, 月亮是用什么做成的 ?"" 太阳为什么叫做太阳呢 ?"有时候只能拿起平板、手机,查找答案。 在和朋友们聊天时,秀丽无奈地吐槽道,"孩子 不会说话 的时候,我 恨不得天天教她说话 。如今,孩子倒是 学会说话 了,可我却也 被她的说个不停,弄烦 了!" 听到秀丽这样说,作为幼师的朋友却笑着回应道,"其实,话多爱问问题的孩子 更聪明 ,他们的 智商水平更高 !咱们大人可能会因为孩子话多而厌烦,但是孩子们却因为自己话多而 学到的更多 !"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话多爱问问题的孩子通常 接受能力更强,求知欲更旺盛,他们对于新的知识接受度更高。 " 听完朋友的话,秀丽心头的烦恼一扫而光,毕竟对于父母而言,没有什么是比孩子被夸赞聪明,更值得人高兴的了。 6岁前儿童身上有这四种表现,他们的智商水平更高 表现一:爱动手 蒙台梭利教授说,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 学龄前儿童进行学习探索的方式相对简单,灵活的手指可以帮助他们 完成更为精细的动作 ,同时 大脑神经元网络 也在这个过程中 得到不断的丰富 。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 喜欢动手操作 的孩子,他们在大脑发育上更有优势,智商水平更高。 表现二:爱说话 喜欢说话的孩子常常会被父母贴上小话唠的标签,但是事实上,这种爱表达的孩子,他们在 思维反应以及语言输出 等方面更没有成长优势。 具有"小话唠"属性的孩子, 对于环境刺激所给予的反应,更快更及时 ,思维更灵活。 表现三:喜欢问为什么? 喜欢问问题 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神经元网络一直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在问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在不断地进行着 思考以及自身想法的输出 。 Tips:喜欢问问题的孩子有了 更多思考的空间,求知欲更强 。 表现四:专注力很强 学龄前儿童的 专注力水平 有高有低,做事专注的孩子要比同龄人做事效率更高。他们更能够获得 沉浸式的学习以及成长体验 ,这也使得他们的智商发展有了更多的助力。 家长的教育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在抚养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们总是 习惯于替孩子代劳 ,这使得孩子们在生活中 缺少锻炼自理能力 的机会。 有了父母的帮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随之减少,相应地,来自智力水平发育所 获得的有利环境刺激也随之减弱 。 在孩子进行积极表达时,如果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是 敷衍和厌烦 ,那么孩子身上的这种主动思考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当父母因为孩子的发问而烦恼时,他们也正在 错过,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契机 。 父母如何为孩子提供有助于其智力发展的成长环境? 首先,注重孩子身上自理能力培养。 在孩子具备了一定的 肢体掌控力 以后,家长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 锻炼自理能力 的空间。 比如说在孩子可以手握勺子时,家长们就应该注重,其自主进食能力培养。父母们在为孩子 提供日常帮助 的同时,也应该对他们 自理能力发展 方面,进行 教育引导 。虽然孩子们对于目标任务完成的,不算尽善尽美,但是从中得到锻炼,却值得肯定。 其次,鼓励孩子多思考,多表达。 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孩子之后的学习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们应该 鼓励孩子身上的思考行为 ,并且引导他们更多的进行内心想法的表达。 在思考、表达的过程中,孩子 对于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 ,内心的求知欲得到满足,由此,孩子大脑中的神经元网络也随之变得更为稠密。 最后,不轻易打扰孩子的学习行为。 不管是游戏还是知识学习,当孩子沉浸其中时,他们就会 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学习行为 。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注意观察,不要轻易的对孩子造成打扰。 就像 蒙台梭利教授说的那样,不要轻易加入孩子的每一项游戏,除非他们邀请你。 孩子们需要属于自我的专注空间,父母的引导干预,也应该有边界感。 凌晨妈妈来叨叨: 在六岁前,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仍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果家长们能够抓住智力开发的契机,并且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引导,相信孩子的智力水平,一定能够上一个新台阶。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1:养出优秀娃靠"交谈式育儿"?错了,有规矩才是关键 相关链接2:95后妈妈育儿的七条家规,新奇又有效,带出独立自律的娃 相关链接3:偶遇喂猫男孩,悟出育儿真谛:被妈妈尊重的孩子,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