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在清朝,宗室爵位非常珍贵,即使皇子也未必都能得封亲王,并且爵位是世代考封递降,故此世袭的铁帽子王,就成为了只有极少数宗室能获得的殊荣。 这种制度起源于清初,至乾隆帝时期才定型,有清一代,共计12家世袭王爵,大部分为亲王,少部分是郡王。 在此,我列出了整个清朝,各铁帽子王的世系演变动态过程图谱,每种颜色代表一家铁帽子王,普通字体为郡王,加粗字体为亲王,蓝色加粗字体的黄色框是皇帝。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五亲王,一郡王) 1644年,清军入关增封皇太极第五子为庄亲王 清军入关,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收拢明朝士大夫人心。 1661年,清灭南明,统一全国 此时多尔衮始封的睿亲王已被撤销,多铎始封的豫亲王降为郡王传袭,增封代善后人为顺承郡王,共计四亲王,三郡王。 1690年,多伦会盟,康熙平定叛乱,国内局面趋于平稳 康熙平定叛乱之后,政局稳定,依靠番薯等杂粮,人口有很大恢复,但是晚年时期吏治腐败,在清王朝统治之初,国家税收基本上沿用"人丁制",这一弊端让清王朝陷入颓势。 1727年,雍正改革,新政推行 增封圣祖十三子胤祥为怡亲王,王爵世袭。庄亲王爵位改支,由圣祖十六子允禄承袭此时共有五亲王,三郡王。 雍正实行"摊丁入亩"的改革,这"摊丁入亩"与"一条鞭法"的基本思路与最终目标是几乎一致的,雍正改革是张居正改革的延续。 但是雍正有帝王的权力,又处于王朝初期,张居正改革最终付之东流,而雍正却一扫清王朝税收弊端,让大清续命百多年。 1746年,极盛时期的清朝 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 乾隆帝平反多尔衮,以多铎后代过继并承袭了睿亲王爵位,恢复世袭,多铎子孙的世袭爵位由郡王恢复为亲王,即豫亲王。各个世袭王爵的名称均恢复为初代封王的爵位名称,至此,铁帽子王的制度完全成型并作为清朝后世定制。 1799年,嘉庆亲政,清朝中衰 1820年,步入晚清 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割地赔款之先河 闭关锁国的清朝,被列强凌辱,开启割地赔款道路。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清帝逃往热河 国都陷落,清朝皇帝丢下百姓,仓皇逃窜。 1878年,同治、 光绪两朝时期的清朝 增封宣宗第六子奕为恭亲王,王爵世袭。增封宣宗第七子奕譞为醇亲王,王爵世袭。 1900年的清朝,增封高宗十七子永璘之孙奕劻为庆亲王,王爵世袭 1911年,清朝的末世, 康德皇帝溥仪乃清朝最后一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