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位有30年走夜经验的老人和我说:"如果你在野外赶路,天黑了被迫要找地方歇脚,但面前只有荒坟和破庙可以选择,那么睡在乱坟岗也千万别往荒庙去!" 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定?他闷了口酒摇摇头告诉我说:这是一辈又一辈的先人流传下来的古训,我们后生只需要照做便是了,不用过问太多原因,因为有些地方看似安全,实则危险重重。听完他的讲解我更想弄懂其中的缘由了。01:我的夜路往事 虽然现在交通工具发达,摩托汽车大巴轮船,能让人日行千里,即便出门在外,需要赶夜路或没有落脚点的情况比较少。 但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有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在10多年前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候,这种情况其实很多见。 那时候自行车算是村里面的稀有交通工具,很多人走亲戚都只能靠步行,如果时间稍微拿捏不准就需要半夜赶路,穿过荒山野岭回家。 (一个人夜宿破庙,是否安全?) 记得大约在8岁的时候,老妈让我送一些刚做好的手打饼去另一个村的姨妈家,但由于我贪玩就拖到傍晚才出发。虽然两个村间隔才10多公里,但是中间要穿插过一座小山,还有一片无人管理的荒林,去到姨妈家后被他们拉着聊天,最后离开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由于第二天要早起收庄稼,我就打着小手电一个人往家的方向走,走到半路发现天色已经伸手不见五指,而且还下起了雨。 恰好在半路有一个破庙,本来想着进去稍微躲一下,但想起一些老人说过的话:宁树荒坟,不住破庙,我就赶紧挪步离开往家赶了,回到家的时候全身已经湿透了。 直到长大后,我才有意识的去研究"宁住荒坟不住破庙"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长者会告诉我们在野外,就算是睡在乱坟岗也不要轻易走进破庙呢?那要从下面这个故事开始说起。02:"宁宿荒坟,不住破庙"的典故 在古书中记录了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叫王五的布商,常年外出卖布行走江湖,有一年走到了青州地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落脚点,正当他愁着晚上去哪里歇脚时,他看到了一座荒庙。 这座庙门口破烂不堪,荒草萋萋,但不妨碍是一个遮风躲雨的好去处。 当他踏进寺庙时却惊奇的发现庙里还有个和尚,王五的心中就十分激动,毕竟有个出家人同伴心安一点,和尚看到布商立刻热情相迎。 但没等聊多几句和尚就步入正题了,他和王五说:您看我这门前破烂,您能不能行行好捐些钱给我修缮?王五刚开始没太好拒绝,谁知道和尚又说:您看我这寺庙后面还有很多等待修缮的,不如您大发慈悲全部揽下吧! 布商才意识到自己被坑了,于是就拒绝了,心里想着指不定和尚后面还有很多把戏呢!说完就想赶紧离开。谁知道和尚从身后掏出一把刀,威胁王五交出身上的钱,王五知道今天没得跑就把钱拿出来了。 但万万没想到,和尚不仅没有放过他,反而还说了一句:我看你不情不愿的,肯定是对我怀恨在心,今天要是把你放走那还得了,不如就送你上路下辈子再做个好人吧! 王五到这时才想起老人们说的"宁宿荒坟,不住破庙"的教训,只是刹那间手起刀落一切都晚了...... 这就是"宁宿荒坟,不进破庙"的典故。在古人眼里,睡在乱坟岗最多要应付豺狼虎豹,打不过就跑便是了;但是住进破庙里可能会面临诸多危险,以下几点便是荒庙的可怕之处。 03:为何老人极力反对夜宿荒庙,荒庙可怕在哪? 1、荒庙年久失修,随时都有坍塌风险 首先,在破庙里落脚最大的风险就是建筑的坍塌,如不小心就有生命危险。大多数建造寺庙的原材料都是木材,容易被腐蚀和昆虫破坏。 而且大家也都知道这个规律:一个地方开始没有人打理后,它破败会大大加速。因为荒草重生会破坏建筑的结构,没有人管的白蚁等昆虫会侵蚀建筑,久而久之这样的破庙就成了危房 ,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让它坍塌,人要是在这里夜宿,运气不好就要被砸伤了。 2、毒虫猛兽,蚊虫叮咬,绝对不是理想的落脚点 想到破庙你第一时间能想到哪些场景?映在我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蜘蛛网,还有隐匿在角落的毒虫猛兽,以及嗡嗡作响的蚊虫。 由于破庙荒废了,而且没有人类活动,像蝎子、毒蛇、蜈蚣这样的动物都会进入落脚,冬天的时候还可以给它们防风避寒。荒废的破庙由于卫生环境一般,附近如果有草木丛生的话,就很容易吸引来蚊虫。 如果在这样的破庙里住上一个晚上,可能半夜醒来的时候会发现有毒虫在你身上肆意攀爬,一不小心还可能会有咬伤的风险,这时在荒郊野外就算去求助也无人应答。再加上烦人的蚊虫可能让你夜不能寐,住进去之后可能会更加烦恼,因而往破庙里钻绝不是过夜的最好选择。 3、破庙容易成为歹人的藏身之地 再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破庙里可能潜藏意想不到的危险。像这样没有人敢靠近的荒庙,在古代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很容易成为一些逃犯、亡命之徒的心仪藏匿点。 而在当代,一些流浪汉或者是犯罪嫌疑人依旧会把破庙作为藏身之处,因为这种地方一般不会有人靠近不容易被发现,而且经过他们稍微的打理还能防风避雨,不用经受风吹日晒, 比在外面要更安全。 所以普通人住进这样的破庙很大概率上会碰到歹人,遭遇这些来路不明的人就可能让我们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就像古籍里面的王五,最后"人财两空",追悔莫及。04:农村老人这句话背后的哲理 有人会说农村老人的这些话其实带有夸张和谣传的成分,但是仔细的去分析也还是有一定的哲理的,他告诫现在的年轻人出门在外要谨慎行事,无论是在哪里落脚都要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因为我们不是每个人都是林教头,我们都是平凡人没有"风雪山神庙"的本事,一旦碰到歹人就来不及逃跑了。 05:"宁宿荒坟,不住破庙"在当代的借鉴意义 在没有诸多交通工具出行的古代,人们出行的方式有限。就算是有钱人也只能靠马车,普通人的话更多靠步行,一路颠簸劳碌也走不了多远。而那时候人口稀少,四处荒芜人烟,又不是随处都有旅店和酒店供他们栖身,所以要在外面临时落脚的情况很多。所以"宁睡荒坟"对付一下野生动物,也不去破庙冒遇到坏人的险。 在当代破庙几乎绝迹了,人们的"车马"也可日行千里,四处可见酒店宾馆,让露宿野外成了小概率事件。但老人们依旧会把这些道理告诉年轻人,就是想警示他们:无论出远门还是流浪异乡,也要多加谨慎,不要到有可能潜伏危险的地方多逗留,一定要时刻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啊! 写在最后 "宁宿荒坟,不住破庙"是古人传递下来的智慧,虽然时过境迁,在当代不大可能有露宿野外、找到破庙的机会了,但依旧警示着"人们小心驶得万年船",同时这也侧面反映出老一辈人对后生满满的关爱,你认为呢?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一人独自外出,一定要以安全为主。在如今,农村很难再见到荒庙了,即使有也成为了文物被保护,夜宿荒庙已经不可能了。这句俗语也就没有了实际的可能性,但是俗语中隐藏的外出之时安全第一的思想我们还是要铭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