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李 编辑 | 世界前言 2001年,烈士王伟在南海撞机殉国,他牺牲时儿子才6岁,江主席一回国立马去见了王伟的家人,并亲自为王伟的儿子改名。 如今,22年过去,英雄王伟的儿子王子继承父亲遗志,成为一名报国的军人。 "虎父"的诞生 王子的父亲名叫王伟,王伟这个名字放在全国那么多名字里面一点都不起眼,但是如果把他放在中国的海军队伍里面却是响当当的名号。 据王伟的战友回忆,王伟在部队里面一直是属于那种非常能吃苦耐劳类型的,"他身上好像有用不完的劲,和他一起总是感觉很积极"。 当空军是王伟从小的梦想,上学的时候每一次老师让写长大后的梦想,王伟总是不假思索的写下"开飞机的军人"这几个字。 因为年龄还小,尚且没有成熟的认知,王伟的脑海里还不知道开飞机的军人就是"空军"这个概念,所以他的表述就显得那么稚嫩又有趣。 多年以后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国家空军部队的一员。 老师回忆起王伟时也总是感叹,"小孩子的梦想是很天马行空的,真正能实现的梦想寥寥可数,没想到王伟居然真的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一直为他感到骄傲和开心"。 王伟的祖籍在浙江湖州,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不算太好但是也不算很坏,所以王伟的童年是非常幸福和安稳的。 尤其是他作为家中独子,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爱几乎全都倾注在他身上了,父母尚且能对他进行严加管教,但是爷爷奶奶却做不到。 在王伟奶奶的眼中,"孙子就是她的命根子,少一根毛她都心疼得不行,眼泪就要扑簌扑簌的掉了"。 有爷爷奶奶无底线的宠爱,王伟也短暂地进入过叛逆期,上课溜号、和父母拌嘴那是常有的事情。 王伟的父亲看不过眼,便试着教育他两句,"小时候你不是还想当飞行员,当军人吗?就你现在这个样子你根本就没有资格!" 父亲本来也没指望着王伟真的能听进去,他只是想试试让儿子不要那么叛逆,没想到王伟居然听进去了,甚至还有了改变 。 在王伟十八岁那年,改变他人生的转折点就这么悄然降临了。 彼时的国家一直在积极号召各种各样的人才进部队当兵,浙江湖州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开始深入各个地区去"招兵买马"。 当湖州军校来到王伟家所在的乡镇上招募时,王伟就立刻报了名,王伟的父亲回忆说 "他一点都没有犹豫,而且报完名之后就一直喜气洋洋的,我们看他有报效国家的决心我们也很高兴,很支持他"。 皇天不负有心人,王伟顺利的通过了各项考核,成功进入了军校学习,在校学习中他一直勤勤恳恳,尽力将每个训练都做到最好。 因为他知道,他真的快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了,他不能在这种时候掉链子。 在结束学业之后,王伟顺利的入伍了,在部队里面王伟更是充分发挥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飞行员是一个技术活,技术不过硬的话就算自己有"舍生取义"的勇气也无济于事,所以他必须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相关的知识。 最终,王伟成功的通过了各项考核,成为了四种气象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的别称又叫"全天候飞行员"。 这个头衔就意味着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和天气,王伟都能胜任,到这里为止王伟的职业生涯算是真正开始了。 英雄的陨落 在学校里面,王伟不甘落后也不甘平庸,从竞选班干部到加入党组织再到各项考核,他都是勇争第一。 当部队完成歼七的改造的时候,他第一个完成单飞的任务,可以说在整个学习生涯中他都没有表现出落后的态度。 也许就是这种事事争先的精神给了他巨大的勇气,让他在面对真正的敌人的时候也毫不退缩。 2001年4月1号,像往常一样,王伟根据上级的命令去完成空中监察的任务。 海陆空三地的监察和巡逻一直是部队的工作重点,"敌人亡我之心不死"这句话就很好的诠释了海陆空三地的安全问题。 所以,即使是很日常的工作,王伟也从来不松懈,他明白安全无小事。 在监察过程中,王伟发现了一架违法进入我国空中领域的侦察机。 王伟立刻联系了塔台,向上级领导报告这个重大的发现。 领导根据指示要求王伟继续监察和跟踪这架侦察机的动态,并且要求王伟立即对这架侦察机做出警告。 在王伟的仔细侦查下,他发现这架侦察机来自美国,要知道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的视线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国家。 在美国心里,中国一直是它成为世界老大的阻力之一,所以不断在各种方面挑衅和威胁中方。 面对敌人的挑衅,王伟发出了第一次警告,在王伟发出警告之后,这架侦察机却没有任何后退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局势,王伟当机立断上去就"应战"了,在他看来,如果他退后了或者怕死了,那么影响到的不单单是个人的荣辱,而是整个国家的荣辱。 个人的生死事小,国家的荣辱事大。 有了这样的决心,王伟坚持与敌机对峙,在两方对峙之中,似乎是来自美国的侦察机落了下风,隐隐呈现出了回头的趋势。 于是,王伟立即联系了塔台,像组织报告了这一细节,组织立刻给了王伟指令:"一旦飞机发生了任何故障立即选择跳伞"。 王伟听到了组织的关心,他立刻回答"收到",但是此刻他的心里却打下了另一个主意,"敌人不走,我绝对不退"。 出人意料的是,那架本来要掉转回头的美侦察机突然冲向了王伟驾驶的侦察机,瞬间王伟驾驶的侦察机就被撞毁了。 在侦察机坠毁之前,王伟仍旧能正常接收到塔台消息。"81192,请立即返航!"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塔台接受到这个消息后,也在瞬间失去了有关王伟之后的任何消息。 抱着一线希望,组织立刻出动了搜救部队去找寻王伟的下落,此刻王伟的战友们都在祈祷希望王伟已经跳伞成功。 然而,天不遂人愿,经过搜救队伍的搜查确定了没有发现王伟踪迹都事实。 到这里,王伟的结局就被注定了—机毁人亡。 组织怀着悲痛的心情像王伟家属发出了消息:年仅三十三岁的王伟将他的生命永远的献给了祖国。 遗志的继承,警号的传承 当消息传来时,王伟的妻子和父母只觉得天都要塌了,尽管王伟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但他更是父母妻儿眼中的至亲。 虽然王伟的牺牲非常英勇,但是仍然给家人带来了很大的伤痛,可是英雄的父母又怎么会是常人?尽管悲伤,却也始终坚强的面对儿子的死讯。 "王伟永远都是我的骄傲,我们永远以他为荣",王伟的父亲眼含着热泪,颤抖着声音,说出如上这段话。 江泽民主席得知消息的时候,刚好在海外出差,他立即吩咐助理打一通电话回国内,要求组织上一定妥善安排他的家人。 当主席完成工作返回国内之后,他立刻安排和王伟的家人见了面,一见面主席就向王伟的父亲表达了感谢,"您的儿子是英雄,党和人民要谢谢你们的栽培"。 王伟的儿子跑到了主席身边,尽管是第一次见面但是王梓对这位长辈一点都不陌生,反而还很亲昵。 主席也顺势将他抱在怀里,紧紧的搂着这个年仅6岁的孩子,二人相拥的画面也引得众人眼泪涟涟。 主席在询问过王伟儿子的名字之后提出要将"梓"改成"子","从今天开始,他就是人民的儿子,他永远不会没有依靠"。 主席的话语使王伟的妻子流下了眼泪,丈夫的离世已经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打击,可是双亲年纪已经大了,儿子又还那么小,如果自己再倒下了,那么这些老老小小又该怎么办? 所以,她一直提醒自己作为英雄的妻子,她一定不能给丈夫丢人,也不能让这个家失去往日的希望,更不能让父母和儿子没有依靠。 她连日以来伪装的坚强。还是在主席关怀的语气中破了防。 组织上为了照顾烈士的家属,将王子接到了北京上学,而王伟的妻子阮国琴也被接到了北京照顾王子。 对于阮国琴来说,虽然她此生都无法再见到丈夫,但是培养儿子好好长大也成了她最大的目标,她的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但是作为烈士遗孀,阮国琴也不甘于领补助过日子,"靠国家养像什么话,如果王伟还在一定会怪我给国家添了麻烦"。 于是她主动向组织提出,自己不想领补助了,想靠自己的劳动过日子。 组织听到她的想法,当即决定特招她入伍,阮国琴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我和他竟然有重逢的日子,即使不是在相同的岗位,但是我竟然可以完成他的遗志继续保家卫国,我很开心"。 阮国琴进入部队之后,继承了丈夫生前的军衔,在海军部队担任与财务相关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阮国琴秉承着丈夫的奉献精神和不懈钻研的努力,尽自己所能的完成组织给的任务,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丈夫的致敬。 2017年,王伟唯一的儿子王子也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并在学校表现优异,不断学习,努力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为国争光的军人。 2022年,王伟的家里又出了一个"继承者",王伟的侄子也被叔叔的事迹所感动,选择了投笔从戎,继续叔叔保家卫国的遗志。 其实王伟的家里从来不缺军人,据统计王伟家前前后后一共出过不少于十个的军人,保家卫国是王家一贯的家训。 王伟从小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立下了要当"开飞机的军人"的誓言,若干年后,他的儿子和侄子也继承了家族的祖训,接过了王家手中保家卫国的旗帜。 今年2月,王伟的父亲突然离世,再次失去亲人的王子除了悲痛之外,更多的是照顾着母亲和家人,他已不再是当年6岁那个只会哭闹顽皮的孩子,他是家中的男子汉,家中的顶梁柱。 如今,王子已经是中国海军的军官,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继承父亲报国遗志,努力成为一个对国家忠诚,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无愧的伟大军人。 笔者观点 其实,回顾中国发展的漫长岁月不难发现,像王伟这样的英雄总是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及时出现。 在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之时,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单薄的力量来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前进。 面对列强的侵略,面对列强武器的发达,中国人民即使明知有可能是"螳臂当车",也还是选择迎难而上,用血肉筑起了中华民族的新长城。 比炮弹还坚韧的就是英雄的脊梁和人民爱国的决心。 对这些英雄的无私付出,后世能做到的就是不断记载和歌颂他们的事迹以及英勇,将威武不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 2019年,王伟的名字被选入了"最美奋斗者"的名单,这次入选不仅仅只是在歌颂王伟的美德,更多的告诉那些英雄的家人们,"英雄永不垂暮",他们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王伟的墓碑上刻着"海空卫士"的字样,他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即使是以这样的方式。 如果再给王伟一次机会,相信他还是会做同样的决定,毕竟那是他从小就痴迷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