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深常得蛟龙在, 梧高自有凤凰栖。 作者:洞见·许朝暮 金岳霖曾评价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民国时期才女中,林徽因似乎是最幸运的一个。 她家世显赫,小小年纪便出国游历,就读国外名校; 她婚姻幸福,与丈夫梁思成琴瑟和鸣,恩爱一生; 她还有满腹学识,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然而,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幸运,只有恰到好处的匹配。 一个人,永远只能享受与自己相配的东西。 1 感情同频,才能携手余生。 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 这一年,诗人徐志摩也来到伦敦求学,特意上门拜访。 一见到林徽因,徐志摩便爱上了她,对她展开了狂热的追求。 但林徽因深知,两人的人生追求、生活节奏并不匹配。 于是,她拒绝徐志摩的示爱,选择了更加务实的梁思成。 跟徐志摩相比,梁思成不解月下吟诗的风情,也没有海誓山盟的痴狂。 但他与林徽因出身相似,志趣相投,无需多言便能读懂彼此。 风光时,他们一起出国留学、去高等学府创办建筑系,追逐共同的建筑梦想; 落魄时,他们也相互扶持和包容,陪伴对方挺过战乱、贫穷与疾病的煎熬。 在一路颠沛流离中,梁思成不慎将测量古城的皮尺弄丢了。 他为此闷闷不乐,毫无干劲,工作不得不暂时停滞。 林徽因便悄悄花大半个月的薪水,买了一把新皮尺给他,只为逗他开心。 后来,林徽因患上肺结核和肾病,变得情绪暴躁,喜怒无常。 梁思成知是疾病所致,从未抱怨过她一句,而是不动声色地包容她。 他还去学了输液、打针、煎药和消毒,亲自给林徽因喂汤喂药。 彼此知晓,双向付出,让他们成就了一段历久弥新的爱情佳话。 经济学教授艾瑞里说: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场精确的匹配游戏,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 所谓门当户对,并非只是家世相当,而是有对等的见识和一致的步伐。 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即使再想靠近对方,也只能看着彼此渐行渐远; 而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就算被强行分开,也会毫不费力地重新相聚。 有言无不尽的自在,也有不言而喻的默契,你们才能配得上彼此的余生。 2 沉淀能力,方可驾驭野心。 人生在世,无论眼前有多少苟且,你我心中都有一片向往的远方。 然而,只会把野心挂在嘴上,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痴人说梦; 只有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中,才能在千锤百炼中做出一番成绩。 林徽因在欧洲之旅中,接触到了西方的建筑学知识,立志要成为建筑师。 但在当时的中国,很多人连建筑是什么都不知道,更没有建筑学科。 于是,她与梁思成一同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 谁知,学校的建筑系不招女生,直接将她拒之门外。 她没有气馁,转而注册到美术系,靠选修学完了建筑学课程。 两年后,她就凭借突出的才能,打破了学校的惯例,成功转到建筑系。 毕业时,她放弃在美国的大好前途,决心要让世界看到中国优秀的古建筑。 她与梁思成跋山涉水,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建筑物,并共同编写了《中国建筑史》。 除此之外,她还改良了景泰蓝工艺,参与设计了新中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凭借多年努力,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成为了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开拓者。 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出来的。 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历练,用尽日拱一卒的笨功夫,才能配得上命运的青睐与奖赏。 正如《后汉书》中所云,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人生没有突如其来的惊喜,只有风雨兼程后的苦尽甘来。 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命运贫瘠的土壤中,终会盛开似锦繁花。 3 提升价值,自会吸引人脉。 民国时期,北平流行文化沙龙。 每逢周末,林徽因夫妇便去金岳霖家里参加沙龙聚会。 许多文化界精英慕名而来,谈古论今,切磋学问。 聚会中大多是男性,即便有女性到场,也很少主动发言。 而饱读诗书的林徽因,总是出口成章,侃侃而谈,令一众学者甘拜下风。 仰慕她才华的人越来越多,沙龙便逐渐转移到了林家的客厅。 沈从文、胡适、朱光潜等名人,都来一睹她的风采,并主动与她结为好友。 久而久之,林徽因凭借自身魅力,吸引到了北平最有价值的人脉。 无论是远道而来的国外专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作者,都会为结交各界名流,特意登门拜访她。 古语云:岭深常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 真正的人脉,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能为别人提供多少价值。 若一无所长,挤进任何圈子都无人问津;若足够优秀,不管走到哪里都受人追捧。 曾国藩刚入官场时,苦于朝中无人提携,曾想方设法结交权贵。 但人微言轻的他,在社交场上备受冷落,得不到世家贵族的青睐。 于是,他不再寄希望于贵人,开始耐着性子精进自己的学问。 当他展现出过人才华后,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理学大师唐鉴的赏识。 唐鉴认定他会大有作为,时常同他来往,并向咸丰皇帝举荐他,最终助他平步青云。 大多数人际关系,其本质都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 当你无法提供足够的价值,再怎么费心巴结,也不过是别人眼中的笑话。 你有能力筑路搭桥,自会有人帮你遮风挡雨;你有本事振翅高飞,定会有人争着与你同行。 减少无用社交,专注提升价值,做最好的自己,人脉便会不请自来。 4 修好德行,便能守住地位。 《水浒传》中,"白衣秀士"王伦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 他身为一山之主,却处事不厚道,待人不宽容,总是刁难比自己武功高强的手下。 林冲投奔梁山时,他仗着对方走投无路,时常肆无忌惮地当众羞辱对方。 为了避免纷争,林冲百般忍让,换来的却是他变本加厉的欺凌。 最终,林冲忍无可忍,联合晁盖夺权,一举铲除了他。 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一个人的德行配不上他的地位,必然会招致祸患。 用人品征服人心,以德行维护口碑,人生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儿子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双双落榜。 当时,她是清华的特聘教授,梁思成则是清华建筑系的创始人兼主任。 以二人的身份和地位,想给儿女开个后门,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周围的朋友纷纷劝她动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儿女争取绿色通道,却都被她回绝了。 清华大学的校长见她不肯利用私权,提出破例录取梁从诫,她也婉言谢绝。 她对校长说:"我们作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开创者,应当做表率,不能因私废公。" 两个孩子都无缘从事建筑行业,是林徽因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但她身居高位,依旧恪守原则,让世人看到了一代大师的风骨与德行。 徐寅诗在《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中写道,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行走世间,唯有德行,可立一生。 若德行不够,即便你一时得势,早晚也会从高处跌落。 德行是一切的根源,地位、名望和财富,都要靠它来承载。 心宽品正,为人坦荡,修好自己的品德,才能站得高,走得稳。 ▽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说: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人生犹如天平,最佳状态就是不偏不倚地保持平衡。 唯有欲求与付出处于同等层次,我们才能毫不费力地拥有想要的一切。 点个赞吧 ,愿你努力把自己活成一道光,伸出手就能拥抱满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