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冷战,美国拒签500名理工生,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美国为遏制中国,拒签500名理工生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对于中国又将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这则新闻中有两个关键要素需要我们留意:
一、理科生
二、高材生
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500名学生都是中国未来的潜在的科技人才。
被拒签的这500理工生,专业分别为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机械、化学、材料科学等。
也就是美国特指的STEM专业。包括了工程类、生物科学、数学等领域。
基本覆盖了美国的优势产业领域。这里面就包括了芯片研发。
研究表示清华北大出去的留学生,只有20%回国反哺。
让中国企业争先恐后的人才,美国如今却直接拒签了。
也是有意思。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美国作为世界科技强国,正在逐步构建由美国所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科技差距已经逐步缩小。
其缩小速度远远高于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美国必然将在全产业链多方位地对中国科技实施封锁。
中美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在科技创新领域。
美国在对中国的长期分析研究中发现。
虽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工业领域尤为突出。
但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仍然比较滞后。
美国精英更是认为,全球化发展,虽对美国跨国企业有益。
但对美国的国家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
如今,中国科技的发展就成为了美国的心病。
为什么?
二战后,美国崛起。
美国在航天领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发展的背后,则是得益于大量欧洲科学家移民美国,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美国科学技术顺利跃居世界第一位。
这也让美国意识到了专业领域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站在美国的立场。
中国的科技发展成果,是以美国的科研成果作为助力的。
中国是通过运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技术,结合自己本土的优质劳动力。
才有今天中国的科技发展。
这些年,我国虽在军事领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
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仍然缺乏自主性。
中国的理工科高学历人才来美学习,美国必然堤防。
不得不承认,美国对中国的问题看得很透彻。
中国的科研院所至今为止,科研分析仪器均来自美国和欧洲以及日本。
中国的工厂生产线上的先进装备也均来自美欧日。
所以,中国需要更多专业领域的科研人才来获得科技创新自主能力。
美国觉得,唯有切断中国与世界先进领域的交流。
才可消除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威胁。
当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阻断中国留学生的深造机会。
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拒签了中国的500理科生。
事实上,美国的担心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唐朝贞观年间,日本曾安排大量的遣唐使分批来唐学习。
但其真正的目的则并非如此。
而是让日本留学生和僧侣来大唐学习当朝的经史律令和礼仪,佛法。
当然,更为重要的意图是放在了朝鲜半岛的利益上。
中国钱学森的教训,美国人历历在目。
1934年中国两弹一星功勋院士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在1935年公费赴美进修。
在1939年成为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期间曾参与过德国的火箭科研工作。
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钱学森毅然决意回国报效祖国。
美国和其导师曾多次重金挽留和劝诫钱学森未果,
并对钱学森及妻子进行了人身自由监禁。
最后钱学森和妻子突破层层关卡,顺利回国反哺祖国。
大力推动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进程。
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所以,在美国的眼中,中国理科生出国深造。
在未来他们或将严重威胁到美国世界科学领军地位。
那么,这件事对于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美国本次对中国500理科生的拒签背后,就是对中国的科技冷战。
这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打压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教育领域。
这一事件,也再一次警醒着中国。
事实上,这些年,美国在全球布局了基于发展美国本国利益的同盟体系。
韩国、日本、德国等均属于美国全球科技产业链部署同盟国家。
但是这一体系本身又存在利益冲突性、矛盾性。
成为了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而突破的关键就在于中国自身的科技发展创新能力。
而创新能力的背后就是中国理工科人才的培育。
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的重点是整个教育理念的构建。
但,中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则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育。
为什么这样说呢?
整个教育理念的构建就是从义务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科技氛围营造。
然而,中国目前的教育提倡综合发展。
不再进行专业人才的专项培养。
取消了文理分科。
甚至逐渐在稀释理工教育。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如,国家在公职人员选拔上多倚重于文科生。
忽略了数理化突出的专项人才的培育。
专注于科研事业的人也是凤毛麟角。
这样又如何能够构建出一个长效发展的理工教育体系呢?
为何美国只是拒签了理工人才,而未拒签文史人才。
那是因为美国知道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基础是什么。
中国应该怎样做?
这里我将提出我个人的观点。
①国家需要设立专项人才或单位培育计划,综合施策。
国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需要设立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培育机制。
在现有的基础上单独设立专项人才或企业培育计划。
因材施教,人尽其才。
②从世界科技强国引进科技人才,规避人才壁垒。
目前国际发展环境复杂,内部安全性较差。
中国国内环境颇受国际人士青睐。
留学深造已不是良策,引进才是当务之急。
比如,虽美国对中国学子拒签,我们未尝不能尝试引进美国的科技人才呢?
如果美国限制,为何我们不去科技发展实力雄厚的德国呢?
③提高科技人才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消除国企优先差别待遇。
好的福利待遇是国家科技人才抢夺大战的基本前提。
世界各国皆可被中国所用。
中国不缺科技人才,而是缺乏钻研的条件。
④设立高等教育科技研究激励机制,不断联动国际社会科技力量。
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学术氛围的营造和科研兴趣的激发。
而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在于社会科研力量的有效调用。
自古民间,人才辈出。
中国的三国演义早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些年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 又何止这些 。
以"断供芯片"为筹码打压华为、中兴中国科技巨头。
反倒提高了这几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美科技竞争必将是一场中国的科技觉醒革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美国拒签500理工生,却可以让中国看清楚自己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来讲未尝不是一件所幸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