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齐民要术观后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认识《齐民要术》还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中,只知道作者是贾思勰,北朝北魏人,是部农学作品。编剧在《齐民要术》剧中将贾思伯与贾思勰联系到一起,创造了一段故事,体现了中国亲情文化和家族教育的传承;通过这段故事,让一个个为民勤政的循吏光辉形象呈现,也是大众对政治生态的一种寄托和向往。
看到民众送贾思勰还乡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耿彦波—大同"拆"市长。他曾说:"在我任上,没有虚度年华,没有浪费职位,这就是做官的最大满足。"他离开大同的时候,人民群众自发送行,用他们朴实的行动向世人给出了对一个"公仆"的最好评价。是的,只有人民的评价才是最好的评价。贾思勰心怀"让天下挨饿的人吃的饱"的抱负,用自己的知识收集并传播农业先进技术,造福桑梓,功载史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真正为老百姓谋福祉的人,老百姓不会忘记。焦裕禄、孔繁森,一定会青史流芳百世留名,职责所系,无愧于心。
历史对贾思勰的记载比较少,但一本齐民要术足矣。一部书,汇集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农耕技术,赓续绵延;一个人,编辑了最为划时代的农业专著,承前启后。"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对此我现在深有感触。如果一个民族不能够保证基本的粮食安全,命运被别人掌握,它就不可长久;一个国际不能够保证基本的农业生产,温饱由他国控制,它就不可自强。先祖用五谷养育生命,顺天时、量地利,教天下之民以稼穑,让中华血脉代代相承,也让中华文明赓续绵延。剧中蒙曼老师说:"农业构筑了我们的文化基础,也构筑了我们的安全底线,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历史的教训,他国的遭遇,作为中华民族,作为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更懂得农业的根本。
在此,也重申"珍惜粮食,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