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残酷的刑罚是统治者震慑臣民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最常听说的便是诛九族这种极端残忍的连坐制度。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之,一人犯罪,全家遭殃。 虽然诛九族不常使用,只是用于谋逆等大罪,但在各朝代也出现过很多次。 亲戚犯罪,自己也要跟着遭殃,这种方式确实让很多人有冤难诉。 那为什么这些人只是老实的坐在家里等着人来抓,不去逃跑呢? 当我们认真了解古代的制度和诛九族的方式后就会发现,选择逃跑的人才最蠢。 诛九族的演变 我国古代刑罚有很多种,经常在影视作品当中听过的就有,秋后问斩、五马分尸、凌迟处死等。 但要说破坏力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还是诛九族, 毕竟上面几个都是只牵扯到自己的刑罚,诛九族可是要全家所有亲戚一起被杀。 大多数时候是用不着诛九族的,毕竟一下杀太多人也不是皇帝所愿,只有犯了谋逆、欺君、通敌叛国等大罪时才会用得着,其存在也是为了震慑一些心存侥幸的人不去犯罪。 而诛九族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是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演变才变成后期的成熟制度。 秦朝时期,并没有诛九族这一说,只有"夷三族",但也为诛九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而夷三族杀的究竟是哪三族呢? 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有学者说是父亲、儿子、孙子三族;也有人说是父族、母族和妻族;还有说是父母、兄弟妻子的。 虽然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种说法都是犯人最亲近的三族。 到后来的朝代在夷三族之上有所变化,比如魏晋时期连坐是不需要都杀掉的。 那时的刑罚是主要针对男子,同族男子不论老少全都杀掉,而女子则沦为官妓等,或者是孩童可以免死,但要入宫为奴。 隋唐时期虽然已经有了诛九族之说,但也有明确的规定不会全都杀掉,实行斩首的对象主要是已经成年的男子,年幼的女孩子多数都是贬为奴婢,还有一些情况是被流放等。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唐朝时期的上官婉儿,就是因为祖父上官仪的案子被迫入宫为奴,而后却因为其才华被武则天赏识,给她做了贴身秘书,才有了后来的巾帼女宰相之名。 而上官婉儿在家中遭变故时尚且年幼,没有被杀掉而是入宫为奴。 所以古代历史中真的被杀掉家中九族的人其实很少,就算上官仪惹毛了武则天,他一家老小也没有被全杀掉。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说了半天诛九族到底是要杀哪些人啊? 这个诛九族所涵盖的人在各朝各代都不尽相同,但大体是差不多的。 通常情况下,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指的是:自己一族,包括父亲母亲、兄弟姐妹、儿子女儿,也就是在家里一起生活的人;还有已经出嫁了的姑母和她的孩子;出嫁的姐妹和她的孩子;出嫁的女儿和她的孩子。 母族三指的是,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和出嫁的姨母和其子。 妻族二指的是岳父一家和岳母的娘家。 也就是说,一人犯了滔天大罪,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一系列亲属全都被杀掉,还是非常残忍的。 古代历史上的其他残酷刑罚 除了诛九族外,古代历史上还有很多听了后让人毛骨悚然的刑罚。 中国古代的十大酷刑任意一个拿出来都是让人腿软的程度。 剥皮、腰斩、车裂、俱五刑、凌迟等等,虽然这些刑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车轮下,但它们曾给古代封建社会的臣民带来了阴影。 所以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诛九族外的其他刑罚以及这些刑罚背后的故事。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用重斧将犯人从腰部砍成两截。 从周朝时期这种酷刑就已经存在了。 而腰斩的代表人物当属让大唐高阳公主魂牵梦绕的和尚,辩机。 作为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可谓享尽了荣华富贵,自小要什么有什么,却唯独对已经深入佛门潜心修佛的英俊和尚辩机情根深种。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唐太宗知道后,将辩机处以腰斩之刑。 辩机死了,紧跟着死了的还有高阳公主的心。 还有就是俱五刑,差不多将人的手脚、眼睛、鼻子、耳朵之类的全都砍下来 ,如同大卸八块一般。 这种酷刑比上面的腰斩还要残酷的多,而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贵人受到了这种刑罚。 她就是戚夫人,高祖刘邦最宠爱的妃子,甚至还想要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没想到刘邦死后,戚夫人被吕后处以极刑,变为"人彘"。 刘邦在时他是大汉最幸福的女人,刘邦一走,她连人都做不成了。 烹煮之刑,就是字面意思用锅将人煮死,犯人死于全身高度烫伤或是脏器衰竭,乃是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之一。 在小说《封神榜》,伯邑考就因为被妲己陷害而被纣王下旨用烹刑处死。 成语"请君入瓮 "也跟该刑罚有关。 武则天当政时期,周兴、来俊臣两大酷吏弄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有人向武则天告密说周兴意欲谋反,这可是触碰了武皇的底线,当即命令来俊臣查清此事。 而来俊臣也犯愁,周兴也是酷吏自然知晓这些手段,思来想去决定套路周兴 。 他找来周兴喝酒,假装说自己因为犯人不认罪很是苦恼,想要请教周兴。 酒过三巡后周兴也有点飘了,开始指点来俊臣,说让他找一口能装下人的瓮来,周围烧上柴火,什么样嘴硬的人进到瓮里都得招供。 这时来俊臣便让人按照周兴说的方式在屋子里摆上一口瓮,并对周兴说:"请你进到瓮里吧"。 周兴吓得连忙跪地求饶,并坦言一定招供。 这就是著名的请君入瓮。 可见,即使是每天都跟各种酷刑打交道的酷吏也会对烹煮的酷刑产生极致的恐惧。 对比来讲,诛九族的可怕之处在于自己会连累一家老小甚至全族的人 ,更接近于一种震慑。 而上面提到的各种刑罚,虽然都是针对于个人,但是会让人产生恐惧,极致残忍的酷刑会摧残人的意志。 那么既然诛九族等刑罚如此恐怖,那为什么没人逃跑呢? 如此酷刑为何无人逃跑? 没有人逃跑不是因为不想,是因为压根不敢。 古代信息通讯虽然没有现在这么迅速,但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和刑罚可谓是非常严格的。 户籍制度早在秦国时就确立了,走到哪都要查验各种通关文牒之类的,一旦发现可疑的人,就是没犯罪都得好好的被询问一番,更别说在逃通缉犯了。 虽然被亲属牵连,但是还有可能只是流放或者为奴,但要是跑了那可就两说了。 古代封建王朝虽然有国家律法,但皇帝是有生杀大权的,没准犯人一跑,皇帝一个不高兴,直接杀头了。 假设你进入了一个诛九族的情境中,一开始你听说要牵连自己所以选择赶紧跑,那么你会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官兵在赶来的路上了,所以你必须快点收拾,什么都来不及带 ,但钱得带走,你想在外面生存很久就得带很多银子。 走正门风险太大,你最好跳墙跑,但这时官兵在来的路上了,而且官府的人不是傻子,满门抄斩不能有遗漏,那势必会提前联系城门赶紧关闭以免放走犯人。 你要想办法怎么赶快出城门,或是躲起来,就算侥幸跑了,也会立马被人发现你不在被抓的人里,那你就变成了通缉犯。 你最快的速度就是骑马,还不能一直骑,官府的告示贴的到处都是,你得掩人耳目才行。 过一段时间钱快花没了,你还要想办法赚钱,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可见一时冲动跑了,就得躲藏一辈子,而且一旦被人发现,原本可能是流放这回可能直接被杀头了。 所以逃跑这条路大抵是行不通的,甚至有点蠢。 这里面就有古代社会的很多问题,比如交通十分不便,如果没人协助,一个人想要躲避官府的追查可谓是难上加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古代的封建统治思想早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了,既然全家被抄斩那就没有任何活路了。 大多数时候不会有人选择逃跑的,而且也根本跑不了。 况且,一起被处罚的还有自己的亲人,这个时候几乎是没有人选择逃走的。 自己一个人跑了,剩下的所有亲属很有可能会被这人牵连的加重惩罚,就算逃跑之人因此侥幸不死,那么他在这世上的所有亲人已经都不在了,这个人哪还有什么信念毫无顾忌的生活下去呢。 所以,古人面对诛九族刑罚时不会选择逃跑的理由有以下几条。 1.古代交通、通讯不发达 ,被通缉后逃跑的速度太慢,难度也太大。 2.钱财盘缠也就是生存问题不好解决, 带的钱总有花光的一天,可是古代没那么多工作岗位,换了一个地方生活既要掩人耳目又要赚到钱是非常困难的。 3.亲人可能会被逃跑的人牵连 ,一个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不济至少全家人都在一起,一旦跑了可能连累亲人受罪不说,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也很难活得好。 4.那就是古代皇权体制的思维 下,满门抄斩就是没顶之灾,谁还有心思跑啊。 总结: 诛九族、满门抄斩这样的刑罚虽然在古代的出现次数并不多,但也足以给古代人心里留下阴影。 但像凌迟、腰斩这类的酷刑却从未在封建王朝中消失过,还好时代在发展,这种不符合人性的刑罚早已消失不见。 各朝各代的酷刑不光是为了惩罚罪犯,本质上还是想要震慑他人,让统治阶级下的臣民不敢做出违背国家律法的事。 而面临这样的绝境,面临这样明知是死的境地,绝大多数人不会逃跑,也不敢逃跑,因为没有人敢挑战皇家威严,不敢赌也赌不起。 况且古代历史中压根也没几个诛灭九族的例子,所以自然也没听说什么人逃跑啦。 好了,关于古代诛九族刑罚相关的故事就讲到这了,今天我们分享了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