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五日,洛阳西边的夕阳亭军营,西北边军将领董卓正焦急等待新的命令。就在四月,董卓突然收到大将军何进的军令,让他率领精兵开赴京城剿灭诛杀宦官,共立不世之功。 家喻户晓的"残暴老哥"董卓 接到命令的董卓立即领兵五千赶往洛阳,本来要进入洛阳了,谏议大夫种邵突然出现,拿着大将军的命令拦住了去路,不明局势的董卓只能将部队驻扎在距离洛阳二十公里的夕阳庭军营。此时的董卓非常焦急,虽然只带了五千人,但是朝廷常年拖欠边军的军饷,平时都靠西北的士族豪强募集,甚至靠远征劫掠,这次来如果事情不成,兄弟们拿不到封赏,怎么跟麾下兄弟们交代。 突然,他惊讶的发现洛阳城内火光冲天,此时的董卓非常兴奋,他立刻点将举兵,率领他的三千人部队直扑洛阳,他知道,朝局有变,他一直期待的机会终于来了。名震西北的边军将领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与大家认识的董卓不同,《后汉书》给出的评价是"性粗猛有谋";很多人对于董卓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大老粗形象,其实不然,可能董卓很残暴,但公认还是比较有谋略的。 董卓年轻时曾在羌人聚集区游历,跟很多羌族人的头领结为好友。回乡种地以后,羌族首领有到关内办事的都会来看望董卓,董卓也不客气,甚至杀耕牛与他们一同饮酒作乐。首领们非常感动,回去以后搜罗千余头牛羊回赠董卓。不客气的说,董卓在羌族人里声望非常高,而且在当地也以勇敢侠义而著名,这也为他日后组成"强大"的军队打下了基础。 东汉末年局势图,董卓生于颍川,长在并州凉州,可以说深受胡人影响。 董卓的父亲原来在颍川郡做过县尉,在士族林立的东汉末年,这种出身属于约等于没有政治资源。不过他有一个异于常人的能力。《后汉书》记载"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翻译成现在的话是董卓臂力过人,在马镫没有普及的年代双腿夹在马上,左右开弓。先不说骑射是个技术活,仅凭左右开弓的臂力基本就可以秒杀普通的人了。 因为异于常人的力量,以及在羌人里的名声,在被州郡领导看中,成为州兵马掾,也就是州郡里边境防御部队里的队长,大汉王朝的一名光荣的"守夜人"。汉桓帝末年,中央在六郡良家子弟中选拔羽林郎,被选中后,跟从东汉名将张奂远征羌人,在张奂手下做军司马,一起去攻打汉阳叛逆的羌人,攻打并州时,因表现英勇,被提升为负责守卫京城皇宫的郎中,并赏赐细绢九千匹。 汉代骑射图 董卓接受了官职,并且做了一件打开格局的的事儿。董卓说:"记功的是我自己,立功的则是将士们。"于是全部赏赐都分给将士,一点不留。这样的事能郑重其事的写在《后汉书》和《三国志》里,侧面证明了董卓年轻时没少做类似的事儿,后期董卓及其暴虐,但是依然有很多将士陪他一条路跑到黑,证明董卓在军中的威望是非常高的。在边境的战争中逐步升任为西域戊己校尉。后来给袁绍的叔叔袁隗做秘书,走了袁家的门路提拔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现在我们看到,与曹老板和袁大将军不同,曹操袁绍属于开局王炸,起步就在中央任职。董卓在边境刀头舔血勉强拼个郎中的虚名,而袁绍兄弟起步就是虎贲中郎将,董卓的上级领导,虽说董卓身体素质确实有天赋,但是官职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未来他对士族展开疯狂的屠杀可能与早年不公正的待遇有一点关系。 官五代袁绍起步官职可能是董卓一生也追求不到的边境平叛大放异彩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钜鹿人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开始率领破产农民攻击地方豪强势力,各地响应者云集。任命董卓为束中郎将,接受卢植的委任到曲阳攻打张角,此时黄巾军兵锋正盛,董卓很快败下阵来并被治罪。 但是很快,当年冬天,凉州少数民族叛乱,趁着中原内乱,拥立湟中归附的胡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了护羌校尉泠征。北宫伯玉等人胁迫边章、韩遂,一同杀害金城太守陈懿,攻打焚烧州郡。第二年,以诛杀宦官的名义,逼近皇陵。朝廷紧急任命董卓为中郎将,这一战可以说颇为传奇,历史记载,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芒长十余丈,照耀边章、韩遂的军营,驴马一齐呜叫,董卓趁此机会与右扶风鲍游等人合兵一起进攻,大败敌人,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逃到榆中。 边境军阀韩遂 常年与羌人的作战中,确实磨练和提高了董卓的实力,董卓军在望垣县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董卓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不上了。当初主帅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将部队全都带了回来,屯兵于右扶风。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其实讲到这里,董卓已经超过一般寒门出身的武将了,要知道当时的刘备刘皇叔也仅仅是平原县令,董卓已经封侯了,如果董卓到这里终止,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边军将领在《后汉书》上留下一笔,但是无论是现实还是已经不允许董卓停下来了。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又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年份,灵帝临终前要削弱因黄巾之乱产生的地方军阀,因此召董卓进京任少府。 董卓作战的地方是常年被胡人包围的 这本来是好事,然而董卓没有去。为什么没有去?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董卓上书说历来朝廷配发的粮饷不齐,湟中归附的部落以及匈奴士兵都来找我,说老婆孩子挨饿受冻,他们拦住我的车子,让我不能出发,只好抗旨先不去赴任,这帮羌族人都是狼心狗肺之徒,我这很难安抚,我先留任这里,等未来有什么情况我第一时间上报。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汇报,意思是这的人只有我董卓能管,谁也来不行。很多人认为这是董卓拥兵自重的表现,跟朝廷胡说八道,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董卓说的是真的。乱世崛起的军阀 自东汉以来,士族豪强崛起,他们开始自行收拢流民,隐瞒户籍,严重影响了朝廷的税收。《后汉书·樊宏传》记载,当时樊宏的庄园情况为:"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可以说形成了一个国中之国,这还仅仅是东汉初年的情况。当初为了应对王莽之乱,很多宗亲贵族将自己的庄园建设起堡垒,甚至雇佣私兵保护自己的庄园。这种行为在刘秀即位后虽然进行了打击,但是效果非常一般。 东汉庄园图,精美的房屋布局何高耸的瞭望塔 随着庄园的扩大,私兵的增加,西北一带边军一般都是由士族雇佣的私人部队,董卓的部队也是这样,中央基本不掏钱,而且黄巾之乱导致羌人造反,为了平叛,当地士族没少掏钱分化拉拢士兵,董卓就是当地贵族推举出来的"带头大哥",一是他跟羌族人头领关系密切;二是力量国人能左右开弓,在评判中也表现优异;三是董卓本人也做过袁隗的秘书。于情于理董卓作为带头大哥是最合适的。 所以,这支部队没董卓是真不行,这支部队的军饷一般来源有二,一是以战养战,基本靠在战场上劫掠维持部队军饷;二是靠世家大族来进行经济支援。汉灵帝想一分不花拿下董卓的兵权,即使董卓想不干,底下的士兵也未必同意,因为董卓可是一个能分享赏赐的"好大哥"。等到灵帝得病,用玺印诏书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兵交给皇甫嵩。董卓又上书说:"臣既无深谋远虑,又无壮举,承皇上错爱,使我掌管兵马十年。士卒大小关系亲近日久,留恋我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愿意为臣尽力。请求把他们带北州,效力于边疆。"意思是,皇上啊,我也想交出兵权,但是底下的士兵舍不得离开我,你就让我带走吧。于是驻兵河东,以观察形势变化。董卓在这一刻,借着黄巾之乱真正意义上成了一方军阀。 壁画上的东汉庄园 战争正在逐渐平稳,这支部队似乎有些过于"庞大了",战争期间董卓收拢了大批的羌人用于作战,如果放他们回去,可能又会危害边境地区,西北关陇士族老爷们也不能同意,因此董卓必须的做点什么,这也是他跟皇上说:羌族人都是狼心狗肺之徒的原因。 机会确实来了,中央宦官与士族的斗争已经白热化状态,大将军何进命令董卓进京诛杀宦官,董卓正愁没有什么军事行动能安抚手下的部队,如果这次出兵立功还能讨得一笔封赏,分给众将士,董卓兴致勃勃就带着五千人开赴洛阳。 董卓觉得即使不能打仗,也能给自己讹官职,给将士谋赏赐,给背后支持他的士族增加政治资源。 董卓的弟弟董旻在洛阳做奉车都尉,皇上身边的将领,董卓应该早就知道洛阳发生了什么,或许此时他真的没有想夺取最高权力,但也一定想在政变中捞点好处,一是用来安抚部队;二是出钱的关陇财阀不能白在董卓身上投资,利用董卓为自己赚取点政治资源也是正常的;三是董卓自己在底层摸爬滚打了多少年,袁绍曹操那些人,不用那么努力就能身居高位,为自己捞个更好的前程不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吗。 董卓的部队已经开到了洛阳不足二十公里夕阳亭军营,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大将军的头颅被从宫内抛出,袁术为了攻进宫内诛杀宦官开始放火,看见城内大火的董卓立刻率军到达洛阳,到了洛阳以后,发现皇帝已经被宦官带走去了小平津,董卓也紧急赶到准备去应奉皇帝。 悲催的何进大将军 董卓的前半生,是一个寒门子弟,试着结交羌族首领,他本人作为生于边境的居民,跟着名将张奂东征西讨。董卓很早的表现出了高超的社交能力和行军打仗能力。直到黄巾之乱,与士族门阀合作收拢了很多羌族士兵,让原本的普通将领被迫成了一方势力的"带头大哥"。此时的他已经准备面见新皇帝,作为东汉末年第一个登上历史舞台的军阀,后面是难以约束的手下,前面是未知的朝堂和早就虎视眈眈夺取最高权力的士族阶层,董卓如何应对,他是如何变得暴虐残暴的,这就是我们下一期要讲的故事了。 原创不易,请各位看官关注,点赞,评论,收藏,您的关注是我更新最大的动力。我是小董,每天为您讲述一段历史,带您读历史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