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楼市"是不是意味着"稳楼价",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苏州九月成交量暴涨,市场信心回归? 一条统计数据,让人们对苏州楼市"刮目相看"。据克而瑞统计,今年9月,苏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01万平方米,环比增长88%,同比增长54%。9月苏州大市(含四县市)的成交均价 23193元/㎡ ,环比上涨7.06%,同比上涨9.34% 要知道,这是在全国楼市普遍低迷的状况下取得的"成绩"。 难道是消费者、投资者的信心回归了? 然而,紧接着的媒体报道,打碎了这样的期待。 据财联社报道,一份苏州市政府部门拟"定向回购部分新房项目"的专家会议纪要广为流传,其中提到,苏州拟对6个区及4个县市共10个板块回购约1万套新房。 记者从苏州多个楼盘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已回购部分楼盘房源。比如,越秀悦见云庭目前已回购该项目200多套房源;万科东方雅苑被回购了项目约40套房源;浒关运河印象项目近日暂停了对外销售,项目部分房源被政府回购,销售人员暂时撤场。 原来,市场的表面繁荣,是政府对房源进行了回购。 与此同时,济南、郑州、湖州等地,也有类似情况或鼓励国有企业批量购入商品房。 回购乃"不得以而为之"? 如果按照那份专家会议纪要所载,苏州将回购1万套新房,如果按照9月苏州大市的成交均价23193元每平方米,每套房100平方米计算,总金额将超过两百亿元! 当然,实际购买中涉及成本核算以及部分国企通过市场运作回购,不会有这么大的财政资金支出,但仍然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在疫情之下,财政资金的使用极其精细,为什么还要如此大规模回购? 三个字:稳楼市。 楼市目前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心结:一方面要去库存、保交房、防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又要保楼价,防跳水。从市场角度而言,这本来就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楼市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推进剂和基本盘,如果崩了,很难意料到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哪怕是价格的跳水,都是地方"不敢赌"的。 回购,似乎成了一个可能的破局举措。 回购同样充满矛盾和陷阱 可是,回购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其一,社会的公平焦虑。 疫情之下,哪一行都不容易,政府能否帮助回购所有卖不出去的商品?"回购"所有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 社会对政府参与市场的行为十分敏感,特别是涉及房地产、财政资金使用等问题,更是有着高度警惕。超两百亿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帮私人企业脱困,在民众看来,就是政府用公众的钱去帮"富人"赚钱。 这种情绪一旦被挑动,会十分危险。 其二,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 一万套商品房,涉及金额以百亿计,如此大手笔直接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合理合法合规吗?为什么只房地产商能够得到如此"贴心"的兜底政策? 许多人认为,稳楼市的关键,是能否承认楼价虚高的事实,让楼价和投资行为回归理性。说到底,稳楼市不是稳楼市售价,但目前各地都把"稳楼价"作为"稳楼市"的目标,从总体方向和思路上就偏了。 因此,政府为了"稳楼价"直接出手大量购房,存在行为的法律、利益输送、市场规律、民众情绪等诸多风险。最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实难意料。 更何况,房地产与全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联系紧密,一地两百亿的"救市"之举,在全国楼市的整体低迷状态下,作用不大。当然,对受惠房企来说,则是雪中送碳了。 我是@牙牙小语,欢迎点赞支持,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