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拾书架,发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童书。 这些书和一般的书不太一样,至于怎么个不一样法,我慢慢跟大家说一说。 第一本:《这不是书》 出品方:浪花朵朵 适读年龄:0-99岁 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不正经"的童书,在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想到童书还能做成这样,还能这样玩。 可以说这本书刷新了我对童书的认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那些奇奇怪怪的童书特别感兴趣,碰到一本就想收一本。 《这不是书》书名就特别吸引人,一本书竟然叫《这不是书》,不是书,还能是什么? 这就是这本书的奇妙之处,打开书之后你就会发现,它可以是电脑、冰箱、蝴蝶、钢琴、屁股,也可以是一个小姑娘坐在沙发上看书、一个男孩在帐篷里看书。 要想变幻成不同的玩具,看的时候需要不同的摆放、不同的角度。 比如小男孩在帐篷里看书,你要这样摆,才能看到。 最后一页可以竖起来摆成一个房子,房子的小门里还有一只猫正在钻进来。 它是一本书,又能变幻成各种各样的玩具,读书也是玩耍,真正的寓教于乐啊。 这本书是孩子两岁多时候买的,直到现在她看到这本书,还是会很欣喜的拿出来玩耍。 第二本:《登登在哪里》 出品方:乐府文化 适读年龄:3-8岁 我忘了是哪一个深夜,看到这本《登登在哪里》的介绍,当时秒下单。 虽然已经了解了这本书的大概内容,但是真的拿到了这本书的时候,还是非常震撼。 除了内容,这本书的形式也特别有意思,是能全部铺开展开的地板书。 现在看这本 《登登在哪里》 ,我们会觉得形式也没什么特别稀奇的,但是26年前,1997年的时候,这样的书非常稀奇且非常难以被父母们理解。 但是当时还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蔡皋奶奶,愣是费劲的折腾着出版了这本书。 这本书在乐府文化再版前,已经出版过两次,但好像都没有怎么大卖,(也可能是我见识短)这真的是有点可惜。 不过好书终究是会再一次被看到的,乐府再次出版这本书的时候,请了"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设计师鲁明静做了全新封套设计,像一个巨大的信封,信封前面是书名,整个信封展开就是一望无际的星辰大海。 这本书的内容源于马怡老师写给儿子登登的一首诗《宇宙里有许多星星》,不过诗的内容有点长,蔡皋奶奶与马怡老师讨论再三,最后修改了成了绘本里的样子。 这是一首回环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韵味十足,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它在探讨自我与世界,以及那些经典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 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这样的一首小诗被做成图文并茂的绘本,带给孩子的启迪与震撼,相信比大人更深刻。 打开信封式样的书皮后,正文也是需要一层一层打开的。 打开一层,就是一个世界,又打开一层,又是一个世界,可以说一页一世界。 直到全部打开,而小诗的内容也在一层层的不断打开中慢慢跃入眼帘。因为诗歌内容是从宇宙到小孩子登登住的四合院,所以图画展示的形式也是从大到小,不断缩减,不断瞄准,直到定位到登登,有点类似我们谷歌地图一点点缩小的感觉。 那既然可以从宇宙到四合院,所以反过来同样也能读,从四合院到宇宙这样读,那就是另外一种感觉了。 这本书太值得认真写一下了。 第三本:《翻开这本小小的书》 出品方:浪花朵朵 适读年龄:3-10岁 这是一本我一直舍不得撕的书。 我之前总觉得不撕掉不怎么影响阅读体验,但是今天写这篇文的时候,我下狠心按照阅读提示撕掉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撕掉之后的书,再读起来感觉真的不一样! 这本书的作者是洁西·克劳丝,而绘者则是大名鼎鼎的苏西·李,她在《海浪》里的巧思妙想已经足够吸引人,而这本《翻开这本小小的书》更是让人爱不释手,好玩极了。 这本书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结构,从"翻开这本小红书"开始,里面有只小瓢虫,她翻开了一本小绿书,里面有只小青蛙,他翻开了一本小橘书......一直到所有人物全部出场,之后又是套娃结构开始合上一本书,直到最后合上刚才打开的所有颜色的书。 然而这并不是结尾,最后一页是"接着翻开下一本书吧",对页配图是之前出现的所有角色一起其乐融融在看书。 如果你读到这就合上书,那就错过了作者在书里藏起来的惊喜。 当我们仔细观察最后一页图片上的所有角色时,我们会发现这些角色跟最初出现的时候有点不一样,比如那只一出现就带着一块怀表的兔子,在这幅画里脖子上戴的是一个小杯子,你翻回去重看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小杯子是瓢虫姑娘的。 原来最后他们互相交换了东西,重新翻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太奇妙了! 这种把阅读变成游戏的阅读体验,对孩子来说,特别有吸引力。 而且书里面的文字特别少,最精彩的部分都在插图里,所以孩子阅读时会自己演绎故事,把玩耍的体验也编进故事里,感受会更深刻。 昨晚上又陪孩子读,她也兴奋到不行,临睡前她神秘兮兮地对我说: "妈妈,你发现吗?书里的人物在不断变大,你看瓢虫、青蛙、兔子、棕熊,一个比一个大,而且虽然人物变大了,但是他们在的那本书却不断变小了。" 听她一说,我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一本太值得认真读一读、写一写了。 第四本:《一颗小种子》 出品方:浪花朵朵 适读年龄:2-8岁 这本书我可太爱了,风琴折页的形式,诗意浪漫的语言,读一读、看一看,都是特别美的享受。我还专门写过长评,感兴趣的可以戳。 这本书讲了一颗小种子在地下慢慢等待,睡过一整个冬季,在春天经风沐雨后慢慢从小苗长成一棵大树的过程。 首先这本书的形式特别好,风琴折页的形式,类似于街上常见的广告页,一拉就全部拉开了,全部展开观看阅读的形式超赞。而且这本书无所谓正反面,从正面开始读可以,从反面读也可以,并不影响阅读的体验。 除了形式,书里的语言特别诗意: 小苗儿一边舞蹈一边生长。 有时会害怕,有时又感到幸福。 就这样,它长成了一棵小树。 小种子和春天的新雨、阳光一起醒来。 地下,泥土的深处,生命在它体内萌动。 所以虽然是一本科普书,但是我觉得更像是一首诗歌,一首关于生命赞歌的诗。 第五本:《一本无聊的书》 出品方:读小库 适读年龄:3-8岁 这本书的"奇奇怪怪"不是形式,是内容。 这是一本书,书名却是《一本无聊的书》,到底怎么个无聊法呢?真的太想打开看看了。 一个男孩开篇就对你说: 之后男孩又满怀期寄地描述自己想要在一本有滑滑梯,有庞然大物,还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动物这样的书里。 于是他就想逃出这本书,从左边出,从右边出,从上边出,无论怎么尝试,都出不去。 男孩都快绝望了,这时候碰到了一个越狱的犯人,犯人告诉他要想逃出去,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于是男孩开始尝试发挥想象力,在发挥想象力的过程中,他逃了出去,但是他又觉得那本无聊的书也不错,于是又回去了,这一次他不再埋怨无聊,而是发挥想象力,把那一片空白想象成雪,堆出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又把这片空白想象成可以任意涂画的白纸,拿着彩笔在纸上画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物,这一次男孩高兴极了,再也不觉得这是一本无聊的书了。 这次收拾书柜,我重新翻出来读的时候,发现了之前读的时候没有发现的细节。虽然书名是《一本无聊的书》,但是在书中男孩的无聊中,我们会发现很有意思,特别想继续读下去,看看男孩到底要怎么做? 一直到他碰到越狱的犯人,教他用想象力逃出来的时候,我突然就理解了这本书。 看似大片大片的空白,但实际上这些空白也是在暗示我们要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就是翅膀,想象力就是色彩,有了想象力,你的世界才是五彩缤纷的。 这本书适合玩起来,画起来,如果孩子喜欢,完全可以在空白处画画涂色,这样《一本无聊的书》才能变得有趣。 上面这5本书或者形式,或者内容,都和一般的书不太一样。当我们一直在阅读时,偶尔读点不一样的书,会发现阅读的别样乐趣。 我是@唯妈养娃, 爱阅读,爱童书,分享娃的阅读,学习踩坑经验,欢迎关注! #2023育儿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