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集: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号"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3年。宪宗,英宗长子,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1487年,宪宗死,时年41岁。是个昏庸无道之帝! 明朝昏庸之帝明宪宗朱见深 老师指点我可以从几个方向入手: 一、家谱有可能还在,这个不能排除,原因是有可能在某个族人手上,他不想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毕竟几百年过去了也算是文物,有了很高的经济价值,他怕拿出来后就不能独自占有,毕竟这是祖宗留下来的,害怕族人们抢夺,多多打听,如果有,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去沟通,哪怕复印、拍照都行,要表达出你没有争夺之意,只要信息不要实物; 二、寻找祖坟,看看是否有碑文,一般只要有碑文在就可以很轻松地找出来龙去脉,毕竟是受冤杀的,碑文肯定会有记载,因为心有不甘,以待子孙替其昭雪洗冤,必定会刻在碑上或是因避祸刻成墓志铭埋在墓内; 三、抓紧向还在世的族中长者打听,虽然他们不识字,但是对于家族口口相传的东西他们会更重视,因为他们不能书写记录下来,所以会时刻铭记在内心深处,并会告及子孙后代,这种方法也是在知识匮乏的年代最能直接记载真实历史事实的一种方式,对于家族的记载最有价值。这种方法在当今的历史研究中有专业术语叫:口述历史,所谓口述历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传统的口口相传、笔录、 录音、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传承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这个术语最初是由美国人乔·古尔德于1942年提出来的。 人类活动无比复杂,即使再详细的文献、档案,也只能记录下极为微小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中所见、所历、所闻、所传闻的种种活动、认知,不一定都能载入 史册。以往的档案、文献,比较偏重于记录统治阶层的活动,偏重于社会精英的活动,偏重于政治方面的活动,对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对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妇女生活记录都比较少。即使有,也多为枯燥的统计数据,缺少有血有肉的个案记录。 所以要立刻着手联系并记录村中长辈的言语,可以通过打电话录音等方式来保存,这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老去,时间不等人! 四、当今社会网络非常发达,多查询、多联系同姓宗亲,可以通过他们之间的信息来进行分析,也可以去图书馆查找一下《明史》成化和弘治年间的历史记录,也许会有蛛丝马迹。 听了老师的话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有了寻找的方向及方法,多与长者聊天,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能学到很多理论与实践的捷径,心中无比感激老师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的教导,为我寻根又增加了新的动力! 明孝宗朱佑樘 百度搜集: 明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号"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宪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被誉为"中兴之令主"。死于1505年,时年36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