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称谓因本人才学疏浅,在历史课堂中并没有接触到,但上天该给你解封的知识,终归会在你无意间送给你,当然很多人早就已经知晓,不过我也并不懊悔或遗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赐。 你可能以为是课本中比较出名的"谏官"魏征,其实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捕快"和"皇上"。聪明的人已经猜到了我想,而流水读文的朋友可能看到这里还是云里雾里,不知究竟是哪两个称谓。 那就是"不良人"和"圣人",因为什么?不装。并且敢于自己给自己客观的定位。"不良人"虽然是一份类似正义或者说就是正义的事情,其实也有很多行为上是非正义或者说脱离道义的事情(历代封建王朝政变都离不开暴力机关和其出头人,但最终都不会被历史提及,不过沦为一枚木偶弃子,除非他们亲自上位并成功者,如唐开国皇帝李渊。),所以他们敢于"自嘲",敢于正视自己,就等于敢于反思自己的人生和行为。圣人可不是人人敢自称的,也不是自己承认自己就是的,而是要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反思、复盘后给予的最终和最大肯定。如历史上的老子李耳和半个孔老夫子(毕竟孔子当下被骂的比较多,但骂老子的基本没有),也只有这两个圣人,亚圣孟子也算是继承了孔子思想。而孔子在老子思想境界面前虽然实用性"强"了一些,但格局与认知以及真理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当然眼前功利者,以及哲学和慧根悟性差的群体是看不到这层的。 老子的境界与宇宙万物法则的认知,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人性高度上和学术性上以及现实实用性上,可以说足够解决任何战略与战术的问题。玄宗敢于如此给自己圣人称谓,至少说明他没有装自己是圣人,更没有逼迫人民称他为圣人,默默承受着这一项给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荣耀"。 注:圣人指一生不会犯错且无限流传于世的神人。但这都是减法,永远忽略了要为人民创造哪些价值。同时反向理解,圣人可以不作为,但不能错作为,否则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