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三月三上巳节,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会在农历的三月初三踏青游玩、祭祖祈福,随后在汉至唐宋期间,一度成为了可与春节、中秋比肩的重要传统节日。 而宋朝以后,上巳节逐渐衰落,到了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遗忘了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只知清明节踏青出游。 仅有一些地区还保留着上巳节中的传统习俗,即便如此,"上巳节"一名也仍被抛到历史长河中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趁着今天的大好春光,我们不妨追溯过往,去看看正宗的上巳节有什么习俗,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的。 上巳节起源 上巳节兴盛于魏晋南北朝,其节日可追根溯源至商周时期,推断的依据可从节日本身的名字入手。 "上巳"这一称呼方式可在文献典籍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周礼》中记载女巫祭祀的场景时,曾提到祭司们准备祓除疾病的仪式,常常会选择"三月上巳"或者"巳日"这样的特定的日子举行祭祀。 所谓"巳日"指的是中国古代干支历法中的纪日法,巳日一共有五个,与天干地支纪年法相似,每个月都有三个巳日,所以就有了上、中、下,三个巳日。 而"上巳"就是一个月中的第一个巳日,在汉以前,"上巳"就被古人们规定成固定的节日,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即是上巳节。 关于上巳节正式形成的时代,目前较为可靠的文献分析,上巳节应起于东汉时期,但其萌芽的时间更早,与巫术祭祀紧密相连。祓禊 根据现有的资料研究,上巳节最初应该源自于"祓禊"这种巫术仪式,这是上巳节中最为核心的活动之一。 先来说"祓",它是上古时期就被认为是除灾祈福的祭祀。这在《吕氏春秋》《史记》中都曾记载,君王生病了,为了让病快点好,就会请巫师来宫里举行仪式驱散病痛。 除了除病,"祓"这种仪式还可以避除邪祟,驱散邪恶,比如《吕氏春秋·本味》曾记,汤得到伊尹以后,请伊尹在宗庙中举行了祓祭,将收集好的苇草点燃消除不详,还杀掉祭祀专用的纯色雄猪,用它们的血洗涤祭器。 这里的伊尹是辅佐商汤灭夏的功臣,伊尹这个名字有来自伊水的巫医和相的意思,再结合上面的故事就可以得知,在商朝,就已经有祭祀做祓祭这一类的消除病痛和灾祸的仪式了。 接下来,在周朝,《周礼》中曾记女巫在岁时定期进行祓除的仪式,"祓"从随时可做的简易仪式变成了具有一定固定日期的祭祀活动。 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在周朝,"祓"这种仪式还出现了分支,在不同的场合、事件,祓的举行方式和工具也出现了细致的分类。 前文说到的点燃苇草和涂抹猪血,是君王在征战中获得新领土或者臣子投降仪式上使用,颇有种消除战争中的鬼魂产生的怨气意味在其中。 而在丧礼上,使死者安息的祓祭用的是桃棒、笤帚作为工具,在死者的棺材上来回扫动,以扫除不详。 还有一种,遇到自然灾害,比如火灾,这时的祓祭就变成了祭拜社神和四方之神,以求平息天灾。 而"禊"较"祓"出现的时间略晚,现有资料仅能追溯至东汉古籍,《风俗通》中曾解释了"禊"就是清洁的意思。 "禊"这种仪式,主要在春天举行,因为春天正是万物复苏之际,这个时候不只是人才能够冬季的凋零中恢复生机,一些蚊虫和疾病也随着气温升高而蠢蠢欲动起来。 春天人们容易生病,为了祛除病痛或预防疾病,人们就约好,在春天里的一个好日子,去水边盥洗身体,将旧年的灰尘、病痛、不详统统洗掉,好让浑身上下轻松。 而为什么人们偏偏选在"巳日"举行,古人主要图的还是一个吉利。"巳"有"福"的意思,在巳日把身上不祥东西洗掉,正好就能迎来福祉。 《后汉书》中曾经记载了农历三月上巳,不论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来到东边的流水上祈福,他们说在这里濯洗身体上的尘垢,这是比较大型的祈福活动。 由此可见禊也属祓的一种,它的表现形式是以清洗身体污垢为仪式的一种巫术。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祓禊的神秘信仰色彩淡化许多,增强了其娱乐性。 那时一到上巳节,魏晋南北朝的人们便会盛装出行,原先清洗身体的仪式从庄重走向了嬉戏娱乐的方向,人们赤脚下水,朝周围的人泼水嬉闹。 一些家境优渥的人家则寻一处僻静的河流,在水边搭起帷幔,供以休息、娱乐,而且在魏晋时期,上巳节是出了名的女性节日。 在《邺中记》曾描绘了,魏晋女性上巳节出门游玩的热闹场景: 每年春天这个时候,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女孩、女性都可出门游玩,这些女性相约在一起,互相讲述自己的见闻,又或者说一些体己话。 她们大多临水边搭建起帐篷帷幔,除了闲聊以外,还有骑马射箭的踏青活动,到了晚些的时候,组织游玩的主人家还会设宴邀请在场的女性,共同饮酒作乐,相当的潇洒闲适。 到了唐宋时期,上巳节依旧是人们一年当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这时胡风盛行,但百姓们依旧保留着在水边进行祓禊的习俗。 只是那时的人们将祓禊的神秘色彩彻底剥离出来,将这种祭祀活动变成了一种庆祝节日的游乐方式。 例如在《旧唐书》和宋之问、张九龄的诗歌中就写到了,为了庆祝上巳节,朝廷或地方在环境优越的地方修建了专门用于祓禊的凉亭,可用于清洗身体或坐在里面畅饮闲聊,并且每个官员都会收到柳枝编织的柳圈,用于祛除邪恶。 那个时候,比较热门的活动地点有伊川和灞津这两处,每逢上巳节这里便热闹不已。 唐宋以后,由于游牧民族的入侵,像上巳节这个古老传统的节日逐渐衰落,战乱频发,人们没有过多的心思在去水边上嬉戏,完成"祓禊"这一习俗。 后期,只有部分地区保留了上巳节中这一特别的习俗活动,有一些地方还用祭祀水神的习俗代替了祓禊,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转变为了人与神之间沟通的祭祀活动,将其从通俗拉回了神秘庄重的色彩之中。不负好春光 上巳节中除了欢快的祓禊,还有文人雅士们最爱的曲水流觞与踏青。 前文说过魏晋时期是上巳节兴盛的阶段,流觞曲水便是从祓禊中脱胎而出,它的趣味又与魏晋所风行的疏狂、飘逸的雅士志趣相投。 一开始,祓禊除了人们在水边嬉戏以外,还有临水浮卵和浮枣这两项活动,不论是哪个阶层的人们都对这些活动乐此不疲。 毕竟,不管是浮卵还是浮枣,都是人们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实物上,任其水随飘去,在新的一年,万物勃发的春季里图个好彩头。 在这个基础上,魏晋时的贵族和雅士为了彰显自己的超脱的气质,与普通大众区别开来,他们便把民间人气没有那么高的"曲水流觞"给拿了过了,添加了自己的玩法,把它改得更雅趣一些。 曲水流觞这一活动,往往是在上巳节祓禊仪式结束后,人们坐在河岸两旁,上游的人摆放酒杯。 酒杯随水而流,河流的底部常常是崎岖不平的,所以酒杯在流动的过程中会随机停在某人面前。只要酒杯停在了一个人面前,那这个人就要取下酒杯,将盛好的酒一饮而尽。 这种游戏最早可追溯到西周,那时饮酒还只是单纯地欢庆佳节和除灾添福,而到了魏晋,文人雅士们则在饮酒的游戏机制上在增添了几分乐趣, 我们熟知的文章《兰亭集序》中,众人在兰亭修禊之后,便举行了曲水流觞的娱乐活动。 他们依次坐于兰亭清溪两畔,觞这样大的酒杯从上游放入河中,酒杯停在谁面前,就要即兴作诗一首并饮酒一杯,如果写不出来或是写了一半就要罚三杯酒。 这场宴会下来,王羲之将37篇诗稿收集在一起,再乘着酒兴为这些诗篇作下了《兰亭集序》。这一场文人集会成为了千古流传的文人轶事,也将曲水流觞这一风俗推向了贵族文人的专属活动。 即便是在上巳节衰落消失以后,"曲水流觞"这一习俗仍流传到了清朝,甚至到了今天,一些大型餐饮宴会上依旧出现了这一风雅的习俗活动。 至于踏青这一活动,则流行于唐朝的上巳节中,那时的上巳节与春节一样,是万民同庆的春游节日。 从王侯将相到普通民众,全都在三月初三这天出门游玩,这样热闹的情形在宪宗元和年间达到高峰。 这也是为什么白居易的诗中写到"元和胜永和",因为朝野共贺的场景在古代中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和唐朝当时开放的民风、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密不可分。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像杜甫《丽人行》一诗中所描绘的杨家出游的奢侈艳丽的场景以外,也有暗含愁绪、感伤的情绪的上巳诗。 这些诗歌中,常常出现招魂的祭祀仪式、佩戴兰草、踏青等活动,而这些活动与后来的清明、寒食节相融合,最终奠定了清明节追忆祭祀先人、踏青赏春、庆祝新生的节日内涵。 宋朝过后,上巳节便逐渐销声匿迹,仅存在于元代的戏文之中,而到了封建时代的末期明清两朝,则很难找到描写上巳节的诗歌了。 不过在经历了社会动荡后,原来被贵族阶层有意抬高的上巳节,在清朝回到了民间群众的怀抱之中,但这时,人们仅保留了踏春这一项娱乐活动,祓禊和曲水流觞成为了历史的印记。 到了今天,我们习惯过的春季节日是清明节,上巳节的诸多元素与内涵都融化在了其中。 但上巳节的风俗习惯依旧在全国各地存在,例如长沙一带仍保留三月三吃地菜子煮鸡蛋的习俗,认为其可以祛湿、明目,还可除虫去味、占验丰歉。 这种菜又被称为"上巳菜",是上巳节的独特产物,融合了该节日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和占卜求验的神秘色彩。 江南一带,如杭州、浙江等地旧俗称三月三上巳节为莽花节,男女采戴莽菜花,在野外踏青煮饭食用。 而安徽旧俗则在三月三用莽菜与小蒜、马兰等食材混合再用米麦黍粉做成 安徽旧俗三月三用小蒜、蔡蒿、马兰、莽菜等拌和米麦黍粉做粑吃,据说吃了可以"把魂"。 除了这些从上巳节流变的习俗,在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完整保留了上巳节的风俗,如壮族的"三月三"是该族自治区的传统节假日,放假三天。 这一天是广西各族人民祭祖扫坟、祈福踏青、临水对歌的传统节日,此外像云南的苗族和白族的"踩花山"和"蝴蝶会"也是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虽然我们现在已不再流行庆祝上巳节,但我们可以从上巳节中体验到古时便流传下来的自然意识,诸如像祓禊这样的戏水娱乐活动,除了其本身的神秘色彩,更多展现了一种感知自然的民族意识。 我们今天的清明节其实也承袭了古人对于此类具有神秘色彩节日的理解,追忆先人的过程除了寄托对亲人的哀思,同时也是传达了人与自然相连接的关系,而踏青这类活动更不用说了,直接展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喜爱。 文至末尾,阅读到此处的朋友们不妨抬头看看远处,在这样一个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的季节里,春光明媚,风景独好。 与其待在屋里,不如大家找个合适的时间约上亲朋好友,随意到处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也是在传承传统节日中对自然和新生的独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