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瑶12岁时,考上了昆明文艺学校。 远在北京的王冉,第一次创业失败。 他开着车路过北海, 副驾驶上的姐姐沉默良久后突然说: "你看,你明年就要三十了,再想想要不要回美国?" 这是1997年,王冉生日当天。 此刻,距离王冉回国创办东方华尔投资公司,刚刚两年。 1995年,国内的投资公司一个巴掌数的过来。 王冉以海归的身份回国创业, 成为民营投资银行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 11岁的童瑶,在北京中国歌舞团艺术学校就读过一年。 一个是小孩儿,一个是意气风发的年轻创业者, 两个人的时空自然不会有任何交集。 彼时的王冉,带着一股狩猎者的欲望, 闯入危机四伏的商海,一度信心满满。 王冉的信心,来自于不一般的家世和求学经历。 1968年,王冉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父母都在大学里工作。 高中时期,17岁的王冉到美国参加中学生交流项目。 之后他以一名高中交换生的身份,在美国一路读到了哈佛大学。 王冉大学期间学的是商学,读了本科又读了研究生。 那时候,投资银行在华尔街是热门职业。 即便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从入门到年薪百万美元的行列,也是分分钟的事。 王冉哈佛毕业后,在华尔街的大投行短暂历练。 虽然拿着高薪且生活稳定安逸,但王冉一直想着回国创业。 多年以后王冉曾经说过,他们那个年代出生的人, 骨子里都带有一种强烈的理想主义情结。 所以考虑前途,更喜欢和国家社会大的命运结合起来。 1995年8月,中金公司成立。 这是国内第一家带有官方背景的投资银行。 直觉告诉王冉,回国创业的时机到了。 于是,他果断放弃了华尔街的高薪工作,回北京白手起家。 就这样,在中金公司成立一个月后, 王冉与合伙人创办了东方华尔金融咨询公司。 公司经营的方向是私募融资,以及并购业务中的财务顾问角色。 经营方向虽然明确,可接下来的业务并不好做。 最大的问题在于,彼时国内市场跟美国完全不一样。 在美国,市场上每天都发生着大量的并购活动。 很多大的公司,甚至每星期就能吞并一个新公司。 在这种市场环境里,投资银行的业务量简直不要太多。 但九十年代中期的国内,还没有这么庞大的市场规模。 所以,王冉的公司开张整整一年,他一单生意也没有接到。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自己的整个社交圈子,都不在国内。 此前他在美国读书工作了十多年,所有的人脉资源和社交网络也都在美国。 海归身份看起来很耀眼,可对王冉的创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于是,他开始接触国内第一批民营企业家。 真可谓光怪陆离,什么样的人都能遇见。 有一回,不知是哪个朋友的朋友, 突然说可以带他去拜访龙永图。 王冉还真就跟着去了。 见了面握个手,一点意义也没有。 后来王冉左思右想,他是做金融咨询的, 而彼时的龙永图在外经贸部负责入关谈判事务。 两个人的业务,八竿子也打不着。 可在当时国内的商业环境中, 不少人就是觉得,只要是商业活动,都能勾连在一起。 除了见了很多跟自身业务毫不相干的人, 妄人和奇葩的事情也时常出现在王冉面前。 一天,不知道是哪次酒会上认识的人,拨通了王冉的电话。 对方张口就说:给我五百万。 王冉以为生意来了,急忙向对方介绍情况。 谁知对方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 咱还是别用这种方式了。 王冉就问,那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谈。 对方继续说,直接点,用朋友的方式。 王冉继续追问,对方直截了当: 朋友的方式就是,今天天黑之前你把500万打到我账上。 这种奇葩的情况让王冉渐渐明白, 在没有核心资源的国内从事自己的业务,难度堪比登天。 一直到1996年年底,第一个客户才上门了。 那是一家名为新大陆的冰激凌企业,当时急需融资。 虽然整单生意算下来只有15万,还不够投入的成本, 但王冉还是异常地激动。 他和合伙人开始忙前忙后地跑融资, 可惜那家企业当时已是穷途末路,根本支撑不住了。 再后来,便消失在了一望无际的商海里。 仅有的一单生意后,王冉的创业再度陷入沉寂。 随后便有了1997年生日当天,他和姐姐的那场对话。 姐姐比王冉大10岁,个性相对沉稳。 她的建议是,既然创业走不下去, 应该重新回美国,到华尔街的投资公司上班。 王冉彼时眼看就要30岁, 三十而立的观念和情结,也让他有了一种压迫感。 1998年的春天,王冉再次回到了纽约。 这次他加入了摩根大通的全球并购部。 至此,开张不满三年的东方华尔公司关门大吉。 接下来的两年,是王冉积累经验的两年。 相比于此前刚毕业时参加工作, 这时候他的眼界、经历完全不一样了。 他的目标也很明确,来这里就是学习如何再创业的。 仅仅过了两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王冉的二次创业再次起飞。 1999年,他的同学, 同样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邵亦波,在国内创办了易趣网。 紧接着在一次会议上,一个互联网大佬跟当时在座的诸位画着大饼。 那位大佬说,电子商务这块,未来的规模将达到万亿级别。 除了亚马逊、eBay,剩下的市场份额都是我们的! 王冉虽然听的目瞪口呆,但他也能清晰的意识到,机会真的来了。 一个个互联网大佬要创业要掘金,那自己就能帮他们融资,帮他们上市, 从另外的角度去赚钱。 就这样,在2000年的春天, 王冉重新找了两个合伙人。 他回到北京,在嘉里中心一个小办公室里,成立了易凯资本。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单生意,就是跟同学邵亦波做成的。 不到一年时间,王冉便成为网易大佬丁磊的财务顾问。 此时他的所有客户,都是互联网领域掘金成功的新秀。 但接下来让王冉始料不及的是,因为互联网领域的投资过热, 资本吹起的泡沫迅速破裂,王冉的公司也遭到波及。 那是2003年前后,刚成立的公司又面临生死劫。 为了让公司活下来,饿红了眼的王冉什么单子都抢。 有一回,他和一个合伙人去上海。 听说北京有一单生意,由于回不去, 他就通知在北京的另一个合伙人去见客户。 但那个合伙人因为公司不景气,已经思谋着要离开了。 王冉通知对方去见客户那天,合伙人正要去面试另一家单位。 最终,这名合伙人选择了去面试。 非典爆发后,为了节省开支,王冉把公司的办公地, 从国贸搬到了租金相对便宜的华润大厦。 换了办公地址后,公司的员工也缩减了。 人最少的时候,连同王冉在内就剩下了三个。 有一天,他感觉实在撑不住了。 就独自一人跑到北京西郊的山上思考了整整一下午。 下山后,他决定咬碎了牙也要撑下来。 就在王冉的公司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之际, 已经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的童瑶, 在这一年也遭遇了巨大的危机。 因为被张默追求无果,在当年的12月, 童瑶在校门口被张默暴打。 由于张默是张国立的儿子, 这件事迅速发酵,成为娱乐圈的热门话题。 事发后张默虽然被中戏开除, 张国立也代替儿子公开向童瑶及其父母道歉了, 但围绕在童瑶身边的黑点却没有消散。 因为事发后有人在网上爆料, 称张默之所以殴打童瑶,是由于两个人相恋期间, 童瑶脚踩两条船劈腿了。 而且其劈腿的对象,就是中戏的老师。 更为巧合的是,流言四散期间, 那位中戏的老师也被警方拘留。 于是,劈腿、潜规则上位等各种流言四处扩散。 结果就是,童瑶不但挨了顿打。 而且还没毕业,名声就被抹上了污点。 此时的童瑶,跟在商场上的王冉一样, 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不同的是,毕业之后的童瑶因为这件丑闻, 最初在娱乐圈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拍摄作品不多,而且也都不是女主。 相比之下,在商场驰骋的王冉, 终于熬过了2003年的低谷。 王冉扭转困局的主要方式, 是对此前无限扩张的局面采取了收缩战略。 2003年后,王冉把主要业务, 集中到了传媒娱乐和消费行业。 或许也正因为业务对准了传媒娱乐, 才为王冉后来和童瑶相遇,创造了合适的机会。 2008年,王冉彻底站稳了脚跟。 他的公司,也成为了国内新型投行领域的第一梯队。 彼时的王冉想起了泰康人寿老总陈东升的一句话:企业三年定生死。 头一次创业,王冉的公司正好死在了第三个年头。 第二次创业,他的易凯资本则起死回生。 2012年,王冉经手的项目有17个,其中11个是并购业务。 第二年,王冉和童瑶被拍到一起喝咖啡,随即两个人的恋情被曝光。 一个是投行领域的大佬,一个是演艺界的年轻人, 两个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外界不得而知。 但很显然,因为王冉公司业务向传媒娱乐领域的倾斜, 很容易让人们猜测,可能就是在业务产生了交集后, 两个人有了认识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这一年, 童瑶获得了中国电视剧年度新锐女演员奖。 5年后的2019年,51岁的王冉和童瑶在意大利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也是在这一年,凭借《大江大河》的出演, 童瑶获得了白玉兰奖的最佳女配角。 除了这个重量级的奖项之外, 这一年童瑶,还获得了其他两个不太被外界关注的奖项。 此后,童瑶各大奖项几乎拿到手软。 比如2020年,包括飞天、金鹰、华鼎三大奖项在内, 童瑶当年提名和获奖的次数达到了八次。 不过,此时外界还没有猜测, 童瑶的获奖,或许跟丈夫王冉的资本介入有关。 2021年,凭借电视剧《三十而已》,童瑶再次入围白玉兰奖。 与之竞争的有闫妮、热依扎、谭松韵、倪妮。 开奖之前,热依扎的获奖呼声最高。 彼时,白玉兰奖的评委陶虹还公开称赞热依扎的戏好。 于是,这让外界认为她一定能获奖。 可开奖后的结果,是童瑶拿到了白玉兰奖的最佳女主角。 网友坐不住了,不少人涌入她获奖感言的微博下嘲讽。 甚至有网友还对童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谁看了不说一句王冉牛X呢!" 于是有人猜测,说童瑶之所以能获奖, 是其丈夫王冉在背后运作和发力的结果。 与此同时,还有网友旧事重提,说起了童瑶早年的丑闻。 就这样,她在网上被群嘲为水后,说她拉低了白玉兰奖的水准。 不过流言就是流言,并没有谁真的去找寻, 王冉公司的相关业务,是否真的介入其中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2013年和王冉在一起后, 童瑶近几年来大小奖项,提名与获奖加在一起的次数,一共有17次之多。 因此从流言的角度去看, 外界很容易把她的获奖, 跟其丈夫王冉的运作联系在一起。 因为王冉公司相当一部分的业务,就是娱乐领域。 即便王冉没有运作,但在这一领域业务相互交错的情况下, 也不排除有其他公司或者个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 以童瑶是王冉的妻子为故,而主动向其"开绿灯"。 毕竟,就现在的娱乐圈而言,谁都知道,每个大红明星的背后,都有资本在背书。 童瑶因为丈夫,处在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位置, 她又怎么可能不被捧呢? 对王冉来说,他既有这个能力, 又是自己业务运营的方向。 不过,经商是经商,演戏是演戏, 王冉和妻子,其各自的事业,本质上是不同的方向。 王冉比童瑶大了17岁。 这让外界很容易就猜测,他在此前应该有过婚姻。 但也有公开报道显示,在认识童瑶之前,王冉一直是单身。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王冉的人生前半段,一直以事业为主。 他曾经"嚣张"地说过,自己平时只穿阿玛尼。 不合适的衣服,会别扭,没有安全感。 但他后来也说过,当你成为比尔盖茨的时候, 哪怕披条麻袋,也会有安全感,因为你的脸就是安全感。 看来今后在商海里,王冉依旧会肉眼可见地"嚣张"下去。 至于捧还是不捧妻子,对王冉来说,那就是捎带手的事。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