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 年,一个人急匆匆闯进了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厂长办公室:"厂长,程世清书记要来我们工厂视察。" "来就来嘛,咱们接待就是了"厂长不急不慢回道 "可是厂长,陈云首长也在工厂里。"一个人提醒道,要知道,陈云早年曾是程世清的老首长,前不久被下放到了江西,现在正在厂里的车间蹲点学习。 如今程世清要来视察,是否要让曾为上下级关系的两人见上一面呢? 在思考许久后,厂长拿起电话,向那边汇报了此事。 "不见。"程世清的意愿很快传达了过来。 下午时分,因为他事先的指示,陈云被请到了小房间"暂避",程世清才开始带着随行人员进行视察。 多年后,陈云得知此事,满是惋惜的叹了口气,随后淡淡说了一句话......下放江西 1969年,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毛主席决定下派一批中央干部到外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也在此列。 毛主席特意通知将陈云安排到交通便利的地方,他说道:"陈云是个好同志,万一局势发生变化,处于交通便利的所在,也好返回北京。" 周总理得知这个消息,特意嘱咐将陈云安排到江西,并让相关人员为他准备好住所,不得有误。 陈云接到通知,便轻装上阵,离开了北京。 江西是革命老区了,陈云早年多次来过这里,如今故地重游,看着江西的大好河山,陈云心中也不免有些感慨,思绪回到了那段战火岁月...... "老首长,地方到了。"警卫员轻声道,陈云这才从回忆中醒来。 车子已经到了招待所。 早已得到中央通知的江西领导,在招待所已经恭候多时,他们看着陈云从车上下来,一个个上前亲切的问候:"老首长风采依旧。" 陈云笑着回应。 一个人向陈云依次介绍在座的人,当他介绍到郭光洲时,陈云笑着说道:"我和他可是故人相见啊。就是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这个朋友? " 郭光洲听了一脸讶异,老首长记得自己吗? 看出了郭光洲的疑惑,陈云笑道:"1934年,我们在瑞金,你忘记了吗?" 郭光洲惭愧的说道:"没想到老首长还记得我这个小角色。我在北京的会议上多次听到老首长做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啊。" 两人都笑了起来,不一会儿,陈云便和干部们谈开了,没有什么拘束,整个谈话很轻松。 随着陈云了解到了江西的一些情况,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他提出要去一间工厂,进行"蹲点"。 他认为,只有到了一线,展开调查,才能不脱离实际,而工厂,大有可为之处。 面对陈云的要求,江西的干部不敢怠慢,经过他们的仔细挑选,选中了一处地方,那是江西的一座石油化工厂,符合陈云的要求。 可是,要怎么处理陈云进去后的事情呢? 安排陈云进入化工厂蹲点,倒不是什么难事,只是,陈云明确表明不想太过高调,他是来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最好是同吃同住。 这让领导们犯了难,陈云的身份不一般,他们不敢马虎。 经过讨论,干部们决定先给陈云安排住的地方,要显得清静,不能打扰陈云的思考,同时,离工厂也不能太远。 观点一旦达成,行动极为迅速。 不过几天时间,陈云的住所便安排好了,在这几天内,陈云暂且住在一处离"八大山人"纪念馆不远的所在,既有名胜古迹相伴,又有山水清秀之意,让陈云很是满意。 陈云的住所是保密之处,上面只是通知一个叫"陈元方"的人要过来住一段时间,这让工作人员都好奇不已,这个陈元方究竟是何人? 沈玉贵作为一个干部,也同样好奇。 到了陈云来的那一天,他全神贯注的观察着道路,看有无车辆往来。 突然,一辆车驶入了他的视线之中,那辆车在路上缓缓行驶,最后停在了大门前。 沈玉贵连忙上前迎接,等他看到上面下来的人时,沈玉贵整个人都愣怔住了,他有些结巴的说道:"您,您是,副总理?" 他激动的伸出手,陈云笑着回道:"这些天,多谢所长的安排了。" 陈云没有摆架子,他关切的询问沈玉贵的家庭情况,有无困难?这让沈玉贵激动不已,他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陈云就此在这歇息了下来。 不久之后,一份通知到了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的厂长办公室,厂长接到通知,当即召开了会议。 "陈云首长要来我厂进行蹲点,上面严令一切保密,不得泄露首长的身份,你们怎么看?" 听到这话,大家纷纷讨论了起来,过了半天,才得出一个大致的计划。 厂长下令,全体职工都不能泄露首长的身份,违者严惩。 做好准备后,厂子的领导们便焦急的等待着陈云的莅临。 暂避程世清 1969年 ,一个叫陈元方的老人进入了江西的一座工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 陈元方就是陈云的化名。 陈云来到工厂,向大家打起了招呼:"同志们好,我来接受工人们的再教育了,此后的生活还要多麻烦你们了。" 他话说的真挚,让大家很是动容。 一个工厂领导向陈云汇报工厂的情况,陈云听了感慨道:"你们这个厂子,很有潜力,如果能有良好的规划,一定能发展的很好。" 听了陈云的话,他当面请示工厂应做出哪种计划? 陈云是党内有名的经济专家,对于一座工厂的规划自然是手到擒来,他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些话,话中全是要点所在,没有半句虚言,让领导大为钦佩。 讲着讲着,陈云突然叹气。 工厂领导询问道:"首长为何叹气?" 陈云解释道:"我们国家的工业还很薄弱,像是化肥的生产,更是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如果像你们这样的厂子能在多些,我国粮食的产量就会更多,人民也不会忍饥挨饿了。" 原来,陈云是担忧国家的工业发展而叹气。 陈云说话很是幽默,充满了风趣,他也没有摆一点架子,与工人们相处的很好,大家对他尊敬异常,因为碍于规定,他们不能暴露陈云的身份,让无关人等知晓,于是,他们就亲切的称呼陈云为"老首长"。 陈云便以小张、小王等等称谓叫他们。 陈云就这样在工厂待了下来,期间,他也随着工人一同工作,他干活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让工人大为佩服。 一天,陈云正在工厂车间里进行工作,突然,一个人匆匆的赶过来,他说道:"元方同志,请到办公室来一趟。" 陈云听到这话,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在众人好奇的目光中走向了办公室。 推开门,只见里面已经端坐了几个工厂领导。 陈云进来后,他们连忙起身,说道:"老首长,你先坐下。" 就在陈云待在办公室的那段时间。 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程世清参观了工厂。 "你们这,一天能生产多少石油?"程世清关心的询问道。 厂长当即报了一个数:"我们厂子的生产力还是很可观的,一天能有......" 程世清满意的点了点头,期间,大家都默契的没有提到陈云,仿佛这个人并不存在。 等到视察完毕后,程世清坐在了汽车上,他默默不语。晚年的陈云 1972年,正在工厂劳作的陈云发现厂内的领导一个个面带忧愁,没了往日的精神,大家都不说话,多年的经验告诉陈云,有大事发生了。 果不其然,到了下午,九一三事变传到了陈云的耳中。 "陈老,你怎么看?"厂长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陈云闭目沉思,片刻之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他比我还要小两岁。" 这个他,自不必说。 不久之后,中央传来通知,让陈云即刻返回北京。 临行前的陈云与大家告别。 "在这生活了几年,还要多谢你们的照顾。"陈云和气的说道。 陈云回望着工厂,和工人们告别,工人们都很不舍,经过几年的相处,他们早已习惯了陈云的所在。 当陈云坐在车子上,向后看去时,工人们还在使劲的挥手,这让他很是感动。 陈云回到北京后,不久就升任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比于陈云,程世清的命运就有些坎坷了。 由于程世清与林彪走的近,受了牵连,被撤职处理,到了1978年,程世清又进入了秦城监狱。 陈云得知这个消息,长叹一口气,他在一次会议上说:"程世清此人,是个会打仗的将军,可是,他却作了省委书记,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言语之间,既有惋惜,也有批评。 这让众人都很讶异,他们可是知道,在陈云下放到江西的时候,程世清可是避而不见,无论是何种原因,终究是不愿和当时的陈云有所牵连,陈云能如此心平气和的评价他,让人感到意外,又好像在情理之中。 看出了大家的疑惑,陈云向众人说明了情况。 原来,即便是下放江西,陈云也没有就此沉沦,程世清作为江西省委书记,他的一举一动都关连了江西人民的生活,而他政策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陈云身在局外,反而能看的清。 "比如说吧,他没有经过调查就向中央保证,江西每年要生产多少......" 说到这里,陈云仿佛打开了话闸子,他继续说道:"程世清也是有能力的,但他缺乏调查。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不实事求是,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如果都这样,老百姓怎么会听从我们的指挥呢?" 众人听了,点头不已。 其实,这也是陈云的一贯思想,他总是喜欢联系实际,从实处出发,不弄虚,也不唯上,就是这样的性格使得他做事样样都很出色,让人难以挑出毛病。 毛主席因此,也很看重他,曾说:"陈云这个人比较公道,做事也认真负责,很有能力,但不唯上,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大家要向陈云同志学习。" 1982年,在程世清从秦城出来以后,陈云特意去看望他,面对陈云的关心,程世清惭愧的说道:"陈老,是我对不起你啊,那时,我没有去看你,每每想到此处,都很愧疚。" 陈云幽默的说道:"那时的你可真威风,你一来,我连工都没的作,也多亏了你,让我品上了几口茶,休息了半天。" 两人大笑,此事也就揭过去了。 出了秦城后的程世清退休了,中央每月发给他一定的生活费,程世清倒也乐得清闲,没有在意如今地位的变动,经过了这么多风云,他也看开了。 由于时间充裕,程世清时常来拜访陈云,陈云也热情的招待他。 1995年 陈云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得知这个消息的程世清痛哭不已,不顾自己的身子不好,坚持要去祭奠陈云。 此后,每到陈云的忌日,程世清都会进行缅怀,直到他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