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千钧一发之际 袁廷掌 1958年的五六月份,四川省简阳等县市的入伍新兵,从天府之国成都,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带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了青海省西宁市。 新兵们从青海省西宁市乘坐德国产大依法柴油车,踏上了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荒凉贫瘠的青藏高原漫漫进藏路——青藏公路(109)国道向西藏首府——拉萨进发。 1958年前后,西藏叛乱的局势从暗流涌动转为明火执仗愈演愈烈。据传,当时叛军达到近两万人,超过解放军驻藏部队数量的总和。他们袭击进藏的交通运输线,解放军官兵等,犯下天理难容罄竹难书的罪行。 我驻藏部队遵照上级命令,采取忍让态度,不到万不得已,不放弃和平解决的希望。叛匪以为我军弱势,活动更加猖獗了,驻藏部队屡次遭遇叛匪袭击,严重威胁着解放军官兵的生命安全和造成部队战略军需物资的重大损失。 在叛匪猖獗一时的形势下,青藏汽车运输部队,为了保障运送新兵车队的安全顺利到达西藏各部队,根据上级指示,精心组织、周密细致的制定了行车安全保护措施,力求做到"人不掉皮,车不掉漆"的绝对安全。 车队从西宁出发,就配备了带队车,救急车的武器装备,在车头驾驶室顶上面架着轻机枪,枪手神经绷紧,保持着高度警惕,时刻准备着投入战斗。每车驾驶员也配备了一支"五六式"冲锋枪备战。真如大敌当前,浓烈的临战气氛笼罩着车队每位战友的心头。 车队从西宁出发经格尔木到达拉萨的公路,又称青藏公路(国道G109)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车队从青海省西宁市经格尔木到达西藏安多,翻越了日月山、橡皮山、旺尕秀山、脱土山、昆仑山(海拔4700米)、风火山(海拔4800米)、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150米)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等高山;趟过了大水河、香日德河、盖克光河、巴西河、清水河、洪水河、通天河、沱沱河、楚玛尔河等大河,车轮滾滚辗碎了多少艰险坎坷,才来到西藏安多县境内。 一天下午,车队来到海拔4690米的西藏安多休整后,车队在念青唐古拉山羌塘盆地大草原疾速行驶,泥巴公路尘土飞扬飘洒弥漫在空中,车辆越过座座山丘驶向远方。 在车队行驶途中,因高原反应及长途爬涉的艰辛,新兵们坐在大厢里,神智都处于恍恍惚惚似睡非睡的梦境状态,感觉车辆嗄然停止了前进,抛锚在大草原一个小山丘的公路边上。 车辆抛锚了,前面的车辆开走了,后面的车辆又没有跟上来,在匪情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乘坐车辆驾驶室的接兵干部,让新兵班长叫醒了新战友,打起精神关注敌情。 因为当年国家贫穷科学技术落后,没有通信条件,车队出车在行驶途中,通讯条件只能靠人吼、等待、集合车辆到来了解情况。 正当战友们在等待车辆修复时,有一马队向抛锚车辆飞奔而来,马蹄声声卷起尘土腾空而起。当马队越来越近时,坐驾驶室的接兵干部,发现是一伙背着枪的武装叛匪。他马上给篷布大厢上的新兵班长喊话:让新兵在大厢里面静默待令。而他自己却拿起了驾驶员的冲锋枪,警惕地监视着叛匪的举动,让驾驶员抓紧时间抢修车辆故障。 当叛匪离车辆大约一百多米距离时,也不敢贸然前行,只是战战兢兢地高声吼叫,并探测车辆虚实放枪恫吓。接兵干部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依托车辆作掩护,细心观察敌情,作好随时战斗准备。但不到万不得已的危机时刻,决不能先开枪,暴露我方实力,尽最大限度保护大厢上新战友的生命安全。 经过一些时间的对峙后,叛匪也发现了猫腻,马队开始气势汹汹、杀气腾腾地向车辆包抄过来,有的叛匪还呐喊着向着车辆开枪射击。接兵干部为了麻痹敌人,给新战友战胜叛匪的勇气,大声喊着:同志们沉着气,做好战斗准备,待敌人近一些再近一些,才开枪射击,做到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叛匪听到喊声,虽然弄不懂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停止前进观察车辆动静,继续寻找战机攻击车辆。 十来分钟过去了,叛匪等不耐烦了,又开始向车辆位置前进发起攻击态势。真是风儿吼、马儿叫、马蹄儿响、叛匪在咆哮;大敌当前,新战友的心儿呀在扑咚扑咚地狂跳,努力平心静气,听从接兵干部的指挥。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是和叛匪耗耐心、信心、决心的时候了。 冲在前面叛匪只有几十米距离时,为了震慑敌人的嚣张气焰,接兵干部果断地开枪射击,冲锋枪打出几个连发,有的叛匪马匹被击中受伤倒地,这伙叛匪亡命徒开始进攻了,顿时枪声大作。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山丘公路那面传来了哒哒哒、哒哒哒的机枪声由远而近,救援车辆赶来了。 当叛匪听见越来越近的密集枪声,知道大势不妙,犹如困鸟怪兽,闻见浓烈的火药味,放弃攻击目标,落荒而逃向草原深处奔去。救援车辆到来后,继续向四处逃窜匪徒扫射一番后,开始安抚新战友,检查是否有战友受到伤害,并帮助驾驶员排除车辆故障。 原来车队行驶一段时间距离后,停车休整等待后面掉队车辆的到来,可是久等不见车辆驶来,接兵干部和车队干部商议:集合车队枪支,留下一些保卫原地待令的车队安全外,抽调一些人员持枪乘坐带队车辆,调转车队原路返回去寻找掉队车辆,当带队车辆行驶一段距离后,听到了密集的枪声大作。枪声就是战斗,首长命令救援车辆加速前进,紧急赶往战斗现场,打击消灭敌人,保证新战友们的生命安全不受叛匪侵害。 危难解除了,新战友们热泪盈眶,纷纷谢谢首长及车队战友的救命之恩。 这时后面的抛锚车、救剂(救急)车辆也赶上来汇合了,在带队车、救剂车辆机枪掩护下,向等待他们的车队安全地驶去。 新战友们在进藏路上,真是千钧一发、绝处逢生啊! (注:本文由1958年进藏的亲历者长瑞、元木、廷榜三位退役老兵提供。谢谢!)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袁廷掌 :1972年11月入伍,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第二独立汽车营当兵,任二连、教练队教练。1981年汽车独立二营撤编,又调汽车16团教导营三连任教练。1983年底转业回地方后,在公安局开警车等工作,2008年退休至今。 作者:袁廷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