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大骗局老美隐藏41年的绝密情报,却是我军的诱饵?
抗美援朝的胜利与我军将士过人的智慧密切相关,当时我军便想出了混淆情报的策略,被称作是抗美援朝的最大骗局 。
美国还将这份情报"奉为圭臬",隐藏了41年,尘封在绝密情报的行列当中,可这只是志愿军的诱饵。反特工行动
战争当中,正面战场和战略决策固然重要,但是背后的情报获取工作也同样不能忽视,如何截获对方情报,为自己未来的战略埋下伏笔,成为指挥官的战略方向之一。
美国中情局便是专业的情报机构,他们从事各种特工、情报获取工作,并将自己获取的信息反馈给国防部。
美国中情局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上世纪中期,体系已经逐渐完善。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他们便秘密开始了本土的特工培训工作,为他们在战场上获取情报。
但是志愿军也不是吃素的,既然他们有特工行动,我们就有反特工工作。
1952年的一天夜里,一名叫做朴北时的特工照例从事着特工行动,他乘坐美军的飞机空降到志愿军第九兵团附近。
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为了对接志愿军内部的特工人员,结果接头人并不是另一位特工,而是志愿军冰冷的枪口 。
原来早在之前,志愿军就已经有效开展了反制行动,将隐藏在内部的特工清肃。
听闻自己的"同伴"被抓到之后,朴北时顿时老实了下来,表示只要留自己一条命,就愿意配合志愿军的工作。
志愿军肯定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特工人才,于是让他向美国中情局发消息,一切都顺利进行。
期间有志愿军全程监督,任凭朴北时受过专业训练,也没有办法耍花招。
为了博取美国人的信任,志愿军还故意泄露了一些"不痛不痒"的情报,这些信息像是烟雾弹一般,让美方无从下手。
可能是因为情报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在2个月后,美国又送了7个特工过来。美国的野心
他们降落到地面后,发现了潜藏在其中的志愿军,并立即展开了枪战。
很快他们便不敌我方,4人被生擒,3人死于枪战。
这4名特工训练有素,精通中文、日文、英文等多国语言。
既然他们听得懂中文,那么审讯起来也就方便了许多,再加上这些特工都是美国中情局培养的新人,很快他们的嘴便被我方撬开。
原来,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观察东线海岸的情况,主要是找出志愿军的驻扎地和人数。
说到这里,美国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他们肯定是想要通过登陆作战,再输送一批部队到朝鲜战场上。
经过了几次战役之后,美军不论是从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已经吃紧,想要继续和志愿军对峙下去,就必须要有新的大兵投入战场。
而且东线是我军的一处战略防线,志愿军已经习惯了陆地战斗,几乎没有经历反登陆战斗的经验。
因此,美国也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击溃我军在东线的布局,在朝鲜战场上打开一条口子。
推测出美国的意图之后,让我方众人觉得有些后怕,如果不是反特工工作够好,说不定真的就让美国得逞了。
当务之急是如何让美军放弃在东线海岸登陆的想法,正如美军预料的那样,志愿军缺乏相关经验,我们不愿意打这场仗。
保卫部的首长丁公量突发奇想,既然美国派出了特工观察我军布局,肯定是对志愿军充满了忌惮。
为何我们不将计就计?给美军传递一个烟雾弹呢?将计就计
我方让特工往美国发送了一封"报平安"的电报,先把美国那边稳住,并表示任务非常顺利,3天后一定将情报送上。
我方便在这段时间当中,加紧对假情报的绘制工作,让军事布局和人数显得逼真的同时,还能够让对方放弃登陆的想法 。
很快,抗美援朝的最大骗局便产生了,情报当中显示,志愿军为了防止美军的登陆作战,已经在加紧对相关兵种的练习。
并且,在国内调动了一个新的兵团和其他部队,共计约100万人,驻守在东线海岸附近。
不仅如此,这些志愿军还配备了大量的苏式装备,有专门的苏联军事专家进行指导。
美国又是何等的精明?他们又怎会轻易相信这些情报?
很快,美国便派遣飞机,前往东线昼夜进行视察,结果他们观察到大量的志愿军战士在进行反登陆操练。
其实,反登陆操练并不是做给他们看的,而是志愿军确实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此后,特工又和美国中央情报局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才让美国人信服。
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还专门向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信,属于绝密情报。
信件当中将志愿军在东线的布局简单地描述了一遍,并表示,志愿军很有可能在那里布下了两道防线,如果强行进行登陆作战,很有可能造成极大的伤亡,得不偿失 。
而美军正是因为这封信,放弃了登陆计划。
后来,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逐渐力不从心,在志愿军的炮火下,不得不在谈判桌面前与我们进行谈判。
这封密件一直到1994年,才被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开。
当他们知道情报的虚假性之后,恐怕心头很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