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彧(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视频博主打工仔小张"如何如何"的系列视频走红网络:如何坐公交、如何乘地铁、如何去吃海底捞、如何一个人去医院看病……这些看似普通的"科普"视频却让打工仔小张一个月内涨粉百万。有人质疑,这些不都是简单的生活常识吗?但大部分人表示:"大学生真的很需要这些。""刚来大城市的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坐地铁、坐飞机。" 小张 学生埋头苦学二十余年,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刻却茫然地发现太多的事情在学校的课程中并没有学到:如何租房买房、如何开银行账户、签劳动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五险一金究竟是什么……2021年微博上就出现一个 网络的普及让年轻人还算能够快而具体地检索到这些知识的答案,但那些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却只能徘徊在时代的大门前。我们痛心地看到老人去银行办理养老金却被无情地拒绝的状况频频出现。智能时代的发展过于追求个人的快速度而忽略了"慢一拍"人群的诉求。老人求医无门时,告诉他们这里仍可以现场挂号;老人办理资金时,耐心地指导他们如何操作;老人不了解线上点单时耐心帮忙……这一切的美好图景,不仅需要个人释放自己的温暖,更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为他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开辟出独属的"慢"通道,让社会充满一个个温暖的例外。 "如何如何"系列视频只是讲述了我们生活中最实际、最正常的部分,我们不需要羞涩于对这些知识的无知,褪去内敛的外壳,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更自信地去拥抱未来。我们都是普通人,真实与包容才是生活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