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美,处处画雨烟。在岁月的低吟浅唱中,一泓清泉淌过长巷曲街,串起座座古镇,勾勒出秀丽水乡。黎里,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曾经也叫"黎川""梨花里""禊湖",悠悠黎川至今依然流淌着原色的水乡生活。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青石古巷、特色建筑等这里都不缺,在这份水乡原色的基础,更是融入现代游客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构建符合现代文旅生活需要的新空间。老街搭建了古典影像空间、荆歌会客厅,繁花书房、艺术口袋公园、方志书州驿站,增设非遗竹编、制秤等体验,这座不收门票的开放式古镇真是很好逛。 "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黎里行》,道出了黎里古镇低调静宜的气质。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太浦河穿境而过,与太湖结缘。这座古镇自南宋成市至今,已有近 900 年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水乡明珠"。古镇的廊棚、古桥、缆船石,皆凝聚着黎里人的智慧。"长廊三里覆,无须垫角巾",漫步在老街的廊棚下,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家家临水而居,横跨市河的古桥亦成为古镇一道道曼妙的风景。 在黎里古镇,还汇聚着众多文博场馆,展示着这里的文化底蕴。柳亚子纪念馆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名宅,前后六进,雕龙绘凤,用 150 余件历史文献和实物,系统地介绍了爱国诗人柳亚子奋斗一生的事迹。中国锡器博物馆是古朴的中式风格,空气中氤氲着锡材糅合原木的香气,各式各样的锡器珍品,让整个意境显得格外深邃。 黎里古镇的"宝贝"有很多。全真道院的石柱、柳亚子纪念馆的条石……每一件都是历史文物,每一件都有岁月痕迹,每一件都是黎里古镇珍贵的"宝贝"。而有些"宝贝"散落在黎里古镇各处。每年中秋前后,黎里古镇的百姓总会拿出自家的宝贝,供亲朋好友、四乡百姓观赏。此为"中秋显宝",在江南堪称独一无二。庞海燕告诉记者,发端于元代的"中秋显宝"习俗,依旧被黎里古镇保留着,该习俗也是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去年中秋,就有十多位显宝人带来邮票、古书画、老地图、蟋蟀盆、红木雕刻、锡器等多种宝贝,供大家鉴赏探讨,彰显黎里浓厚的文化底蕴。" 古镇古意的留存,不仅是要保留古建筑,更要留住古镇原有的生活气息。一路行来,在市河边、廊棚下、弄堂口,时不时能看到坐在藤椅上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朴素而鲜活的生活气息为黎里带来别样魅力。"黎里古镇 0.69 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差不多有 4000 个原住民,他们与游客的互动,对于游客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要素。"黎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海燕介绍,为了展示黎里非遗技艺,古镇一直在推动非遗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通过整理资源,展现了竹编、制秤、锡器等一批非遗技艺,彰显着黎里在江南古镇群落中的独特个性。"巧君手工秤"店铺就是古镇在推广非遗文化的具体呈现。店主陈巧君是苏州市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里杆秤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前些年,黎里古镇开发旅游产业,陈巧君就在平楼街上租下了一个小店面,展示和销售自己的手工杆秤。为了展示黎里非遗技艺,鼓励更多人弘扬传统文化,黎里古镇专为"巧君手工秤"店主陈巧君打造了具有文化气息的店铺。 "我们结合自身资源,请设计师帮她重新做了包装,今年跟龙凤金店合作,设计了一款名为‘称心如意’的金秤砣。""称心如意"以秤杆为元素,经过设计包装,制成外形精美复古的秤杆。在她的店铺里,设有家用区、工具展示区、秤砣和砝码展示区,游客可以了解一杆秤从木胚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黎里还独具匠心打造了廊棚下照相馆,跟摄影师合作,每年邀请他们拍摄黎里古镇关于生态、人文等主题照片,并在古镇进行展览,游客可以免费参观。目前正在展出的《黎里渔业村真实影像展》,便展现了江南古老的生活方式,湖边泊着的渔船、船头立着的白鹭、铺洒开来的渔网,讲述着这个渔业村的故事。据了解,去年 8 月开始,黎里古镇开启了"纪录星期六"放映活动,定期在这里播放科学历史、自然探险等主题的纪录片。 有了古镇新空间,不仅可以让古老的文化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还可以激活古镇生命力、美化古镇人居环境、大幅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随着文旅项目开发,接下来我们还要引进电影院,目前古镇里是没有电影院的。"庞海燕表示,"现在,这里的原住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我们打造的文化空间、组织的文娱活动。我们希望在做文旅开发的同时,也能让本地老百姓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白墙黛瓦,水清河畅。走进"曲水善湾",一步一景,景随人动,诗意的江南水墨画风景让人目不暇接。从古镇出来,走进那片名叫"曲水善湾"的新风景。一座极具江南韵、水乡情、现代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美丽吴江样板项目,"曲水善湾"自2020年启动以来,依托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优质农文旅资源,在以善湾为核心的元荡周边钟家荡村庄区域,打造了一方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样板,包括水杉居、船坞民宿、两山礼堂、鱼菜共生生态农场、农田生态景观建设等。 元荡岸线,又是另一种风景,总长585米的鼋荡慢行桥,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内第一座联合建设的跨省域景观步行桥,其整体设计以"同心结"为理念,体现上海青浦与苏州吴江两地"同心共筑"的发展愿景,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