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孙悟空来说,一生最痛苦的是哪一刻? 如来倒扣佛掌,将其封印在五行山下。 既是封印,自然法力尽失。孙悟空勉强钻出猴头,搭出一条胳膊,就这样在风雨雷电之中,过了许多年。 到底有多少年? 官方统一口径,说是五百年。 但文中有明确记载,王莽篡汉时天降此山,到世逢贞观,唐僧西行,孙悟空出山,少说也要六百多年。 这时候孙悟空是多少岁? 按照幽冥界生死簿的记载,孙悟空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划掉死籍后不久,他上天做了十几天的弼马温,后又做了百十天的齐天大圣,按照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算法,被压五行山的孙悟空,时年不到五百岁。 五百岁的孙悟空,被押在五行山下六百多年。即便按照官方的说法,他也有一半的时间失去了绝对的自由。 在这六百年当中,孙悟空感受着前所未有的孤独,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思考。 他思考什么? 01
在《西游记》的文本中,孙悟空曾经说过这辈子最灰心的一句话。 什么? 那已是囚牢中的最后时光,观音菩萨显圣探望,悟空欢喜大叫: "承看顾!承看顾!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眼!" 这句读来五味杂陈,又十分心酸的话,在经典的86版《西游记》中,被刻意地隐去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不仅仅经历着自然的风暴,更经历着此生最大的心灵风暴。 风暴的名字,就叫作—— 树倒猢狲散。 想当年花果山盛世如潮,周边七十二洞妖王,外加热结的七兄弟,哪一个不是殷勤献奉,哪一回不是弦歌传觞? 当年他满面春风,高登宝座,自然是挨肩擦背,熙来攘往。 到如今身陷囹圄,铁窗风味,门庭不是冷落,而是阒无一人。 饿时用铁丸子充饥,渴时以铜汁止渴。等了六百年,只有一位观世音菩萨,愿意留残步探望。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在86版《西游记》中,杨洁导演不忍看悟空凄凉,为他找来了一位放牛的牧童。牧童递来的那颗桃子,大概是孙悟空心中最甜的一颗吧? 那些猴子猴孙呢? 那些呼来的朋,唤来的友呢? 人生从巅峰处落败,人情冷暖的过山车才是最大的考验。 绝大多数的人,无法从这样的阴霾中走出来。 几乎没有人,拥有再重来一次的机会。 除了孙悟空。 02
《西游记》开篇时,孙悟空还不是孙悟空。 他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中,一块仙石中孕育的仙胎,因风化蹦出的一个无名无姓的石猴。 石猴无牵无挂,不计年岁,直到他遇到了命中的花果山。 当他从群猴中脱颖而出,带着天生的勇敢闯进水帘洞,他成了众猴之王,其名曰美,大家称之为美猴王。 山花草木、百果竞芳,在这仙山福地,自称一王,美猴王带领众猴享受着世间的快乐。 然后问题来了。 既是世间快乐,自然有世间法则。 何谓世间法则? 有生亦有亡。 何方可解? 长生不老之术可解。 因此,美猴王生平第一次离开他的花果山,前往未知的世界。 等到他再回来,已经从美猴王,变成了孙悟空。 03
从石猴到美猴王,他靠的是天生的勇敢。 从美猴王到孙悟空,他凭的则是生来的慧根。 何为慧根? 不二之心。 在86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不二之心"有两次生动的体现。 先是离了花果山的美猴王,驾着木筏,趁东南风紧,到达南赡部洲,也就是人类所居之处。 他在此都做了些什么? 抢来了一件蔽体的长袍,又偷来了一双马靴和一顶软帽。 他走进一家面馆,学着人的模样点了一壶酒、一盘牛肉和一大碗面。 但时时处处,他都在承受者世人的嘲笑。 世人笑这怪物人不人、猴不猴,笑他一不小心露出的猴屁股,笑他对人类拙劣的模仿。 美猴王离了花果山,身份一落千丈,但此时的他,绝对不恼。 为何不恼? 他一心只念着访问佛仙神圣之道。 在书中,这里说得更明白: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什么意思? 在美猴王看来,迎合人世间的规则并非为了融入,只是为了等待。 正所谓: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此时的美猴王开启了上帝视角,俯瞰众生,对红尘名利深感鄙夷。 虽然,他不是故意的。 他天生如此。 生来一副慧根,求仙亦是求心。 就这样在人间游荡了八九年的美猴王,没有像其他的妖仙鬼魅一般,流连忘返。他没有一丝对红尘的贪慕,对求仙之道也没有过任何的怀疑。 他甚至没有表露过些许失望。 坚定、纯净、一颗不二之心,开启的正是智慧之门。 美猴王顺着西洋大海,踏上了西牛贺洲的神仙之地。 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引路人,一个衣食尚不得周全的樵夫。 猴王如何称呼他? 老神仙。 为何? 因为他远远听到了樵夫的唱诵,在猴王听来,那正是自己苦苦追求的神仙之语。 即便他身着布衣,手无铜板,家中无米,田园荒芜。 在他刚刚经历过的人类社会中,这樵夫是最底层的苦命人,但猴王一双慧眼,不为外相蒙蔽,立刻识别出话中的深意。 这叫什么? 没有分别心。 正是这颗没有分别之心,将他送入人生最关键的领域——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座上的须菩提祖师为猴王取名——孙悟空。 04
须菩提祖师座下弟子不计其数,为何真本事只传给了孙悟空? 答案只有一个,唯有孙悟空经受住了考验。 如何考验? 先让他学习洒扫周旋之礼,磨练他的耐性,再登坛讲道,考验他的悟性。 台下诸小仙皆在,惟有孙悟空一个"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 如同在灵山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惟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此拈花一笑,正迎合孙悟空与师祖的心心相印。 于是当夜三更时候,须菩提祖师将长生之妙道独传于悟空。 又三年,须菩提亲授悟空躲避三灾之法——七十二般变化。 到此,孙悟空求仙已成,完成了真正的蜕变。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开始犯错。 05
孙悟空一生都躲不过的问题是—— 悟空,你可知错? 当年他在花果山与众猴喧闹,没有谁这样问。 后来他在人间游荡,亦无人多问。 到了这三星洞,前七年也无人提起。 等有了真本事傍身,这个问题便开始反复地出现。 悟空,你可知错? 悟空犯下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同门面前卖弄本事。 这个错误的后果是,师祖将他放出山门。 但他知错了吗? 并没有。 孙悟空犯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荣归故里后,自立为王,享受七十二洞妖王的参拜。 第三个错误,是去东海龙王拿下如意金箍棒后,继续索要与之相配的一身闪亮披挂。到手后还向四海龙王丢下一句,"聒噪!聒噪!"引起了龙王们胸中的不平。 第四个,在幽冥界,将十代冥王吓得魂飞魄散。 这些错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目的都没错,方法全都错。 几个错误其实就是一个错误。什么? 嚣张跋扈,生出二心。 这时的美猴王已经不再是昔日的美猴王了。 他开始注重穿戴,讲个闪亮登场。 他开始四方交友,享受众星捧月的快乐。 他开始无法无天,不接受任何规则的约束。 孙悟空,飘了。 06
一个飘了的普通人,最多就是个浅薄。 但一个飘了的有本事的人,带来的就是灾难。 如孙悟空这般拥有破天之能,又不惧雷火天劫的人如果"飘"了,后果你根本没办法想象。 他讲排场,要尊重,最最重要的,他还失掉了最基本的善良。 什么叫善良? 懂得收敛本事,懂得手下留情。 要承认,对于孙悟空来说,芸芸众生不值一提。你我在他面前,连个屁都不是。 他太伟大了,也太可怕了。 他变了,所以他不再悟空,而是我执。 我执即生烦恼,烦恼遮蔽智慧。 所以到这时候,石猴最最重要的东西,没有了。 07
压入五行山,是对孙悟空过往错误的一并惩罚。但这不是最严厉的惩罚。 为什么? 如来佛祖有云,别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他只是轻轻一压,这一压,就是六百年。 六百年里,有个问题在孙悟空脑中拼命回响—— 悟空,你可知错吗? 有法力不得施展,有四肢不得舒挣。家是壁里安柱,友是水月镜花。 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失去了一切。 但似乎,他又变成了故事一开始的模样,在一块仙石之中,等待下一次风化出世的机会。 绕了一个大圈,重归一无所有。只有此时,才能明白什么叫作人生如梦一场。 但好在,他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悟空,你可知错吗? 弟子,知错了。 推荐阅读: 《西游记》最后一集,结局其实并不圆满?原因藏在这些细节里 "87版红楼梦"的幕后故事,可不只有"拍了5年" 为什么白素贞一定要"报恩"?《新白娘子传奇》远没那么简单 重温《上海滩》,才发现冯程程"没那么简单" 为什么"康敏"才是《天龙八部》里,最大的悲剧? 平分往事,换个方式看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