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两点,谢汝朋飞抵北京,干燥的气候让他感到不适应,"感觉脸绷得很紧,鼻孔里呼吸的空气都是干的"。这是他第一次来到首都,以新当选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全国两会。 谢汝朋是广东省阳春市中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场场长,是村里人眼里的高材生。自2016年年底辞掉外贸工作后,他返乡当起了养鸡能手,所创立的绿壳蛋鸡养殖农场已有5个,年销售额逾3000万元,为广东省规模第一。农场吸纳周边贫困人群,还带动50余乡镇农民创业就业。 "农村有丰厚的产业发展沃土,可以承载我们的理想。"全国两会期间,这位85后乡村振兴带头人兴奋地向南都记者诉说着乡间土地上的"大有可为",他希望国家能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引进力度,号召更多"领导型""实干型"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谢汝朋。 新农人谢汝朋,1986年出生,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从南昌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硕士毕业后,曾在外企工作。因想把自己研究生所学技术用在养殖当中,他返乡建起蛋鸡养殖场,成立"小生花蛋"品牌。2021年获阳春市第三届创业创新大赛冠军。 新希望乡村振兴需要榜样的力量,希望得到政府的进一步扶持,让一腔热血投身乡村振兴的年轻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决心 用"小生花蛋"孵化创业梦 "你为什么要放弃稳定的工作,回到乡下干这些脏活累活?"2016年,当而立之年的谢汝朋决定回到家乡阳春市八甲镇创业时,他的父母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所以他们非常明白务农的辛苦,不想让我重走他们的老路。不过,他们也知道我从小就十分有主见,便没有阻止我。" 谢汝朋决定返乡,有很多原因。他硕士毕业于南昌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毕业后曾在外企工作,后来又做起了外贸生意,这些都与他所学专业无关,"当时我感觉自己做外贸没有核心竞争力。我花了这么长时间去学习、研究技术,当然更希望能把自己所学应用起来。而农村就能提供这样的平台"。 农业发展平台广袤,要从哪个领域入手?谢汝朋的答案是蛋鸡养殖业。这个问题没有难倒创业之初的谢汝朋,他的想法非常清晰,一如返乡时的坚定。 "首先我有核心技术,虽然我不是正儿八经的畜牧专业学生,但我掌握的技术在养殖业中是具有竞争力的。其次,我认为蛋品市场非常庞大,我国是全球鸡蛋消费第一大国。这是我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后做的决定,而不是‘拍脑门想当然’。"谢汝朋说。 想法有了,接下来得实践。谢汝朋先是在八甲镇长塘村委附近建起绿壳蛋鸡养殖场,当起养鸡能手,还给自己即将产出的鸡蛋起了个品牌名——"小生花蛋"。谢汝朋告诉南都记者,"小生"和同音的"花旦"都是京剧角色,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他所养殖的都是国鸡品种,他希望自己的产品具有中国特色,打造成品质的标杆、优质的榜样。 谢汝朋返乡建起蛋鸡养殖场,成立"小生花蛋"品牌。 紧接着,谢汝朋就像"打通关"一样跨过重重创业难关:养殖成本高、销路不畅、合伙人撤资等等。2017年下雨频繁,乡间道路泥泞难行。谢汝朋用来运送鸡饲料的三轮车经常陷进泥坑里,"我和爸爸需要用双手抬起三轮车,车子加上饲料,大概有八九百斤重。那段时间太苦了,庆幸的是我坚持了下来"。 谢汝朋寄托在"小生花蛋"的愿望正逐步实现。目前,"小生花蛋"品牌鸡蛋在广东超过600家商超、门店以及20余家专业电商进行销售。他也成了5家养殖场的核心合伙人,总养殖规模13万多羽,年销售额逾3000万元。 情怀 "乡亲们能不能有更好的出路?" 广袤的田野里有谢汝朋的童年回忆,更有他难以割舍的情谊。谢汝朋表示,自己小时候家境困难,兄弟姐妹又多,可能两个星期都吃不上一顿肉,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已属不易。"那时,我的叔伯、邻居都特别关心我家,时不时带一些鸡肉、猪肉,还有豆腐过来,放在我们的碗柜里。" 由于这段成长经历,谢汝朋一直将对家乡亲人与邻里的信任感、责任感厚植于心。刚创业时,谢汝朋想的是"家乡有我的亲人,有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帮我";农场实现收益后,他思考的又是"大家能不能有更好的出路?我要怎么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 谢汝朋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养殖场处于半自动化运作,可以做到自动喂料、自动清粪,但捡蛋这个步骤还得依赖人工完成。实际上,他在后期扩建养殖篷时有条件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实现自动捡蛋,但他没有这样做。 谢汝朋的蛋鸡养殖场。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考虑到初次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是如果保留人工的操作方式,便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到农场干活,项目带动能力更强。"谢汝朋说,"我们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社会效益。作为当地较大的养殖户,如果不能在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上多想办法,那乡村要如何振兴?" 事实上,谢汝朋也真正发挥了带头人作用,成为阳春市第四批"春苗"工程村级储备人才,目前已带动乡镇农民创业就业50余人。 "等我们企业扩大养殖规模、延长产业链,有更丰富的深加工产品产出时,再逐步把工作人员转移到新增的生产环节,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谢汝朋还向记者透露了自己今年的计划,即投身种植业。 "为响应国家撂荒耕地复耕的号召,我打算去种南瓜。我初步的想法是,把养殖场里的鸡粪做成南瓜的有机肥,鸡饲料里又可引入南瓜饲粮,这样鸡蛋的品质会更好。我还可以用鸡蛋销售的渠道去卖南瓜。"谢汝朋娓娓道来。 声音 挖掘更多"领导型""实干型"乡村人才 今年2月,谢汝朋得知自己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过往7年的努力被最大程度认可了,我很振奋!"他希望能够为乡村发声,号召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全国人大代表谢汝朋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 "‘新农人’不一定是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他可能是一个具有新时代标识的、成功的典范,还可能是‘别人家的孩子’。"谢汝朋说。 他将这一思考融入两会的建议中,认为乡村振兴需要榜样的力量,带头人很关键,他们返乡创业后能推动地方产业发展,还能带动村民致富。但由于乡村发展环境、人才培育机制等条件不完善,导致许多人才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一腔热血投身乡村振兴,真正开展工作就阻力重重。 "希望政府能为现有的返乡青年建立人才资源库,并按照评定标准把他们分类,从中筛选出‘领导型’和‘实干型’人才,过渡为重点产业带头人。对外,通过‘项目、亲情、政策’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打通人才与家乡的双向服务通道。"谢汝朋说,社会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乡村振兴的"长跑赛",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莫郅骅 发自北京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