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烂漫公主 太平公主这个名号可以算是家喻户晓。她传奇的一生多被翻拍。 公元665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出现了历史上第四位封禅泰山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并且出现第一位一起封禅的皇后—武则天。就在这李治与武则天浓情蜜意的一年里,太平公主出生了。李治与武则天在这之前共孕育四男一女,偏偏这唯一的小公主(太平公主的姐姐)却早夭了。或许是亏欠或许是弥补,夫妻对这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是极尽宠爱。 身处皇宫,规矩森严,作为公主的太平一举一动更是代表了皇家形象。从小礼仪学习得体的太平公主温婉贤淑。"浅笑柔颜天真,谦谦谨让恩施,"形容再好不过。在父母的羽翼下健康快乐成长,总认为人都是善良的,没见过多少阴暗的人或事。公主这一特殊的身份一但离开了李治武则天的庇护总是会出现差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太平公主与外婆杨氏亲近。太平公主第一次窥探人性的丑恶是在表哥贺兰敏之欲对其行不轨之事。由于保护及时,贺兰敏之没有得手。 惯犯贺兰敏之在此之前还玷污了准太子妃,但却没受到多大的处罚。但这事之后武则天大怒流放贺兰敏之,最后他在途中遇害而死。 这一事件让她观念里的完美世界产生裂缝。第一次窥探人性的丑恶,懂得"欲望"的阴暗,也意识到"权力"可以让任何一个对她不利的人消失 。这还只是开始。李弘是太平公主的大哥。性情温和,为人宽厚但英年早逝。 武则天二儿子李贤顺位。野史记载,李贤便是武顺与李治所生。李贤听闻深信不疑认为武则天不希望其继位,便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与母亲武则天开始"斗法"最后遭武则天陷害而死。 豆蔻年华的太平公主见二哥与母亲争权,认识到皇家血脉的淡薄,为了权力,至亲都可以反目成仇。 转眼,太平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纪,吐蕃派人求亲于太平公主。吐蕃在那时被为蛮荒之地,娇生惯养的公主外嫁无异于羊入虎口。 武则天下令建造太平观,以公主出家为由拒绝。全力扫除一切对太平公主不利的事情。 权力的种子在太平公主心里早已经种下。 公元681年,避免被人笑话。年满16的太平公主必须出嫁。李治亲自做主,千挑万选之后,将太平许给薛绍。公主出嫁那天马车大的无法通过,将官墙都拆除了,照明的火把甚至将路旁的树都烧焦了。百姓拥挤在路旁,看着这位盛世公主嫁给爱情。太平公主享受喜爱这万众瞩目的感觉,对这场婚礼十分满意。婚后薛绍跟太平公主确实情投意合,薛绍处处维护,夫妻琴瑟和鸣。 太平公主也感受到薛绍的好,褪下公主的骄傲,每天等待丈夫下朝,笑靥相迎,为他脱衣洗尘,洗手作羹汤。细心教育他们的孩子,全权负责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在一个公主的身上看到平民百姓贤妻良母的形象。夫君的爱护,父母的疼爱,让太平公主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好景不长,公元683年,李治去世。不出所料武则天全面参政,只手遮天。 只有名衔的李显不甘做傀儡皇帝。武则天在李显有这一苗头出来后直接掐断,废除李显扶持老四李旦,彻底掌握权力。武则天内心不断膨胀,既然已经拥有实权为什么不能拥有名衔?武则天开始肃清李家势力。李氏宗族不甘自己家的江山让于他人,李贞起兵谋反,但却以失败告终。来不及"共赏万年春",谋反失败后薛绍受波及,被杖责饿死于牢狱之中。 从小被百依百顺的太平公主这一次苦苦哀求也没能得到武则天对薛绍的宽恕。 亲生母亲让她失去挚爱,且她刚生下与薛绍的最小的孩子。太平公主心中的权力种子彻底发芽,权力面前没有亲情,没有权力没办法护住任何人。如果她不狠终有一天母亲也不会放过她。她将对母亲的怨恨埋藏心底。身为母亲的武则天也深感抱歉,但为了权力无可奈何。坐上那冰冷皇位的人得比它更冰冷。为了弥补武则天给了太平公主众多名利,放宽了她的权力,给太平公主封户一千两百户,这点权力已经不足以让太平公主满足,她开始插手朝堂,从此她完全变成腹黑女,对权利无比渴望。 心狠手辣,腹黑公主 武则天对自己的堂侄武攸暨承嗣很满意,想让武承嗣来继承武家。为了太平下半辈子无虞,弥补太平也为了自己的千秋霸业,将公主许给武承嗣。 太平公主不满母亲让自己痛失挚爱后还将她当做巩固政权的武器,做了一回"落跑新娘"。实在拗不过太平公主的武则天放宽要求,只要驸马姓"武"就好。 既然无法做到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地那便谁都无所谓了。 貌好性情温和且老实的武攸暨成为最佳人选。武则天直接下令处死武攸暨当时的妻子。强行让武攸暨娶太平公主。强扭的瓜不甜,两人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同床异梦,生活的并不开心。 太平无可选择的悲愤,在与武攸暨成婚后全部爆发,纵情声色,大肆招养面首,不把丈夫放在眼里。驸马拿太平公主没办法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尝到权力甜头的太平内心对权力的渴望膨胀到极点,她深深体会到权力的好处,开始效仿母亲追逐权力。成为母亲左膀右臂的契机是那时武则天迷上了江湖小混混冯小宝,对他很是宠爱。 得意忘形的冯小宝开始在寺庙纠集不法分子舞枪弄棒,甚至在一次和武则天闹别扭中放火烧掉了武则天天命象征的宫殿。触碰到武则天"面包"的冯小宝被武则天秘密托付给太平公主暗地里铲除。太平公主的狠毒在这一次体现出来,以武则天的名义约冯小宝在瑶光殿相会,暗地里布下天罗地网刺杀冯小宝。冯小宝毫无防备的参加了这场"鸿门宴"一进殿便被击杀。 这件事情太平公主做的干干净净,且在武则天失去男宠后推荐自己的"身边人"给武则天巩固势力,送去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讨其欢心。 从此太平公主成为武则天的左膀右臂。武则天对其的宠爱为她暗地培养势力行了方便。她不仅送去面首,还与朝中大臣保持不正当关系来获取朝堂信息。武则天可以感受到女儿的变化,但潜意识里认为她对太平公主极尽宠爱,太平公主也必然会投桃报李一心一意对她。身为最高位者的武则天依旧提防着太平公主。 武则天会时常询问太平公主有关政务方面的事情,但决不允许她结党,也不给太平公主任何实权。 面对母亲的提防猜测,太平公主十分小心,收敛锋芒,史书评价她畏惧自检,这进一步得到了武则天的心,一时间太平公主风光无限。 但这远远达不到太平公主的预期。 武则天也抵挡不住岁月的流逝,日渐年迈。对女儿太平却是推心置腹。太平公主开始掌握重要信息,在得知李显想要重新获得政权的心,便开始结交李显,以公主皇子的身份笼络大臣张柬之。并且在武则天身边安插上官婉儿时刻注意武则天的一举一动。时机日渐成熟,得到一定权力的张氏兄弟以武则天生病的名义,控制朝廷。以此机会,打着"还政于李唐"的名号,张柬之等人名正言顺的发动反叛。 太平公主多年的卧薪尝胆,在那一刻露出獠牙。公元705年正月,太平公主发密信告知张柬之,武则天日渐糊涂。公元706年,张柬等人闯进宫,希望武则天还政李唐,武则天犹豫不决。但已经迫在眉睫,这时太平公主出场,与武则天秘密谈话。我们无从知晓谈了什么,但最后的结果是武则天同意还政。武则天被太平公主赶出皇宫,移驾洛阳仙居殿,同年,武则天去世。 这场反叛中太平公主"功不可没",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赏赐丰富。从此之后太平公主再不用暗地结交。但有母亲武则天权力巅峰在前,这显然还达不到太平公主的预期。权力巅峰,走向落幕 在太平公主继续追求权力的路上,出现了一只拦路虎 ——李显的皇后韦氏 。韦皇后也是一位对权力渴望的女人,甚至想成为武则天第二。这与太平公主不容。韦皇后先是联合武家清理掉了太平公主派的功臣,让太平公主势力大减。又私下撺掇太子夺位再乘机将太子诛杀。朝堂上就只剩下李旦跟太平公主。 韦皇后让李显趁机除掉李旦跟太平公主。但或许念及手足之情,李显拒绝了。韦皇后意识到李显的妇人之仁,会耽误她的大计,暗中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在公元710年,韦皇后在朝廷取得地位后将"碍手"的李显毒杀,立李重茂为帝,效仿武则天控制政权。 太平公主意识到再不出手自己下场将跟哥哥李显一样惨。 于710年,联合李隆基,诛杀韦氏,废除傀儡李重茂,立李旦为帝。自此太平公主封邑达到万户,与历史上卫青、霍去病名将同级别。 从此,李令月成为大唐最尊贵的女人,权力到达顶峰。 凡是大事朝中大臣都会找太平公主商议,影响力比李旦这个皇帝还要大。但太平公主要的是万人之上,成为皇帝。太平公主开始在朝堂上疯狂安插人手。一开始韬光养晦的李隆基并不起眼,太平公主没将他放在眼里。但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李隆基的才干越来越被太平公主提防。昔日联手的姑侄现如今渐渐走向天平的两端。李旦意识到太平公主的野心,避免重蹈覆辙,他拒绝太平公主废除李隆基的提议,制衡太平公主的同时牵制李隆基。 但权力面前谁又能停手呢?太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眼线,挑拨李旦与李隆基父子间的关系, 但被化解。李隆基意识到太平公主势力的强大开始韬光养晦。先是以挑拨父子关系将太平公主和驸马武攸暨逐出长安。太平公主进一步出击,以天象变化为由妄图废弃李隆基太子之位。但李旦为了防止妹妹太平公主效仿母亲武则天直接禅位于李隆基。 太平公主对权力的渴望不允许她停下来。 她密谋,企图诛杀李隆基夺位。但少年皇帝李隆基从小在权力的旋涡中成长又怎么可能轻易被杀。提前太平公主一步将其党羽清除,诛杀太平公主。李隆基雷霆手段,意识到太平公主膨胀的野心,决心斩草除根,赐死于家中。就这样在太平公主权力到达巅峰的一年里她的生命戛然而止。抄家后发现太平公主的财物堆积如山。 结语: 回顾她精彩壮烈的一生,抛开那些不堪,太平公主其实极富决策远见。 或许她不生在权力之家,平平淡淡地做一个被父母宠爱的小女孩会更幸福;或许她是男子,可以在盛唐的政坛上大放光彩,为盛世的到来添砖加瓦。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以史为鉴,我们不能过度的追求权力,那只会使我们丢失本心。 权力或许远不止父母的爱,身边朋友的陪伴重要。太平公主这一生或许没有体会过纯粹的爱,不因为她公主的身份而爱的寥寥无几。对权力的渴望造就她悲惨的结局,我们不能重蹈覆辙。但身处权力的中心有很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