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在当下有多火? 手戴鸽子蛋的向太在直播间卖牙膏可乐,首播带货3个亿。 64岁的张兰靠儿子汪小菲的抓马婚姻吸粉带货上亿。 网红"小杨哥"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阶级跃迁,毫掷一亿元买楼。 明星再就业也乐意选择直播带货,几百万轻松入袋。 无论消费者是报以什么样的心态,吃瓜还是支持,但至少没有极端责骂。 而就在近日,章莹颖的父亲也开始了直播带货。 只见他举着日常用品,默默介绍着产品。 但很快,一条条难听的弹幕飘上来: "女儿都死了,你还有心情带货?" "你这是消费女儿,吃人血馒头!" "没孩子人特别多,都来当网络乞丐吧。" 最后,逼得章莹颖父亲不得不做出解释。 他局促地在镜头前回应:我只是为了维持生活。 当年,章莹颖去世后,所有都劝她的家人"死者已逝,生者已矣",死去的人已经离去,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 可是如今,他们转头又用恶言恶语堵住他的生路。 谁还记得"章莹颖"? 2017年6月9日,1990年出生的中国留学生章莹颖,遭白人男子布伦特·克里斯滕森残忍杀害。 尸体残骸被散落压缩在垃圾处理厂九米深的垃圾下。 直至今日下落不明。 在2020年上映的纪录片《寻找莹颖》 ,那些案件的细节,则更让人悲痛不已。 章莹颖是寒门走出来的学霸,本科中山大学,保送北京大学读研,而后成为北美高校访问学者。 章莹颖有写日记的习惯,她热爱生活,喜欢记录日常。 你可以形象地看到一个善良、努力、孝顺的女孩。 也写下目标,积极的鼓舞自己。 (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人生短暂,不甘平凡) 原计划里,章莹颖还要继续读博士。 毕业后,她可能最后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成为一位好老师。 和相恋8年的男友,结婚生子,满足妈妈碎碎念抱孙子的愿望。 然后一切都在2017年随着她的死亡截然而止。 一个随机寻找目标的恶魔。 谎称自己是警察将没有赶上公交车而着急赶时间的章莹颖骗上了车。 然后对她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恶行。 反抗、挣扎,试图逃脱,但最终失败,你几乎可以从描述中感受到那股绝望。 甚至这一次,公正也缺席了。 他杀害了她,但并不意味着会被处以死刑。 章莹颖父母两年的煎熬,章莹颖被害769天后,12名陪审团成员讨论了8个多小时。 可是凶手还能在法庭上像没事一样,笑着,吃着。 最终,10人支持死刑,2人反对,此案依规定判处克里斯滕森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法官在最后的陈词中对凶犯克里斯滕森说: "我希望你在又冰冷又孤独的监狱里度过余生的时候,能拿起笔给章莹颖的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我很抱歉’。" 章莹颖的去世无疑是对整个家庭沉重的打击。 一直沉默寡言的弟弟,在镜头前无助说道: "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过未来的生活,再也没有人给我指路了。" 母亲整日以泪洗面,病了腰伤了也不去医院治疗,整个家庭靠半口气吊着。 父亲整宿整宿得睡不着,12点睡2点多醒。 正如他在宣判后所说: "他(克里斯滕森)不仅只是杀了莹颖,他把我们都杀了。" 相恋8年的男友在一次庭审时,律师问他,这件事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多大的影响? 他回答,彻彻底底改变了30年来的规划路径,原本在我未来的人生里,每一步的规划里都有她。 即便是这样的悲痛的时刻。 质疑声也没有停止过。 在当时,已经出现了很多说莹颖父母拿着募捐的钱给儿子独吞的舆论。 章莹颖的父母看着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再次情绪崩溃。 这世界总是这样, 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坏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 5年过去,人们或者早已渐渐淡忘,只有章莹颖的家人余生都笼罩在阴影之中。 谁在逼他们成为"完美受害者" B站《寻找莹颖》的纪录片,影片开头就有一句言之凿凿的弹幕: "还没看就知道是情杀,自己找的。" 附和逻辑吗,明明看都没看却可以轻易的妄下结论。 "被害者有罪论"的偏见和歧视无处不在。 同样,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受害者要永远笼罩着灰色基调,科学家要穷困潦倒才配"感动中国"。 "悲情"和"英雄"形成一种感动模式。 这套根深蒂固的道德秩序常常无意识的运作。 这里还掺杂着不少嘈杂的声音: "我不了解,但提醒大家。" 如果连花上几分钟去了解事件的想法都没有,能不能遵守"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的原则,收回那旺盛的表达欲?! 因为了解章莹颖家庭的都知道,小县城出来家庭本身算不上富裕。 父亲开车2000块钱一个月的工资,母亲身体不好靠打零工维持。 在章莹颖去世后,章莹颖的母亲有一次还因为精神恍惚,踩空了楼梯,摔断了四根肋骨。 章莹颖的父亲,被查出肾囊肿、糖尿病。 当年,章莹颖家属抵达美国寻找,在校方与家属沟通一致后发起的捐款被质疑诈骗,被质疑要"养活家庭"。 章莹颖的男友出面明确表示: "不会留存任何钱用于家人未来的生活和养老。" 五年后,这个家庭难以为继。 说白了,章莹颖的父亲直播带货也只是多一条收入的渠道,消费者自主选择下单。 不偷不抢,合法合规。 再看章莹颖父亲直播间,除了名字提及章莹颖,直播间里都是认真介绍产品。 链接产品也多是小零食生活用品,属于直播界"把握的住"的类型,不是利润颇高的酒水和化妆品等。 真正要呼吁的,应该是章莹颖父亲认真选品,带货负责,网友理性消费。 而这种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指责。 就因为在部分人眼中,"完美受害者"形象被破坏就要遭遇辱骂。 也远远不止章莹颖父亲,还有失去爱女的江歌妈妈,直播带货的乔任梁父母,为妻治病的 戴建业教授...... 恶意从未停止过。 更可怕的是,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就连宽容的尺度都不一样。 浪子回头金不换,坏人放下屠刀就立地成佛,而好人必须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对"受害者家属"要求像圣人一样的标准。 对罪犯却能惋惜"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正是因为如此,"有钱有钱的人带货就理所当然,家庭困难直播带货就是圈钱博同情。" 想起《隐入尘烟》里的一句台词: "钱都流向不缺钱的人,苦都流向能吃苦的人。" 厄运专挑苦命人,又有多少集体的推波助澜。 用悲情衬托高大、用牺牲烘托崇高、用苦难催生感动。 一旦受害者或者英雄走出他们立下的"道德圈"就意味着背叛要受千夫所指。 甚至所谓的"道德标兵"完全不能理解恶语伤人的深度,他们打着为章莹颖伸张正义的旗号向章父进行讨伐,行的不过是一己私欲,和个人情绪的宣泄。 他们挥下的刀不见血,但杀人诛心不过如此。 尽管一人之力能改变的太少,但我们仍要愿意为正义摇旗呐喊。 不要麻木,不要麻木。 《悲惨世界》里说: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 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 ,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