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70位真人故事 "小弟弟,这本小人书租金多少?" 一个中学生在一家小卖部的一个小书摊前驻足,问一个看起来才只有六七岁的小男孩。 说是书摊,其实就是地上铺的一张凉席,上面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小人书。 "5分。"小男孩小声地答,看起来有点腼腆。 "这本薄一点的呢?" "3分。" 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事实上,那个小男孩就是童年时的我。 没错,我确实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倒腾起了生意! (因为小时候爱倒腾生意,才有了现在别人眼中"商场精英"的我) 我是于淼,1976年出生于辽宁鞍山,爸妈都是工人。小时候的我有点内向,不太爱说话,因为这个性格,还错过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机会。 记得那会我还在上幼儿园,有一回爸妈带我去北京玩,遇上电影剧组正在物色演员。因为我长得白白净净,有点像女孩子,特招人喜欢,导演一眼看中了我,就过来跟我说话。 可本就腼腆的我,见一个陌生人跟我问东问西,更加闭紧了嘴巴。导演颇为惋惜地走了。 这部电影播出后,妈妈总是说,如果我那时候表现得稍微活泼些,说不定就能被剧组选中。 (小时候的我颇有"经济头脑") 对此,我只是当个故事听听,并不觉得多遗憾。我一直觉得,人一辈子要走哪条路,通常是由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决定的。而天赋通常又来自遗传。 听奶奶说,我爸爸上学时成绩特别好,但因为家里成分不好,没能继续读书,上完中学就到工厂当了一名修车工。 但他骨子里爱折腾,当时我们住的是,单位分的带院子的房子,他听说君子兰特值钱,就把一楼的院子改造成了一个花窖,养起了君子兰。 没想到,他刚养不久,君子兰突然一夜之间不值钱了。所以那次我们家非但没赚到钱,反倒赔了点钱。 可爸爸毫不气馁,经过一番考察,又着手把花窖改造成了一个小卖部。妈妈那会儿因工伤早早从单位回家休息了,奶奶也过来帮忙,生意很快就做起来了。 (小时候卖书的经历让我现在喜欢上了去旧书摊淘书) 而我,可能秉承了爸爸做生意的基因,才上一年级,竟也鼓捣起"生意"来。 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在家把一年级的课程学完了,所以上了小学,感觉课程特别简单,学习成绩也非常好。那时的孩子不用上各种兴趣班,那年暑假,我在家百无聊赖,就只能翻我那堆小人书。 我的小人书可多了,足足有一木头箱子,都是大人给买的,还有一部分是爸妈单位作为福利发的。 那些小人书我都看完了,每天翻着也觉无趣。有一天,我灵机一动,可以租小人书啊! 于是,我就在我家小卖部门前铺了一床凉席,把小人书摆在上面,薄的一本租金3分,厚的一本5分。等到后来,这些书都差不多看完了,我又跑到旧书市场,卖出买进,更换了一批,继续出租。 (我现在的精致早餐) 这样一天能挣一两块钱,一个暑假下来,我总共挣了有好几十块! 尝到甜头后,我的经营思路似乎一下子被打开了,之后又陆陆续续做了许多买卖。 比如把自己养的蛇皮彩霞鱼装在一个罐头瓶里,拿到菜市场门口卖;跑到广播电视局批发报纸装在包里,到马路边兜售…… 这样,我通过做生意渐渐成了一个"小富翁",竟攒下了几百块钱。五年级的时候,我花150块钱买了一部全自动照相机。要知道,那时候我爸妈每月的工资才只有四五十块钱! 小学时光伴随着赚零花钱的快乐匆匆而逝,转眼我上了初中,成绩依然优异。在班里,我是多门学科的课代表兼学习委员,每次测验,老师都把出题、印考卷、监考的任务交给我,我俨然变成了老师助理。 (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把我这些年的快乐骄傲都荡涤一空,还一定程度改变了我后来的人生走向。 那就是初三那年,我爸妈因感情破裂突然闹起了离婚,本来温馨的家庭突然硝烟弥漫、剑拔弩张,没人知道那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灵,会造成多大的伤害。 记得那一次,法官问我选择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我没好气地说:"我谁也不想跟,选择自己过,可以吗?"法官对我的话自然不予理睬,爸妈最终离了婚,我被判给了妈妈。 离婚后,妈妈精神状态很不好,家里一片愁云惨雾,我每天回到家里都十分压抑。并且那年代离婚率不高,我同学没有一个是离异家庭,这也给我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创业时和团队的同事们在一起) 快到中考时,妈妈跟我商量,说我们家现在经济状况不好,她身体也不好,没条件继续供我上高中、大学了,不如就考鞍钢技校吧,而且毕业就能分配到鞍钢上班。 的确,鞍钢是全国有名的国企,能去那上班是令很多人都羡慕的事。可是对我来说,这样的选择却有点可惜。 第一个反对的是我当时的班主任穆老师,他跑到我家跟我妈说:"一定要让于淼上高中考大学,如果真供不起,学费我来出!" 可是我妈不松口,我当时也是浑浑噩噩的,就听从了妈妈的安排。 技校是单独招生,考试安排在中考之前。我考完之后,也没回学校参加中考总复习。因为我想既然决定不上高中了,还去参加中考有什么意义呢? 1995年,我技校毕业了,顺理成章地进了鞍钢。 (生命不止,步履不停,永远在路上) 因为我在学校的成绩非常突出,又选了厂里最艰苦主要的机组,所以工资级别比新进厂的工人都高,第一个月971块,而那个时候,普通单位的工资才只有四五百块。 进厂不久,赶上一个"青工技术竞赛"。原本往年这个比赛对工龄、年龄、身份、学历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具备本科且是干部身份才能去参加,而那年刚好取消了对身份、学历的限定。 于是,我兴冲冲跑去报名。当时组织考试的人给我泼冷水,说参加比赛的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的技术员,我一个技校毕业的工人肯定竞争不过他们。但是我执意要试一试。 竞赛分理论考试和答辩两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综合成绩下来,我排名第九,比我们车间的技术员还高了四个名次,获得了"高级技术工人等级证书"。 (我在精英交流会上) 这件事在全厂引起轰动,厂里还给我颁发了500块钱的奖金,并且我还获得了参加第二年助理工程师考试的资格。如果考试通过,就意味着我能由工人身份变成干部身份,这是多少工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所有人看来,我的前途一片光明,可就在这个时候,我提出了辞职! 虽然我在厂里的待遇令许多人艳羡,可是那一年我却相当苦闷。没能上大学的遗憾,一直是我心底无法触碰的痛,而且我的工作单调枯燥,我觉得自己才20岁,已经能预见自己60岁的生活,这不是我想要的! 每个深夜醒来的时候,我都能听到灵魂深处澎湃着一个声音:我不要这样墨守成规地过一辈子!我要改变!!我要过更有挑战、更有活力的生活!!! (曾今意气风发的我) 我的辞职令所有人不解,家人更是无法接受。我妈见劝不动我,又把家里的所有亲戚搬来当说客,脾气暴躁的舅舅甚至差点对我动起拳头。 但是他们越反对,我越坚定,积聚心中的委屈喷薄而出:"我已经听从过一次你们的安排!现在能不能让我自己做一次决定?哪怕这条路我选错了,摔得头破血流我也不会埋怨任何人,一切都由我自己负责!" 就这样,我开启了我的另一段人生。如果说,20岁之前我过的是家人为我做主的人生;那么20岁之后,我过的就是完全由自己做主的人生! 其实在辞职之前,我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我骨子里都是营销理念。 (偶尔会去吃碗过去常吃的羊棒面) 正好那时候,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员,于是我也去了那家公司,从最底层的销售员干起。 我是1996年去的,到1997年的时候,我就做到了大连分公司的总经理。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结果的光鲜,却看不到过程的艰难。 刚入职的时候,我几乎跑遍了鞍山的每一个胡同、每一条小巷,一看到酒店和小卖部,就上前推销白酒和饮料。 我性格比较内向,记得第一次向客户推销的时,我站在人家门口犹豫着要不要进去,最后终于勇敢走了进去,却把之前背了几百遍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是,我说得乱七八糟,把客户听得如坠云雾,最后没成功。 虽然失败了,却让我领悟到,任何事,只要勇敢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并没有那么难。 (和球友们在高尔夫球场) 我拿下的第一个单子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可笑,可能是那个客户被我磨得不耐烦了,就说,可以给他拿两瓶试试,如果好销售,再继续跟我订。这一听就是敷衍之词,可我还是乐颠颠地接下了这个单子。 那时候,公司都是成箱发货,当然不愿给他发两瓶,还是我自己掏腰包买了两瓶给客户送去。 一切的转机来自于集团的新董事长,他刚一上任就到我们公司开例会。会议快结束的时候,他说销售部是直接接触市场的部门,如果有什么好的看法和建议,可以写下来交给部门经理。 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董事长就那么一说。因为销售部员工基本上都是卖苦力的,学历普遍不高,能写出啥道道。 最后,七八十人的销售部,只有我一个人写了。我围绕着市场状况的分析、市场占有率和铺货率,以及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写了足足五页稿纸! (2002年,我和妈妈的合影) 当部门经理把我的这份报告转交给董事长后,董事长马上把我叫了去,直夸我写得好,问我是什么学历。我当时含含糊糊说自己是高中学历,他一个劲地感叹,说感觉像一个大学生写的。 那是我第一次给董事长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第二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是,当时台湾一家集团公司想和我们公司合作,推出一项新产品,董事长让我们销售部谈谈看法,又是我站出来就这款产品的同类竞品的市场状况侃侃而谈,让董事长对我刮目相看。 一切看起来都是运气使然,但世上哪有凭空而来的运气,所谓的好运不过都是悄悄的努力换来的机遇。 不久,我们公司来了一位新的总经理。他是董事长的朋友,原来在一家国营企业任销售科科长。 (2003年和妈妈的合影) 那时候,我已经做到了销售部经理,曾经建议董事长废掉一个"鸡肋"产品,推出一个新产品,我给这款产品的市场定价是31块。当然这个价位不是我凭空给出的,而是做过很多分析比对得出的结论。 总经理刚上任,可能是想显示他的话语权,说他认为应该定价28元。我马上问他,给出的这个价格有何依据,总经理被怼的尴尬至极,从此在心里跟我结下了"梁子"。 总经理调来很多他之前的员工,安插在财务、销售等各个部门,由于他还是秉承之前那套经营思路,导致市场部每个月都达不到业绩要求。 对此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请缨要到市场部,甚至还立下"军令状",只要总经理敢下目标,我就一定能完成!饶是如此,总经理还是压着不批,连句理由都不给。 (和朋友们出海游玩) 我跑到门口坐在地上一边抽烟、一边生闷气,恰巧董事长来公司看见了我,就问我坐在门口干什么,我把事情经过跟董事长陈述了一遍。 董事长听了,二话不说拉着我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劈头就问:"小于能力很强,又有工作热情,他申请去市场部,你为什么不批!" 总经理这才尴尬至极地批准了我的申请。我到市场部后,连续三个月业绩翻番,第一个月定的目标是200,我做到了400;第二个月定了800,我做到了1500多;第三个月定了2000,我做到了3600。 不想第四个月总经理直接把目标定在了5000。面对总经理一次又一次的刁难,我终于爆发了,拍着桌子怒问他定这么高的目标依据是什么。后来又是董事长介入,才维持了上个月的目标。 1996年底,公司准备在大连成立分公司,开发及运营大连及周边市场。整个市场部的人几乎都递交了申请书,只有我按兵不动, 几天后董事长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不递交申请,难道是对大连市场不感兴趣? (我和妈妈在北戴河的黄金海岸) 我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他们再积极也没用,我知道大连市场非我莫属",并拿出一份洋洋洒洒的万言计划书,对新市场形势做了详尽分析。董事长喜出望外,当即任命我为大连分公司总经理。 1997年初,我正式到大连走马上任,仅仅半年时间就把大连市场做得风生水起。 但越是风光处越是潜伏着危机,很快我就遭遇了我职场生涯中最惨痛的"滑铁卢"。 当时我正在大连,总经理突然一纸调令把我调了回去,说我之前的账务出了问题,有16万没有入公司账!这真是无稽之谈!我明知道公司分管财务的是他的人,一定是他们给我使了绊子,可是我苦无证据,百口莫辩! 董事长私下跟我说,他绝对信任我,但是账目一清二楚地摆在那里,如果不让我赔偿,以后再有账目上的问题就不好处理,他让我只赔偿一半就好。 (和妈妈在湖北) 但这也已经超出了我的经济承受范围,虽然我在公司的薪资待遇很好,可我是一个喜欢享受生活的人。在90年代,我就用上了一万多一部的"大哥大",摩托车、BP机,凡是那年代新潮的东西我都愿意买来一试。 所以我手头并无积蓄,为了偿还这笔莫须有的"赃款",我卖掉了家里的房子。 受此打击,心灰意冷的我决然辞了职。有一些朋友力邀我去他们公司,可是我都拒绝了。我决定一切归零,重新开始。 当时,我经过一番分析,把目光锁定在保险和广告这两个行业。但那时的保险业门槛还是比较高的,面试了几家保险公司,都因为不是本科相关专业学历而失败,我最终决定进军广告行业。 我应聘的第一家广告公司,只有一个10平米的小门脸,800块钱底薪,做成100块钱广告提10块钱。 (我自创的春联) 在那里,我做了三个月就做到了销冠,但随即我就辞职了。我原本就是把它当成一个跳板。 随后,我去了另一家广告公司,这是省电视台制作中心的合作单位。我应聘的职位是影视编导,具体业务是业务员兼广告策划。广告策划需要画分镜脚本,但我不懂这个,也不会电脑,就一边请教他人,一边自己摸索着用手画。 这样差不多做了快一年,公司里有三个年轻人一起买了非线性编辑设备,从公司里出来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但由于他们只会技术,不懂市场,就拉我入伙,负责策划和市场运营管理。 我觉得这是一个锻炼的机会,就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 在此期间,我参加了一个企划培训班。平时我看的营销杂志上多是案例,而这个培训班侧重讲理论,我正好把短板补起来了。 (给妈妈过生日) 但比这更有意义的是,我经由这位老师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让我在广告业创下了,我至今回想起来都倍感骄傲的辉煌成绩! 培训班结束后,老师去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任营销总监。由于他对我印象很好,于是就找到我,让我给他们的一个项目做一套VI,做出来之后他非常满意,又把广告的策划和发布权给了我。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十分用心地做了一个楼书,说服他们公司花了20多万,在鞍山三家报纸上,一起连发一个星期彩色全版广告。 广告投入大,但收益更大,在他们开盘那天,八部热线全天一刻没停过,并且15栋楼一个月售罄!创下了当地房产界的一个神话! 我由此在业界声名鹊起,许多开发商都找到我,让给他们操盘。我又陆续策划了好多成功的案例。 (空闲的时候舞舞龙) 这时,我萌发了再向上走一走的想法。正好我一个朋友要去北京发展,约我同去。 虽然北京是我的目标,但是我心里很清楚,路还是一步一步走比较稳妥,鞍山这种小地方的最高水平相比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差距无异于天壤之别。 于是,我决定给自己一个缓冲,让自己的多丰富一些阅历,也多学习一些知识,缩小与北上广大城市的差距。这一次我选择了大连。 我在大连只待了一年时间,从第一家的广告策划做到第二家的营销总监,底薪由3000涨到8000。我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2000年我毅然辞职,奔赴我的梦想之城——北京。 那时正值秋季,树叶簌簌而落,秋风吹在身上已颇有寒意,触目皆是萧索之景,可是我的胸中却熊熊燃烧着一股激情。 (出海时见到的海上夕照) 我提着两个箱子,一个箱子塞满了营销类的书籍,另一只箱子装了些衣服。看着车窗外熟悉的风景渐渐远去,我在心里激动地呼喊:"北京,我来了!" 可是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一到北京,我就像被风刮来的一粒尘埃,我那些光鲜的履历突然变得一文不值。 一个月后,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月薪只有2000块。 这个公司的老板一点都不专业,还对我指手画脚,要求我做一个对客户及其不利的方案,目的仅仅是为了赚客户一大笔钱。对此我及其不认同,跟老板大吵一架后愤然辞职。 和大多数的北漂一样,我当时租住的也是地下室,阴暗潮湿,阴雨天气墙皮上都往外渗水。后来,我搬去了北宫门外一个村子里,一间仅有10平米的小平房。 (和妈妈在北京颐和园) 恍惚间,在某一个清晨,我发现一半的村子已经拆违平底;转眼间,一个个粗壮的桥墩拔地而起,那就是现在的五环。 晚上窝在房子里,白天去网吧在网上找工作,我原先把目光锁定在北京排名前十的房产广告公司,但连续应聘了6家都被拒之门外。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我却依然没找到工作,而我兜里的钱几乎花光了,每天只能买一个5毛钱的烧饼,早上吃一半晚上吃一半。 这时,我一个在燕郊的同学过来看我,看到我这副凄惨的样子,心痛地劝我回鞍山,他给我买车票,我却说自己还能坚持。他见劝不动我,转身出去给我买了两箱方便面。 那天,我一边吃着泡面,一边掉眼泪,从来北京到现在的各种艰辛,历历在目。最终,所有的酸辛又化作了斗志。 (在大城市立足很难) 有了那两箱方便面,我心里又有了一些底气。不久,我终于在一家广告公司找到工作,这家公司说起来还是央视十大金牌代理公司之一,但我只是策划部一名普通职员,月薪也只有2000块。 工作暂时有了着落,那沉淀在心底的大学梦再次浮上心头。其实,在鞍山的时候,我就报了自学考试,并考上了一所成人大学。来到北京之后,我依然坚持看书学习,每半年就要回去参加考试。 由于我没有上过一天课,我回去考试的时候,班主任都不认识我。因为我缺少考勤的10分和作业的10分,班主任断言我根本考不及格,可是三年下来,我愣是一门功课都没挂过科,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 我记得很清楚,每次考试我为了不耽误工作,都是考试前一天夜里坐车,考完试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公司上班。 (和朋友们在一起) 这位老板是我人生中的又一位贵人。在之后半年里,老板总共给我涨过5次工资,到2001年的时候,我底薪能拿到四五千,在北京算是稳定下来了。 我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这在我职业生涯里算是很长的了。这两年也是我成长最快的两年,老板不仅教给我工作方法,也教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对我的恩情令我感念至今,也将铭记终生。 (朋友给我过生日) 但是一个追逐梦想的人,注定要比一般的人面临更多的分离。 2002年,北京排名第一的房产广告公司总监,突然跟我说他们那现在正招人,我可以去试试。这次我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纠结,一边是我梦想中的公司,一边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老板。 但最终我还是决定辞职,老板一开始很不能接受,但最终还是同意了。或许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什么也困不住一个人追梦的脚步。 2002年是我的幸运年,也是我人生的又一个分水岭。入职新公司第二年,我就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 为了还房贷,我拼命揽私活,最辛苦的一次我熬了4天5夜,才终于把甲方要的方案赶出来。回想这一切,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现在的我算得上事业有成,但我最怀念的还是那段最艰难的时光) 好在一切都熬过来了,2005年我成立了第一家自己的公司。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在北京拥有了2家公司,多处房产,一家公司的年收入达到500多万。 人真是一种最奇怪的动物,这之后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却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太多痕迹,反倒是之前那些艰苦岁月里的碎片,依然固执地盘桓在记忆里,熠熠闪光。 或许人生都是如此,一路奔走,一路回眸,光阴流转无穷尽,幸有岁月可回首! 【口述:于淼】 【编辑:由缰】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