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这样备考能拿高分名师说
编者的话
初三各科应该如何复习,才能事半功倍?心态要怎么调整,才会张弛有度?新学期,踏征程。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海峡教育报邀请来自全省各地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近年来的中考题型特点,给学生们分享实用的复习建议和学习方法。
今天推出的是语文学科,我们邀请福州第二十五中郑培雨老师,为同学们带来《把握思想内涵 品味写作手法——谈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把握思想内涵
品味写作手法
——谈中考古诗词鉴赏备考策略
福州第二十五中 郑培雨
品读古典诗词,领略语言之美,感受思想浸润。语文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诗词无与伦比的魅力。福建中考古诗词鉴赏的考点主要包括思想内涵、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等。
2022年福建中考卷考查的内容是苏轼的《定风波》,包括一道3分选择题和一道4分简答题,虽然今年没有考查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但在往年试题中写作手法仍然是高频考点,同学们不可忽视。
题型一:选择题
01 考点解析:
本考点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判断。
02 解题策略:
1. 审清题干要求(正确的/错误的)
2. 明确判断次序
(1)写作手法(先)
诗词的写法是比较客观的,比喻和用典就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我们绝不可张冠李戴
(2)思想内涵(后)
在对古诗词进行合理的多元化解读时,同学们应反复推敲,发现其可取之处。
示例:2022 年福建卷的选择题没有提及写作手法,考查的是思想内涵和语言风格。C 选项是对词作思想的曲解,该词突显的是苏轼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并非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故选 C。
题型二:简答题
01 考点解析:
本考点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内涵、重点字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理解与赏析。
02 解题策略:
技巧1 认真审清题意
1. 审清题干要求(正确的/错误的)
2. 依据分值点作答
示例:对"也无风雨也无晴"分析
(1)提取题干关键信息——总
题干包含"风雨"和"晴"这两个意象。
(2)分点作答——分
题干给出提示——对"天气"和"生活"的态度,联系两个关键意象,指出"风雨"和"晴"分别象征着"逆境"和"顺境"。(2分)
(3)启示——总
再结合词的主要思想,一句话陈述总结——面对逆境与顺境,都保持随遇而安、豁达乐观、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2分)
技巧2 把握思想内涵
【国家大局】
1. 溯古思今
昔盛今衰的落寞感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将盛唐时期作者与李龟年在贵族府邸的相见和安史之乱后二人流落南方的处境进行对比,突出昔盛今衰的无奈伤感。
借古讽今,警示当朝:辛弃疾《南乡子》以孙权年少有为、保卫东吴的事例,批判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警示朝廷应积极收复北方失地。
2. 忧国伤时
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曹植《梁甫行》以夸张手法突出边海生存环境的恶劣和人民日常生活的艰苦,表现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希望统治阶层普降恩泽。
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夏完淳《别云间》的"山河泪"是亡国的辛酸之泪;"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明对反清事业的必胜信念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志。
3. 心怀国家
胸怀天下的理想:曹操《龟虽寿》以老马自喻,其志向和壮心其实是"统一天下"。
保家卫国的决心: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通过客观处境和主观梦境的对照,表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个人生活】
1. 仕途命运
渴望入仕: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为毛遂自荐的投赠诗,通过用典,含蓄地表明自己对仕途的羡慕与渴望,渴望得到张九龄的垂青,进入仕途,无愧盛世。
淡泊名利:陶渊明将自己视作一草一花,才有了《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物我合一的境界,彰显与世无争、归于自然的高尚品质。
2. 思乡怀亲
羁旅在外的思乡愁苦和孤独落寞:温庭筠《商山早行》描写漂泊在外的作者在行旅途中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至梦里所见的家乡之景,游子的思乡和孤寂之情展露无余。
戍边将士建功立业和思乡的矛盾:范仲淹《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诠释了守边将士面对功业与乡愁难两全的困苦心境。
3. 送别之情
对家乡、友人的依恋:李白《渡荆门送别》运用"故乡水"拟人化的手法,借以表意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李白《送友人》以浮云比喻行踪不定的友人,在落日映衬下的离愁别绪显得愈发浓烈。
劝勉友人要积极洒脱: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扫送别诗的哀怨惆怅,认为真挚的友情能跨越时空阻隔,洋溢积极进取的气息。
4. 忠于爱情
对爱情的至死不渝:李商隐《无题》以丝"思"谐音,以"春蚕""蜡炬"自比,表明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女子对远人的思念:《庭中有奇树》的女主人公手握送给爱人的折花,但爱人远在千里之外,长时间长距离的分别让她深感相思煎熬。
5. 珍惜时光
对美好春光的珍重:韩愈《晚春》赋予草树以人的情思,百花斗艳是对大好春光的珍惜与挽留。
对物是人非的感慨:晏殊《浣溪沙》"新词"与"旧亭台"寄予作者对时光飞逝的不舍与物是人非的无奈;"花落去"与"燕归来"分别抒发对春光流逝的忧愁和对旧识归来的欣慰。
6. 自然风光
热爱自然,闲适自得:秦观《行香子》用寥寥数语写尽对春景的喜爱和悠游自得的生活情态。
借自然风光抒发心志:谭嗣同《潼关》借潼关险峻地势,抒写赞美山河、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心志。
技巧3 品味写作手法
1. 借景抒情
朱敦儒《相见欢》的"夕阳"象征大宋王朝的衰微,在大江奔流的辽阔背景下,夕阳显得空寂落寞,烘托作者对大宋命运的担忧。
2. 托物言志
刘桢《赠从弟》借助松柏凌寒不凋、笔直端正的形象抒发自己忠贞不屈的心志,劝勉堂弟向松柏看齐。
3. 虚实结合
李商隐《夜雨寄北》实写作者孤身在外对巴山夜雨的所见所闻,虚写将来与妻子重逢彻夜畅聊的所闻所感,在虚实相生中叙事抒情,极具画面感。
4. 修辞手法
比兴:《子衿》以衣饰借代恋人,自然引出对恋人失约的责怪与挂念。由相关事物引出正题,是谓"比兴"手法。
对比:陈与义《临江仙》将今昔对比,昔日在洛阳与好友畅饮,如今流落南方,独上小阁欣赏新月,突出对北方故土和昔日生活的怀念,对身世飘零的失落。
反衬:欧阳修《采桑子》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隐隐笙歌"衬托环境的宁静,以"微动涟漪"和"沙禽惊飞"反衬颍州西湖的幽静和作者退隐后内心的平和。
用典:李商隐《贾生》通篇用典——汉文帝召唤被贬长沙的贾谊回京,却只问鬼神,不问国事。作者以贾谊自况,含蓄揭露自己报国无门的处境。
技巧4 归纳分类
1. 按作者分类
按照创作时间的先后顺序,串联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体会作者在不同阶段思想的成长与蜕变。
2. 按意象分类
归纳古诗词中特定意象的象征意义。
示例:月——思念、高雅;柳——惜别;浮云——漂泊;菊、莲、松——高洁;夕阳、落叶、秋雨、梧桐、子规——落寞凄凉。
3. 按语言分类
2022 年福建中考选择题考查到苏轼《定风波》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一些著名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评价语言风格的关键词还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简洁生动、委婉含蓄、绚丽华美等。
编辑/制作:罗菊熙
审核:庄亚界 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