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8女神节,大家都在庆贺几亿女神节日快乐。 在山东邹城市孟庙孟府,一场"学孟母、庆三八母教文化座谈会",正在热闹举行。 孟庙是祭祀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场所,这里古树名碑多,有唐代的国槐、宋代的古桧,让众人流连忘返。 在众多古碑中,有三块碑很特别,与孟子的母亲有关。一是"孟母断机处",一是"孟母三迁祠",一是"尚书省牒碑"(此碑记录了公元1083年孟母被北宋皇帝追封为邾国宣献夫人之事)。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有必要讲讲"母教一人"的故事。 孟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他的教育成长全靠母亲。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孟母真是花了不少心血。 《三字经》冠于篇首的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先看下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住所离墓地很近,孟子学那些装神弄鬼的事,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母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杀鸡杀狗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最后,母亲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孟子既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等礼节,还非常喜欢读书。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当然,孟母教子对我们每个母亲、每个家长都有启示。 一是注重环境的影响。以自然为宗师,一个人成长离不开环境熏陶,"跟到好人学好人",跟到苍蝇找粪坑。孟子随母亲三次搬家,才找到学儒习礼的正道,向孔夫子学习,最后成了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二是注重恒心毅力培养。孟子有一次读文章,突然止住了学习。他正在织布母亲便拿起刀子就把布割断,并说:"这布一断,能重新接起吗?"从此之后,孟子不再分散注意力,学习不敢半途而废。 三是注重诚信教育。年幼的孟子看到邻居杀猪,问母亲:"他为什么要杀猪?"孟母随口说了一句:"杀猪是为了能让你吃到肉啊。"话一说完,孟母就后悔了,当时家穷,很难吃到猪肉。可是,为了不失信于孩子,孟母还是买了肉做给孟子吃,以此来教育孟子做人要言而守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视。每个家庭都要树立良好家风家教,每个女神、男神都应向孟母学习,当好孩子第一师,上好做人第一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