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父母不能很短视,要从长远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你的朋友不断抱怨,这本身就说明一个问题:她是一个喜欢抱怨,喜欢把不好的结果说成外界因素促使的。应该是一个不算自信的人,所以才喜欢什么都要去找替罪羊,因为她很担心别人责怪她,她的内心深处对自己是不自信的。 其实,每个人,每件事情都是内因造成的。那种爱抱怨的性格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为什么不从另一个方面考虑这个问题? 得之桑榆失之东隅 我儿子也是没有上幼小衔接课。最初上一年级时我也很是担心这个问题,和老师沟通了一下之后老师说没问题,我会关注。你瞧,因为这件事老师会关注他。这就说明即使问题出现了,也可以有解决的办法。 因为没有上过幼小衔接课,我告诉儿子:你上课要认真听讲,不然就会被其他上过的人落下,所以儿子上课时很认真听课。 最初他连握笔都不会,但是他很认真,老师就会夸他的那份认真,他受到鼓舞后就会写的更好,相反很多上过的孩子会有点浮躁和飘 。 静待花开不要比较 这一块要说一下,小孩子喜欢比应该也是父母平时教授下来的。我平时总是告诉儿子要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只要你每天比昨天更进步一点,妈咪就会为你点赞。 孩子没有了攀比心,没有了负担,就会轻松上阵,他的内心也是平和的 。这一点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努力才是法宝 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你肯定会慢慢追上来,可以给他讲讲龟兔赛跑之类的励志故事,增强他的信心。 儿子在期末考试时分数并不差,老师也夸他成绩很稳定,不浮躁。 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告诉亲爱的父母亲们,不要急,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有的长得慢,有的长得快一些,只要他在成长,在进步,就该受到表扬,受到肯定。 这里是jason妈咪有办法,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的头条号:jason妈咪有办法,这里将全部是我的原创与实战经验。希望一起探讨孩子成长之道,父母情绪管理和亲子关系的正面建立!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让多少一年级的家长焦虑不已,好像一年级学不好,孩子以后都会不好一样。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我们都知道百米冲刺和马拉松的区别。如果是百米冲刺,起点就决定了终点,而如果是马拉松,最后赢得比赛的未必就是那些开始跑的快的。 先不说漫长的人生,就说说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12年的学习,就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小学一二年级不是去抓成绩,去快跑,而是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认真的态度。注重学习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这才是能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领先的关键。一二年级甚至是小学,这些习惯对学习的影响未必很明显,可是随着年级越高,知识越来越复杂,没有养成好习惯的孩子会后劲不足,而有好习惯的孩子就会表现出优势。 小学一二年级家长最重要的是去给孩子培养这些习惯: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清楚的知道学习是他的事儿 2、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养成高效的习惯。写作业拖拉磨蹭,不专注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儿。这就是习惯没培养好。一二年级可能影响还不大,时间久一点也就写完了。可是越到高年级,学习科目越多学习任务越重,这个时候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就很重要。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复习,预习的习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3、阅读习惯。因为看重学习成绩,阅读很容易被忽视,但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我儿子就是那个没有在幼儿园学习小学一年级知识的孩子,今年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习的确有些吃力,特别是拼音。但是他养成了好的习惯,每天回家自己写作业,自己检查,预习,复习。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没有着急没有批评指责,而是找方法,让他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孩子就愿意反复的去练习,去学习。慢慢的就好了,找到感觉了。 所以说一年级不是起跑线,决定不了输赢。家长也不要抱怨,而是花时间,花精力给孩子培养习惯。分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度过难关。这才是有用的。 这样的家长还真有,我家大宝读的是公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是不准教小学知识的,所以,有些孩子上了小学后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特别是学习拼音,很多孩子都学得很吃力。 和我家大宝上幼儿园同一个班的一个男孩,读小学后,又和我家大宝一个班,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碰到这个男孩的爸爸,一开始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都是和我抱怨,公立幼儿园不好,什么都不教,现在什么都不会,说他家老二说什么也不读公立幼儿园了。后来,期中考试后,很多同一所公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考得都比他家孩子好,他就再也不说了。 孩子没学习幼小衔接课,上小学跟不上,应该怨家长自己,为什么不给孩子好好补习一下功课呢,我家大宝学拼音的时候,也遇到困难了,我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小时时间陪他学拼音,坚持一个星期,孩子就跟上来了。 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应该首先想的是如何去解决,而不是抱怨,另外,不能说没上幼小衔接课,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说这话有些为之过早了。我家大宝现在读二年级,据我观察,那些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知识的孩子,其优势只能保持半个学期,到了一年级小学期就不怎么明显了,二年级以后根本看不出差异。 家长该怨自己。真正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没有上幼小衔接课,而是有个总在不停抱怨的妈妈。 因为这个妈妈周身散发的负能量,正在不停地传输给孩子,魔音灌耳一般地告诉孩子,你已经比别人慢了,你以后都跟不上别人了,人家都比你懂得多,要怪就怪以前的幼儿园什么都不教。 甩锅功夫倒是一流,可惜,这锅幼儿园背不着。 不是所有没上过幼小衔接课的孩子,都会跟不上。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远比接受了多少具体的知识要重要得多,只有容器打造得足够大、足够结实,才会有足够的知识容纳量。 也许没有上幼小衔接班,孩子在一年级时没有其他提前学过的孩子认识的字多,但这本身也是双刃剑,孩子有可能觉得课程内容很简单,反而没有及时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而即便是刚开始没有跟上进度的孩子,也不代表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不能赶上。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如果每次遇到挑战,就开始往后缩,把一切原因归咎给外界,才真正是失败的开始。 人生中的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是起跑线,不要总拿"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营销措辞给自己和孩子增加无谓的焦虑。如果非说有起跑线的话,父母的态度和认知,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作为父母,与其抱怨,不如以身作则给孩子示范,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挑战,攻克难关。这个过程,不仅能教会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同时还能帮孩子建立自信。这些远比多识了几个字重要得多。 开心爸爸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孩子现在刚上小学,学习一时之间跟不上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作为家长更应该去积极的补救,而不是去找一个人来承担责任,去抱怨。家长去给孩子报个补习班,或者自己陪着孩子去理解作业,去学习汉字什么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都比抱怨要强得多。 开心爸爸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做《一篇文章告诉你,再聪明的孩子也经不起"零起点入学"的摧残!》说的也就是这个事情。在那篇文章里面开心爸爸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剖析并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关注开心爸爸后在文章中找到。开心爸爸是建议不要零起点入学的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其实是为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做一个提前的适应,这里的适应其实更应该是好的习惯,好的学习方式,而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只是简单的学习一下小学的知识。 进入小学,整体上的环境和在幼儿园里面是天壤之别了。对于孩子来说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需要适应一上午四节课的学习节奏,适应一个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老师和同学。这个适应就应该提前让孩子们有所接受,这样的话上了小学也不至于一下子完全不适应。 其次,小学的任务已经不是玩了,而是学习。而且小学的纪律什么的要比幼儿园要严格的多,如果没有专门适应的话,孩子还是在幼儿园那种玩玩闹闹懒散的习惯是不可能适应小学生活的。 最后,现在的素质教育就是老师在课堂上面主要还是启发为主,教导为辅。这就要求孩子在上小学之前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就去上了小学,这样的话孩子学得也很累,家长教的也很累。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们应该知道了吧,其实幼小衔接的准备是必须的,这关系到孩子上了小学之后能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能不能很快融入到小学的学习氛围之中。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小衔接班,而且开心爸爸上面说的那些其实家长自己也能够做到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幼小衔接是必须要有的,但是幼小衔接班是可上可不上的。 其实上幼小衔接与不上有幼小衔接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说上幼小衔接给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上课习惯,再就是上幼小衔接的孩子,提前学习了拼音等在小学期间学习的一部分课程,在小学期间拼特别是拼音的学习进程特别快,如果家里有条件可以父母自己教孩子学习拼音,最主要的是学习拼读,有的老师赞成孩子上幼小衔接,其实就是指的拼读这一块,其实负责任的小学老师都不鼓励孩子上幼小衔接的,而孩子上小学前最需要养成的是专注力,也就是说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其实很多老师不太赞成孩子上幼小衔接的的原因是孩子在幼小衔接学会了东西,老师讲的东西,我都会了上课就不用认真听讲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很多上幼小衔接的孩子,成绩只是在1、2年级比较好,到了三年级就有可能赶不上趟了,那就是说在幼小衔接东西学完了,然后到了三年级上课听讲不认真听讲的习惯已养成导致成绩下滑,所以给孩子养成良好的专注力上课认真听讲,在1、2年级有可能学起来很吃力,但是三年级以后成绩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家长不要着急。 幼小衔接不只是识字练题,关键在于培养这5大能力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我的拼音读不好,字不认识,写得也不好。我成了全班最差的了,怕老师批评我。" 一篇标题为《孩子上一年级,每天哭着去上学》的帖子在网上一发,马上收获了超过10万的点击量,"幼小衔接"的话题在网上迅速引起热议。 有调查显示,在幼升小阶段,孩子们由于知识学习的压力,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校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 我们就对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了一次调研的机会: 小仪6岁,上幼儿园大班。 平时在幼儿园表现尚可,基本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但在妈妈的期望中,今年是孩子幼小衔接的一年,她希望孩子能够做好入小学的各项准备,比如养成学习习惯,找到学习方法,适应社会交往,能够自我服务,做到情绪管理等。 而现实却是,小仪在性格方面比较活泼,大大咧咧,但当老师请她回答问题时却非常扭捏,也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被提问时表现得很胆怯。 在与人交往上,也不懂主动表达自己,缺乏自信。 最主要的是,在上课过程中,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 照妈妈的话说就是,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特别容易被"带走",只要一分散就很难再集中回来。 可以说,这与妈妈设想中"幼小衔接"完全背道而驰。 认识到这种情况后,妈妈找到了多特,希望能通过专业系统的感统训练课程来改善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问题。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幼升小的各项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学习生活的质量。 很多人会觉得孩子上学前学得越多,上学后就越有优势,实际上这种优势是靠不住的。 在幼升小阶段,一味的给孩子灌输知识教育,反而有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惧学、不会学的状况。 那么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 其实,学前教育的关键准备主要在于孩子的五大核心素质培养,即专注力、学习动力、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这五大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中第一次身份转变,克服幼小段差压力,实现幼小学段自然过渡。 01
专注力不好,幼小衔接有点难 在幼儿期,孩子的被动注意比较多,孩子容易被画面鲜艳、有动作、有声音的事物吸引。但进入小学后,会要求孩子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即专注力。 专注力是脑部工作的运载工具,比如说,上课时要注意听讲,看书时要注意不漏字漏行,做作业时要注意看题和书写等,这都需要专注力资源的投入。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保护孩子的专注力,不要轻易打扰和打断孩子专注的行为。另外,可以通过系统的方法或寻找专业可靠的训练机构,来改善孩子专注力不足的问题。 02
幼小衔接,学习动力很重要 孩子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生活中当他们好奇时,就教教他们。没有兴趣的话,也应当试着激发他们的兴趣。 平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买东西,在实践中认识人民币,学学算术;让孩子学着看看时钟,认识钟表和时间;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认汉字,如招牌、广告上的字,商品包装上的字,卡通人物的名字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拥有对学习这件事儿的向往和喜爱。 03
幼小衔接,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表扬。 同时,对孩子衣服穿反、文具遗漏的行为,不要着急批评,而是给予耐心的指导。最后,不要因为时间紧迫,一直催促孩子,而是让孩子坚持独立完成。 04
幼小衔接,别忘记营养和健康的衔接 小学和幼儿园最大的不同就包括,老师不会盯着孩子吃点心或喝水。幼儿园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营养加餐,既可以补充水分,又能够增加维生素、氨基酸等,而水分的补充对活动量增大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家长在幼小衔接期,要注意做好孩子的营养和健康的衔接。 早餐是孩子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家长不妨提前一点起床,为孩子做一顿较为丰盛的早餐,让孩子在上学前拥有一个元气满满的开端。 05
幼小衔接,不容忽视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升入小学对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来说,意味着建立一个新的人际圈。部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到缺乏心理和生活上的依靠和安全感,会因为交不到朋友而感到孤独和抗拒。 父母要多与孩子互动,多带孩子去接触不同的小伙伴,多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与游戏。这样孩子在升入小学后,才会更快地融入团体,适应新的班级生活。 谢谢邀请,这确实是一个灼人的问题, 当今社会,各种幼教机构五花八门,每个家长在这种氛围下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也因此却早早的接受了一些来自外在压力的教育,幼儿应该享受的快乐时光没有了,在家长的带领下穿梭于各种幼教班,真累,家长累,孩子累,在这种大环境下争分夺秒就是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到底如何呢?不能深想。 我觉得孩子抱怨幼儿园就不对了,除了幼儿园之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哦。1.幼小衔接不是一个必需品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必需品,很多时候孩子都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都是很多的培训机构制作出来的需求,国家教育提倡学前教育不要小学化,小学文化知识不减少,那么中间地带就会有培训机构来填补,这个机构就必须放大家长的焦虑,告诉你如果你家的孩子不上幼小衔接那么就会落后。2.小学暂时落后也不用过于焦虑 小学阶段没有多少知识,孩子暂时落后,家长就好好的辅导一下就可以,一年级用不了一千多字,孩子的生命也不光光就学习这一件事,所以不要焦虑。3.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本,不要把责任推给其他人,很多时候从自身找原因,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孩子自身会有动力去学习,去探索。 幼小衔接不是必需品,家庭教育不能少,家长多关注,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我觉得这个问题,家长需要自我反省。孩子没上幼小衔接也是家长的问题,孩子不会认识基本的汉字也是家长的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可以这么的粗心不是家长的问题,那是谁的问题呢? 有的家长爱想当然,不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思考问题。上不上幼小衔接我个人觉得是要根据当地学校的情况以及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而定的。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什么都没学,5岁以前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快6岁了,要到上小学的年龄了,这个问题就应该重视起来。 如果不想上幼小衔接,那么家长也需要了解小学一年级要学习的知识,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离这些知识还有很大一部分差距呢?如果有很大一部分差距,家长就要多用点心去辅导孩子了。 这并不是输不输在起跑线的问题,而是孩子去学校后对学习的自信心的问题,这个真的很重要。 而且,有许多家长爸孩子的学习问题直接全部交给老师,也是不对的,老师有责任,家长也有义务关注孩子的教育以及学习问题。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大家好,我是妮儿妈咪。育儿之路你我相伴,不离不弃,我们一起交流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欢我的育儿生活,请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