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灯,点亮一座城——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的自贡彩灯,正用璀璨的灯光点亮一座又一座城市,继续在光影婆娑中讲述着中国故事。 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60场知名灯展。 美轮美奂、造型多样的花灯在西安古城墙、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等城市地标建筑或者著名景点次第点亮、升起,但鲜有人知道,这些花灯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四川自贡。 一座有上千年赏灯历史、以盐闻名的城市。 一 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的彩灯 花灯,又名"彩灯""灯笼",起源于汉代。 唐代时,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花灯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志。 宋代,花灯发展到了高峰,样式变化万千。《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开封)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 到明清时期,花灯活动尤为盛行,样式变化万千,种类逐步增多,规模也有所发展。坊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 虽然现代人的夜生活早已不缺乏灯光照明,但形态各异、玲珑剔透、赏心悦目的传统花灯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历史悠久的中国花灯,流派众多,精妙绝伦之作更是数不胜数。 其中,自贡彩灯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素有"天下第一灯"的美誉。 早在唐宋年间,自贡地区已逐步形成新年燃灯、元宵节前后张灯结彩的习俗。 明末清初,自贡灯会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绚丽灯组,形成气势恢宏的灯会盛景。 2007年,自贡传统彩灯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自贡灯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盏灯,点亮一座城。 如今,从千年历史中走来的自贡彩灯,正用璀璨的灯光点亮一座又一座城市,继续在光影婆娑中讲述着中国故事。 二 在自贡,每20个人就有1个人做彩灯 自贡彩灯不仅色彩各异、体量庞大,而且还保留着纯手工制作的传统。 在自贡有句话叫"万物皆可灯",自贡人就地取材,把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都变成了灯,组成了新奇独特的彩灯造型。 灯的材料是晶莹剔透的玻璃瓶 来源:央视网 "我们自贡人,是看着彩灯长大的。" 在不少老自贡人的眼里,彩灯是陪伴着他们长大的,也是撬动自贡经济的杠杆。一家人都和彩灯打交道,这在自贡很常见。 自贡的人口有300多万,但从事彩灯行业的就有15万人左右。换句话说,在自贡,每20个人里,就有1个人是从事彩灯这个行业的。 "15万还是彩灯常年从业的人数,如果加上季节性的工人,加起来有接近20万。"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党委书记刘成表示。 来源:中国天气 数据显示,2000年,自贡登记在册彩灯企业仅35家。到2022年,全市已注册彩灯企业2136户,22年间增长了60倍。 这些企业既包含策划设计、彩灯制作,也有彩灯材料制作等。在自贡,彩灯产业已经形成了原材料生产—创意设计—制造加工—销售贸易的上下游产业链条。 统计显示,目前自贡涉彩灯业务企业1000余家,彩灯业务占据国内市场约85%、国际市场约95%,年产值超50亿元。 2022年,自贡彩灯点亮冬奥会、第五届进博会,实施境外彩灯项目70个,实现文化出口3200万美元。 从民俗活动变成走向世界的艺术品,自贡彩灯几乎在全球占据了该领域的海外市场,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自贡制造"魅力。 三 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如今,自贡彩灯正在转型升级的路上不断探索新模式。 在自贡市彩灯行业商会会长黄德春看来,彩灯行业的生产环节有前端、后端,包括材料研发、制作等,但80%的企业都以"一条龙"的形式集中在制作环节,没有自己的企业特色。"全球对彩灯工艺的意境、工艺、创意要求都越来越高,要加入全球视野,融入更多高科技。" 来源:人民网 2023年的自贡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彩灯文化传承发展行动,办好第二十九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高质量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做精‘中国彩灯节’‘环球灯会’等国际品牌,实施境外灯展项目70个以上。" 【完】 版权声明: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谢谢理解与合作! 联系邮箱:horizon_peace@sina.com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名品 引自人民日报、第一财经、齐鲁壹点、自贡网 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 编审:郭梁、赵慧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唐晓彤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人民名品公众号 微信号 : rmr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