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不仅从未间断过,甚至从五千年前到今天,都有着辉煌而灿烂的文明历史。 五千年的历史中朝代不断更迭,但文明、文化却从未间断过,这是为何? 原因在于无论统治者建立是哪一个朝代,都是将自己看作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文化认同、文明传承方面有着相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朝代的更替过程中,其中,元朝与清朝并非由汉人建立,而是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建立的,拥有着百年发展历史。 因此,在后人看来,元、清两朝可看作是异族的统治时期。 对两个朝代的政权统治有着一定的怀疑,世人议论的焦点无外乎它们真的算作异族统治吗? 那么,元朝与清朝到底是中国自己的朝代呢,还是异族统治的朝代? 但无论是从史料记载,还是科学考古中我们都发现: 无论是元朝还是清朝,最多只能算作是少数民的政权统治,但依然与汉族同宗同源,都属于炎黄子孙。 而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也将自己看作炎黄的后人,编撰史书的同时,也做到了民族的融合。 最具争议的王朝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元朝和清朝并非汉人建立的政权,那么,就可以因此而看作元、清两朝属于异族统治吗?但事实好像并非如此。 何为异族?外来势力入侵可称作异族,但是,元朝和清朝并非外来势力,而只能算作是少数民族掌握政权统一中原而已。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元朝统治者为蒙古族,清朝统治者为女真族也称满族。 既是同宗同源,又何来异族统治呢? 元朝与中华民族的渊源可追溯到唐朝。唐朝的统治者即称为皇帝也可称为天可汗。 唐朝时期的契丹人尽管与唐朝对峙多年,但本质上依然属于大唐的子民,也就是说契丹的行为只能算作内部起义而非外来势力。 而蒙古族也历来就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后期的蒙古族由于蒙古不服金人的统治,进而推翻了金王朝,但也仍然属于大唐。 也就是说,从唐朝到元朝,都未曾发生过外来势力入侵的情况,王朝的覆灭在于国家内部的叛乱而已。 元朝与清朝到底是不是异族统治? 中华民族的发展是逐步融合的过程,最后形成了后来的中国,并延续至今。 同时,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政权后,也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元朝被明王朝取代后,明太祖朱元璋对元朝的评价也是认可元朝确实代表中国的。 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人早已共融共存,元朝由蒙古族建立,但也是多民族共存的民族国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替的只是统治阶层,性质与民族特性并未发生较大的改变。 元朝在正式入驻中原后,也并未大肆屠杀,将汉文化一律抹去。而是选择将不同的文化融合为一体。 元朝在建立政权后,还遵循了正统编制上一朝代历史的传统,不仅编撰了《宋史》,还编撰了《辽史》与《金史》。 在传承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元朝编撰史书中不难看出,统治者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自始至终,都将自己看作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学术界将文明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将两者视为同一词,因此,我们也认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从未间断的文明。 也就是说,这个国家从未间断过,更替的只有朝代。 从而也可以得出,中华民族从未遭受过异族的入侵。元朝和清朝也就不算异族统治。 从遗传基因的角度来看,首先中国古代国民的遗传基因从未间断过,甚至时至今日,现代人的基因也与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居住的人类基因有着极大的相似特点。 而从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发现,蒙古族和女真族的基因也与黄河流域有着紧密的联系。 从以上的研究中也能够看出元朝和清朝并非异族统治,属于少数民族。 而从文化基因角度来说,中华民族是最早拥有姓氏的国家,目前我国的姓氏有90%左右都来自皇帝姬姓,而另外10%则来自于炎黄子孙。 在姓氏出现的时期,甚至同时出现了文字,商周时期已经演变为成熟的甲骨文,至此,中华文明有了可延续的文字。 秦始皇时期将文字统一成小篆,无疑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几千年的发展中文字从未间断,也是中华文明未曾间断的有力证明。 当今时代,甚至能够阅读出秦朝简牍、青铜器上的铭文,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整体逻辑思维在各朝代的发展中几乎未曾改变过。 而朝代的更替,更多的是统治者的更替,而非文化的更迭。如此说来,中华文化未曾遭到外来势力的入侵。 满族在未入关前称为后金,直到皇太极在1636年将国号改为清,女真也随之改为了满族。 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从南宋时的金再到清朝时期的后金,在文化传承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也体现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同化能力。 在后金入关之后,在清朝的众多皇帝中,甚至有超过8名的皇帝都是汉族血统。 其中,康熙皇帝和嘉庆皇帝由于生母都是汉人,因而身体内的汉族血统也更多。 剩余的皇帝中,身体内的血液也或多或少的流淌着汉族的血脉。因而也并非纯粹的满族人。 作为康熙的嫡系子孙,在他之后继承皇位的皇子身体内必然也包含着汉人的血统,可以说,清朝的统治者几乎具有着汉族的血脉,因而单纯、片面的将元、清两朝看作异族统治并不客观,也不科学。 清朝中最著名的皇帝康熙,生母的身份虽然是旗人,但其实是彻彻底底的汉人,只是母凭子贵,被抬了旗而已。 清军在正式入关前有八旗的说法,八旗由皇室宗亲组成。 而入关后,为更好的与汉族融合,曾先后设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 而康熙的生母为佟佳氏,之所以为满洲旗,就是因为后来被抬了旗。 所谓抬旗,就是指从低到高身份提升的意思。 在清朝,抬旗是对贵族的嘉奖。抬旗可分为由下五旗抬到上三旗、由蒙汉八旗抬入满八旗。为表示身份的尊贵,将康熙的生母抬为了满八旗。 嘉庆皇帝的生母魏佳氏作为汉人也是因母凭子贵,身份被抬升为满八旗。 风靡一时的影视剧《甄嬛传》中曾有这样一幕剧情,雍正皇帝为表示甄嬛的身份尊贵,与皇后商量甄嬛的抬旗问题。 皇后建议抬为甄佳氏,而皇帝则直接赐姓为钮祜禄,直接抬为满州上三旗。 要知道甄嬛的父亲是汉人,甄嬛被赐姓满州上三旗,可见这是一件天大的恩赏。 满清刚刚入关时,对书中有描述北方不好的书籍采取一律损毁的方式,后期在收录四库全书时,发现有一篇《正统辩》的文章,文中所写内容为元朝事情。 书的作者为汉人。在书中将元朝称为南宋正统的继承,并未将辽金作为正统。 从这本书来看,书中承认元朝是宋朝的合法、正统继承者。 清朝官员看到后,认为书中内容在贬低辽金,而辽金与清朝正是同宗同源,都是女真族,所以认为此书不可留。乾隆知道此事后,则命令大臣不得将此书销毁。 乾隆认为元朝确实是继承了宋朝的正统,大清也是继承了明朝的正统,在打败流寇后才入关得以统治天下,而并非从明朝抢夺了天下。 从中也可以看出,清朝认为自己与元朝一样,都是继承了正统王朝,都是中国人。 康熙皇帝对自己是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自豪。 而乾隆皇帝甚至还将明朝称为圣朝,目的就在于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感,对于汉人来说,血脉也早已在朝代的更迭中逐渐与少数民族相融合,与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 站在南宋的立场上,元朝确实属于外族入侵,原因在于南宋为汉人建立,由于蒙古的入侵使得宋朝灭亡,汉人也开始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但在正史中,却认同元朝是中国朝代的一部分。 在古代,作为多民族聚居型的国家,中国当时并未提出清晰、明确的国家概念。 炎帝时期是以部落首领形式存在的,与炎帝部落同时存在的还有祝融等部落。 在长期的融合与发展下,各部落之间开始了联合,最终汇聚成为统一的民族。 中国这个名字也是经过民族融合后所形成的,在中国土地上建立的所有政权,都承认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因此,对于后人来说,不能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将元朝和清朝看作异族统治。 而应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历史,思考历史,从而对历史有客观、理性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