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看到年轻的父母带着2、3岁的宝宝来看牙,满口的小黑牙,让人看着心疼。这些龋坏主要集中在上门牙唇面的牙颈部,初期形成一条白垩色脱矿带,随着发展,这条脱矿带的颜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环绕着牙齿,使牙硬组织剥脱,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这是我们常说的"奶瓶龋"。 什么原因导致奶瓶龋? "奶瓶龋"是因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造成的龋齿。但不仅局限于使用奶瓶的宝宝,所有喂养不当和不注意口腔卫生的孩子都可能患上乳牙龋病。有的家长认为,乳牙不会跟孩子一生,等换牙后再好好刷牙也不迟,这是个严重的误区! "奶瓶龋"不仅会造成牙痛,还会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随着病变加重,会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变,这时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或牙龈肿胀、流脓。 一旦因龋蚀严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就会扰乱乳恒牙替换的生理规律,引起恒牙萌出秩序错乱,给孩子的牙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孩子去专业的口腔机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