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中英谈判陷入僵局,邓小平毛主席早就预料到这一天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香港必须回归祖国!没有人能阻拦这个历史进程!"
这是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面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企图拖延归还香港的强势回击。
本以为"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会就此偃旗息鼓,没想到她却摆出一副更加强硬的姿态。
面对我方提出的合情合理合法的回归方案,她不断打出"三个条约"和"香港的繁荣稳定需要英国"两张牌。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就是想继续霸占香港。
当谈判进入僵局,对于撒切尔夫人一番死皮赖脸的言论,邓公没有丝毫慌乱,嘴角甚至露出一抹微不可察的笑容。
原来早在建国之时,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就已经料想到会有这一天,还提前准备了应对之法。香港问题是政治问题、不是经济问题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国家尤其喜欢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想方设法地干涉我国内政,甚至蓄意挑起纷争。
尤其在前几年的香港,美国不顾我方的严重抗议,堂而皇之地支持部分乱港势力,导致香港局势动荡。看着如今的香港由乱转治,他们依旧不死心,继而发表所谓的"联合声明",企图制约香港发展的势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总是喜欢以政治为跳板插手我国内政。但在香港问题上,政治只是他们打出的幌子,根源在经济,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遏制我国的崛起。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扶摇直上。近十多年,无论是尖端领域还是经济总量,都实现了弯道超车。特别是我国经常扮演大国角色,致力于构建多极格局,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但这却引起了美霸权主义的恐慌,他们不愿任何人来瓜分自己的蛋糕,香港就成了其手中有力的一张牌。
香港作为中国临海贸易交流基地,可以让境外投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当年的英国也正是尝到了金融上的甜头,才多方阻挠香港的如期回归。
所以当中国提出1997年收回香港时,素以强硬著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出言恐吓:
如果中国执意收回香港,那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只有一个方式可以继续维持香港的稳定繁荣,那就是继续由英国来管制它!
然而当时的新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落后腐朽的清政府,英国的算盘注定是水中月镜中花。但即使以我方卓越的外交加上出色的国力支撑,香港的回归也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主权问题不能退让
时间来到1982年6月14 日,持续两个月的马岛之战以英国的全面获胜告终。这场冷战时期规模最大、争斗最激烈的战争,再度点燃起了英国的野心。
膨胀的撒切尔夫人觉得有望在自己的统治下,重获日不落帝国荣光。所以在访华协商归还香港之前,她制定了各种方案,其中更是提出了继续"租借"香港岛99年。
当年面对落后腐朽的清政府,英国抢走了整个香港,美其名曰"租借",但这一租就是99年!
至此,香港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被殖民的生活。
当年在中华大地的肆无忌惮,导致撒切尔有一种错觉,她以为中国还是那个羸弱的国家,但见到邓小平之后再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
只见一位身穿中山装的老者往那里一站,一股属于领导者的凌厉气势让人不寒而栗。
要知道邓公可是真真正正从刀光剑影中杀出来的,战争年代他带领解放军战士纵横捭阖。
建国后,当党面临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时,他又一次站了出来。
建特区、搞经济、创道路、谋发展,他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只是经济手段"等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观点,带领国人逐渐开辟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眼前这个雍容华贵、脚踩高跟鞋、脖戴珍珠链的女首相,竟提出继续"租借",邓公目光如炬,随即斩钉截铁地说道: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香港是一定要收回的。"
气氛刹那间凝固了,撒切尔怎么也想不到邓小平会如此强硬。她刚想拿当年的不平等条约说事,就听到邓公重申立场:新中国不可能承认19世纪的任何条约!
撒切尔彻底傻眼了,一时之间想不到任何话语来反驳。她躲避的眼神,像一个被当场抓到现行的小偷,无处躲藏又无地自容。
眼看态度已经表明,震慑也初见成效,邓公随后话锋一转,态度稍见缓和,一张一弛之间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场谈判的主动权。
邓小平满带笑容地告诉撒切尔夫人,两年之内中国政府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的决定。
撒切尔听后,刚想坐起身来反驳,只见邓公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我们从世界大和平方面上来讲,中国收回香港对英国是有利的。这意味着英国殖民统治时代的彻底结束,一定会得到世界公论的支持。"
来之前,英国首相还做着日不落帝国的美梦,如今听到"殖民时代结束",这个落差感不可谓不大。她急忙表示:英国统治下的香港是繁荣的,这就表明了英国管理的成功。可真相真的如她所说的那般吗?
英国统治香港期间,他们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实则独权专政。在100多年的时间内,立法局议员没有一人是民选产生,这就直接导致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公民,连自身基本的权利都没法保障。
英统时期,贫富差距严重、贪污成风、腐败横行。穷人饿得吃不上饭,但是在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殖民者却标榜自己高人一等。在港片电影中看到的四大家族、非法交易、殖民者官商勾结,全部存在于当时的香港。
香港的中国人为了生存只能乞讨,即使是给殖民者打工,也没有医疗健康保障、没有工作时限、没有疾病补助,有的只是不断地被压榨与剥削。
在殖民者眼中,自由民主只是欺骗世人的借口,本该享有公民权利的华人只能沦为赚钱的机器。
据英国学者霍普金斯说当时香港那个贪腐横行社会,穷人压根得不到一点帮助。
所以,撒切尔关于"香港的繁荣需要英国"一番言论纯属自我麻痹,英统下的香港只是经济上的虚假繁荣。
眼见对方不知悔改,更是企图偷换概念,邓公再次收起和煦的一面。看着刚刚还让人如沐春风的邓小平再次变得凌厉起来,撒切尔又陷入一刹那的愣神。
"香港问题最好尽早解决,其实我们在做出1997年收回香港的决策时,考虑了我们一直以来不愿意讨论的一个问题。"
"如果在香港问题的谈判期间出现不可控的因素,我们会重新拟定收回香港的日期与方式!"
"并且,我要再次强调,1997年中国一定要收回香港。香港岛和九龙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主权问题上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至此,在邓公软硬兼施、极具策略的一场交锋中,撒切尔夫人彻底败下阵来。
说到底还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面对最后近乎宣战式的强硬言论,英国首相只能暂避锋芒。
最终,两国领导人商量到了公报的发布问题。在邓小平提出一定要在公报前说明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时,撒切尔急得都快跳了起来。
但邓小平守住底线,丝毫不退:必须指明1997年收回香港,其次我们才能继续讨论随后15年的问题。
最终在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铁娘子"也只能折戟沉沙。
此时灰头土脸的妇人与初来时意气风发的撒切尔简直判若两人,当时有多自信,如今就有多狼狈!
会谈结束之后,撒切尔拖着疲惫的步伐,一脸凝重地从人民大会堂走出。她谨慎地东张西望,但还是被早已等候的记者抓了个正着。
她急忙加快脚步,颤抖的手拂去飘落的发丝,极力表现出自己的镇定。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她下台阶之时,高跟鞋与石阶相碰,竟猛地跌倒在地面上,差点滚下石阶。
这一幕正好被一位美国记者抓拍到,很快这张"名画"就传到了全世界,只见图片下配文:邓小平的强硬,令铁娘子变"软"。
这是英国首相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次滑铁卢,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种针锋相对甚至即将拔刀相向的局面,毛主席早有预料,并且已做好万全的准备。毛主席的深谋远虑
说起香港的地位与作用,只能用举足轻重来形容。在新民主主义时期,香港就已经在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建国之后的土地革命,直到抗日战争,香港同胞都毫无保留地支持我党作战。和平年代香港对祖国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作为自由贸易港口,改革开放后60%以上的外资都经由香港流入内地。
在中美博弈不断的今天,香港股市更是直接承接着内地企业的上市需求,并为此大量吸引海外投资。
如今,我国正朝着百年复兴目标大步迈进,未来的香港不但会更加开放,作为与世界经济、科技、金融交织的中枢,香港的作用也会日益重要。
看到这,大家不免有些疑问,既然香港自古以来就有如此高的地位,为何当时不直接用武力收复?这就不得不赞扬毛主席在香港问题上的深谋远虑了。
1946年12月9日,毛主席在被问及如何安置香港时,他曾认真地给出了答案:
"我们现在不会提出让英国立即归还的要求,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管理,香港问题不急于一时,将来可协商解决。"
其实在1949年10月16日,解放军已经开到罗湖、沙头角一带,只等中央的一个命令,就可以解放香港。这是建国之时,毛主席对香港可吃而不吃的一手活棋。但最后,撤退的命令还是从西柏坡传出:香港另做打算。
毛主席知道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在避免巨大伤亡战争发生的同时,还能给新中国带去很大的益处。
要如何处理,毛主席给出了两个观点:
首先,中国政府对香港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说白了就是默许英国继续统治香港。
其次,中国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表明关于香港前途的主张,甚至不会强求英国政府承认中国的主权。
要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意义是历史性的,表明了中国有能力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收回香港。这是一种绝对实力,不需要经过任何人的同意。
有这个实力,毛主席却做出"暂不收回"的决定,其中有着大智慧。当时,国民党败走中国台湾省,企图分裂之心昭然若揭。所以,当时的重中之重其实是台湾问题。
其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缓缓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资本主义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新中国面临的是封锁和孤立。
对比之下,香港问题的处理确实给我国带来很大的益处。
1950年1月6日,英国政府忽视国民党政权,更是对美国的反对不予理睬,在全世界范围内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
包括后来的抗美援朝,甚至和苏联老大哥针锋相对时,香港可以保证物资的运送,在战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即使表面上和谐相处,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事实。而之所以采用各种各样的策略,是考虑到新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香港的稳定繁荣。
未来的香港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谁也无法阻挡。
话说回来,未来英国会不会赖账,这也无法保证。当时它站在新中国的一边,是因为从香港得到好处,真到收回之时,难免会"狗急跳墙"。
这个情况,毛主席也想到了。所以在1962年到1963年之间,香港用水紧张时,他力排众议,决定立即由中央出面为香港修渠引水,解决供水问题。
于是在周总理的指挥之下,香港的用水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第一,就是香港市民对祖国大陆的归属感大大提升。在生命安全面对威胁时,是祖国站了出来;
第二,水是生命之源,掌握淡水就相当于掌握了香港的命脉。有朝一日,真到了剑拔弩张之际,这会是一张强有力的底牌。
从毛主席到邓小平,几代领导人深谋远虑的布局,为兵不血刃地收回香港打下制胜的基础。总结
1983年6月,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期间,邓公会见了参加两会的港澳人士。当谈到要收回香港时,大家都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但此时的撒切尔仍然想要奋力一搏,大打民意、经济这两张牌,企图分裂香港之心已经隐藏不住。为此她不惜搅动香港金融市场,引发了经济上的动荡,一时间人心惶惶。
中方一直不曾真正强硬地对待英国政府,始终留有薄面,为的就是香港的繁荣稳定。但如今英国一意孤行,严重威胁到了香港的和平发展。
于是1983年8月15日,党中央正式宣布将于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
当撒切尔收到最后通牒,知道大势已去,晚年的回忆录中她曾写道:我发现,香港永远不会属于英国了,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也该告一段落了。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回归后仍有部分英国好战分子"打抱不平",但一位上将的话堵住了他们所有人的嘴:要继续操控香港,谁来抵挡中国军队!
英国的反对声音直接被压下去了,中国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也让它不得不重新掂量掂量。
1997年7月1日,在这个世界瞩目的日子里,在全体中国同胞的注视下,英国米字国旗缓缓下降,五星红旗缓缓飘扬在香港上空。
江主席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今天正式成立了!
漂泊百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两代伟人的薪火传递,也是所有同胞的殷切期望。如今的香港愈加繁荣富强,民族自豪感与人民幸福感空前提升,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香港的和平回归不但彻底洗刷了近代中国的百年耻辱,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关于主权之争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标本案例,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和平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海东市民和县两条旅游线入选全国精品旅游线路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名单,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探寻远古文化之旅精品线路成功入选。同时,文化和旅
西班牙不止巴塞马德里!中世纪瑰宝小镇照样美晕你西班牙的中部小镇有多美?SegoviaMadridToledovilaCrdobaSevillaRondaGranada我们用一条路线就可以串起它们西班牙中部中世纪的瑰宝历史文化之
政府搭台,春风暖企兴宁区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政金企融资对接会近日,兴宁区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政金企融资对接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区政府党组成员二级调
三月春风吹雪融剑客凌烟三剑客三剑客题图大唐如果说人间四月芳菲尽,那么三月就是美好的开始。在这一天,阳光渐暖西风不烈,百花含苞欲放,路上的行客逐渐脱去又厚又沉的衣服,改换成清爽的春衫。这一天,人心
去有花的地方!第二十二届春城桃花文化节3月4日启幕!云南网讯(记者牟燕红)3月3日,记者从昆明市郊野公园获悉,第二十二届春城桃花文化节将于3月4日至4月2日在郊野公园举办。随着3月到来,郊野公园桃花灼灼。在桃花节期间,公园内桃花将以
湖北宜昌这个公益亲子活动在桃花岭幼儿园举行阳春三月,致敬雷锋。为积极践行雷锋精神,宜昌市桃花岭幼儿园花仙子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3月4日上午,在儿童公园开展了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公益亲子活动,吸引了多名23岁幼儿家庭参加
有喜有悲表情会变?大石佛依江岸而建,船工2次目睹大佛微笑从乐山人气最高的商街景点嘉定坊到大佛景区游览非常方便,溜溜达达20分钟,抬头仰望就可以瞻仰到世界著名佛教建筑奇观乐山大佛,它几乎是所有来到乐山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的一大景点。邻大渡河
贵州织金樱桃花开美如画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赏花观景的游客。游客体验林下休闲项目。万亩樱桃园一角。素净如雪的樱桃花。蜜蜂闹春。游客拍照留念。争相绽放的樱桃花如诗如画。漫山遍野的樱桃花争相绽放。漫山遍野的樱桃
300余亩樱桃花盛开,美了美了!阳光明媚,正是户外赏花的黄金时节。涪陵区百胜镇太平市村的300余亩樱桃花也次第盛开,在3月的温暖阳光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步一景,十分漂亮。走进太平市村,一片雪白映入眼帘,公路
散文海南行海南行作者李长顺主播碧莹清冽刚进入十月底东北天气就很冷了,我和老伴决定去海南过冬。从三亚凤凰机场下飞机就迫不及待的脱下了棉衣穿上了背心,我叫了滴滴打车,就听有人用东北口音喊哪位是从
文旅周刊丨一棵酸梅解乡愁酸梅树的果实。孙清摄杨树海南岛上花木繁茂,在一片片红花绿叶中,酸梅树显得很独特。酸梅树不仅是三亚市市树,对不少海南人来说,它是生长在成长记忆里的树木。刚强之树酸梅树有多个名称,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