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写尽了从东汉到清中期的世间百态。由于作者都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大师级人物,所写的语言文字多是半白话文,有些地方涉及到了诗词歌赋,有的地方出现了文绉绉的古文,如果按小学生的理解程度,很难读懂。 只不过是大概齐知道故事情节,读了好处不会太大,因为他们尚在识字初级阶段,书中有些句子词语不能吸收明了,所以本人建议课外欣赏欣赏可以。 主要的任务还是投入学习中来,知识来源于日积月累。先学好书本里的古诗文言文,有了基础后,到初一的时候去读四大名著比较好。 如《三国演义》第三回截取一段,小学生看了这段他们能明白说的是什么吗? 卓婿谋士李儒曰:"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遂上表。其略曰:"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请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 再如《水浒传》楔子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珠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舆;凤羽扇开,白王阶前停宝辇。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小学生的孩子们如何解读呢?所以说还是在初中时期读四大名著比较好。 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言,孤陋寡闻,理解的有些唐突,还请见谅,谢谢!!! 在我的经验里,家长在咨询课外阅读选书时,几乎最多被问到的就是有关四大名著的问题,无论是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已经进入中学的家长,都在问:什么时候读四大名著比较合适?书店里那么多种,我该选哪一种?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四大名著读原著,对于小学生来讲,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因为四大名著虽然是明清小说,语言接近近代汉语,但还并不是完全的白话文,而且都是大部头的书,上百万的字,通俗的儿童文学都是一个挑战,何况文学性与思想如此强的四大名著呢? 另一方面,一些改编的名著,不管是幼儿版,青少版,美绘版,插图版,无障碍阅读版,都只是将故事情节进行了脉络式的梳理,而其中的思想性与文学审美则无从谈起,更多的情况只是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而有些的改编更是离谱,《西游记》删掉了三打白骨精,《红楼梦》林黛玉第一回就进了大观园…… 那么,是不是小学阶段就不读四大名著了呢?也不是,还是要读的,但是选什么样的书去读就非常关键了。 比如我会推荐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去读江西美术出版社注音版的四大名著。 因为这套书是通过四大名著的故事,来帮助孩子认字,识词,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这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讲,阅读四大名著的目标就算达到了。定位非常准确。 到了三四五六年级,我推荐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四大名著美绘版》。因为这套书是改编的最成功的版本。既保留了古典名著的风格,也改编了一些难懂与不宜的情节。而且非常尊重原著。 这个时候,不仅是读原著,其他的一些相关读物也可以读一些。比如最近有一套《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以讲故事的方式,将红楼梦里美好的,适合儿童阅读的,娓娓道来。没读过红楼梦的,可以培养读原著的兴趣。如果读过了红楼原著,再来读这个,还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 除此之外,这个阶段一些名著的影响作品也可以选一些看,比如经典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还有"小戏骨团队"的《刘姥进大观园》《水浒传》都是很适合孩子看的。 最后,说到原著,大家认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就可以了。 这个无需多言,因为这是审定最严格,也最权威,最普及的原著版本了。但是,要强调一点,这是普及读物,不适合研读的。 我是 @林老师讲作文,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受益,别忘了关注、转发。任何有关孩子语文学习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将竭尽所能帮助家长朋友。 谢谢邀请!小学阶段读完四大名著我认为最合适不过了! 特别适合五六年级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六年级知识储存量也不少了,大都能够读懂理解名著内容了,最主要的是五六年级课程比起初中以后的课程少,有时间看。初中以后所学课程又多了好几门,相对来说再看课外书的时间就更少了。再说提前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对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我认为利用五六年级这个时间段看完不可缺少的四大名著是最合适的。 小学生本来课程就很繁杂,作业写都写不完。如果有空读点与利于启蒙读物,科学了诗词了,四大名著虽好不是小学生能领会吃透的书籍。四大名著有很多糟粕东西存在,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不建议小学生阅读四大名著! 南无阿弥陀佛。 非常有必要。 《西游记》告诉孩子们,没有任何一件事,是随随便成功的。 《三国演义》告诉孩子们,做人要真诚,否则会灰飞烟灭。《水浒传》告诉孩子们,遇事勿冲动,打打杀杀,解决不了根本。待人要专,不要三心二意,邪淫要不得。 《红楼梦》告诉我们,做人度量要大,整天像黛玉忧郁一样,最后,会吐血而亡。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要用适合当代青少年版的,最好用体现四大名著主旨的版本。那么,这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大业。 总体来说,讲了一个"空"字。 南无阿弥陀佛。 看西游记,其他几本暂时别看。 谢邀。小学生学习四大名著合适吗?如果要学,有何建议? 如果是"青少版",那么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是"原著",那么已经不仅仅是合不合适的问题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能不能够读得下来的问题。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多数孩子能够坚持读下来的也就是《西游记》了,高年级的小学生尤其是部分男生可能会对《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感兴趣一些,而《红楼梦》基本上不太可能读得下来的。 个人建议不要直接给孩子书去看,这种方式极可能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毕竟这些书对于小学生来说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低年级的建议先从一些比如动画片、比如音频故事等等入手让孩子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例如比较流行的《凯叔讲西游记》、《凯讲将三国》、《平说三国》等等音频。 电视剧个人不建议了,假期有时间看看也是可以的,但是平常看电视个人觉得还是挺奢侈的一件事情。 《水浒传》个人觉得小学阶段就算了。 不过可以就一些典型的人物故事让孩子了解一下,比如说武松、鲁智深等等。 我并不是因为"少不读水浒"才这么说的,而是我个人(仅代表我个人)尽管比较喜欢里面的一些人物,但是并不认可这本书的诸多情节和逻辑。 它还是适合年龄大一些的人来看。 而《红楼梦》就把更不用说了,文学底蕴比较低的阶段去读连个"热闹"都看不进去的。 个人认为《红楼梦》适合高中阶段学生看。 建议不着急给孩子看四大名著,先看看那些适合孩子的书籍培养一下阅读的兴趣、提高一下阅读能力,名著这些东西不是说"看过"就行了,我们看的目的不是只为了"看"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给孩子看他们喜欢的、积极正面的、能够读的懂的书是最佳的选择。 除非自己孩子想要看,或者我们知道有一些老师会领着学生们看,否则个人不建议太早给孩子看。 在小学阶段,读四大名著是可以的。 01 兴趣和爱好 30年前的我,正在读初中,当时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表妹,天资聪颖。她除了完成学习任务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逛新华书店。每去书店总是半天,到吃饭之时,姨父总是去书店,喊她回来。时间久了,姨父嫌这样太麻烦,索性就从书店买回了四大名著。 从那以后,表妹每次做完作业,忙完了其它小事事,就坐下来认真阅读。记得,好像是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四大名著看完了。闲暇之时,她也喜欢讲讲四大名著里面动听的故事。这种习惯,既锻炼了他的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又锻炼胆量。 02 收获 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量的课外阅读,她涉猎了各方面的文学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学素养。尤其是小学时,她最喜欢阅读的«少年文艺»、«故事会»等等让她受益匪浅。高中毕业,她考取了山东大学外语系,后在清华大学外语系读研,现已博士毕业。 03 长期受益 工作后,回家的时间少了。春节回来,我适逢遇见她,一阵寒暄之后,曾问过她,"你的英语是怎么练出来的?" 她笑着说,"我面向大树都能说半天。我没事的时候,就用英语来复述我所看过的四大名著,并且把它录音下来,自我检验口语水平和其它能力"。 后来,她也多次提到,四大名著陪伴了她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到博士。 以上所述,虽为小事,甚至是特例。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阅读习惯,优秀的精品之作,能使人终身受益。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小学生,从小阅读四大名著。当然,如果在良师或益友的指导下,秉承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念去阅读,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现在我讲一讲我的实际情况吧。 我记得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读四大名著的。这些书都是在废品收购站淘来的。不怎么齐全。但是,由于当时也没什么书来看。也就看啦。 我看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尽管里面有很多半文半白的句子和段落,还有那些半懂不懂的诗文。但是我还是能够看的下去的,并且我感到很有意思。 我看的第二本名著三国演义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残本。因为前前后后都被小孩撕了很多。根据我自己的感觉,这本书好像比《西游记》要稍微难一点。但是,由于里面的人物很多我们都是知道的,所以还是基本能看得懂的。 我看的第三本名著是水浒传。因为前面已经看过两本了,也认识了很多字,认识了很多古代汉语的句式,所以看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多难。 我看的第四本名著,那就是《红楼梦》。这本书并不难看,文字也比较浅显。但是故事情节却没有前面三本那么强。很多人是看不下去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看懂了。而且我还背了很多的诗文。这本书是别人的,我把上面的诗文都抄下来了,并且背下。几十年过去了,有很多我还是背得的。 我认为前面三本教我怎么样去构思一个故事,再后来我到各个小说网站写小说的时候,我都感到编故事不是很难。《红楼梦》却教我写了诗和对联。这对我来说有一个直接的效益,就是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们都是半工半读的,别人都要去做比较艰苦的苦力,我却留下来给学校写黑板报,写各种各样的,山歌,诗歌,逃避了很多体力活。我在头条也对了很多的对联,这都等易于以前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所读过的这些名著。 因为从读这些书中得到兴趣,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们都依然去读很多的类似的书,也读了很多的诗集,文集,同时也读了很多关于科学技术方面的东西。我认为这种读书的兴趣都是在小学的时候培养起来的。 现在的小学生的水平肯定比我们以前小学生的水平比较高,我认为让他们去读绝对没有问题。只是怎么样让他们感兴趣,那就是家长和老师的事情了。因为现在的诱惑实在太多了。 祝你的孩子成龙成凤。 谢邀! 小学生学习四大名著合适。 可能大家不相信,我没上小学的时候就读过儿童版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看着我长大的亲戚都说,我不会说话,就识字。那时候,母亲说一个字,我就用手指哪个字。后来长大一点儿,母亲带着我上街,看见牌匾就念,以后再见到这些牌匾,母亲就随意指一个字问我念什么,我就会念出来。如果我不高兴了,只要说考生字,我就会非常兴奋。 最初的儿童书是母亲读给我听,后来就是我自己读书,因为我家的书,到处都有,我就随手拿过来看。 有一次去大姥爷家,他们家有很多人。大舅知道我识字,就考了我几个字,怎么都考不住我。就问我是否知道四大名著,我当然知道,就说除了《红楼梦》我都看过。于是大舅就开始考《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我一一作答,这时候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考我《西游记》和《水浒传》里的内容。这一天我很兴奋,颇有一种舌战群儒的感觉。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读小说,有的孩子喜欢读自然科学知识,这就要看小孩的天性了。 小学生读四大名著,不能读原著,可以读儿童缩写版的四大名著。可以不求甚解,只读故事情节。家长可以偶考一考孩子,问一问故事情节,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上中学,就可以读原著了。这时候读书也不必考虑写作方法,只要考虑分析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即可。 初中阶段是读书的最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功课压力不太大,有时间读书。等到高中时,学习压力大,读书的时间相对缩短。因此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