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的定武宗朱厚照的权宦刘瑾,却始终搞不定这三位朝中大佬
一、杨廷和 ,四川人,从小就远近闻名的神童,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后来授皇太子朱厚照讲读。48岁拜东阁大学士,刘瑾被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53岁接李东阳的为首辅。
杨廷和
成化7年,12岁的杨廷和乡试中举,次年赴京城参加会试没中,于是当了北漂。
弘治帝,滥好人,朱厚照他爸,朱佑樘
6年后中了进士,读书期间还顺便勾走了他的老师、国子监监丞黄明(中央党校校长)的女儿,6年时间不但解决了工作问题,连老婆都手到擒来 ,不服都不行啊。成化14年,考中进士,才19岁啊,要不说黄校长厉害呢,这识人的本事厉害厉害。
翰林院|中央办公厅
这样的条件:有文化、帅气、有中央党校校长的岳父、有着文官集团地位日益显著提升的时代背景 、必须得是火箭班的升职速度,20岁时就进入翰林院(中央办公厅)深造。到了弘治2年,被派给大明皇太子讲读,给皇太子讲课没几天,后来又被派去专门负责给皇帝授课,文官集团的铺路工程就是赞。
大明文臣
明武宗即位后,杨廷和作为前朝重臣,受到皇帝的青睐。正德二年(1507年),刘健和谢迁被赶走后,他正式进入了内阁,帮整天玩得不见人影的皇帝代写文书,当时的圣旨大都出自于他的手笔。有次给皇帝讲课时,他冒出来一句话:"皇上应学习先帝,远小人,近贤臣,国家才能兴盛"。这话从朱厚照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大太监刘瑾自动开始对号入座,感觉老杨是在骂他,随即把杨廷和调南京当户部侍郎(清水衙门),杨廷和接到调令后,开开心心地收拾东西就走,刘瑾不放心他以为玩什么花招,还暗地派人去跟踪查看,杨廷和还真没搞什么花招。
太极张三丰|剧中同名太监刘瑾
没过多久,朱厚照退朝时觉得好久没看到杨师傅了就问刘瑾:"杨师傅人呢?"刘瑾连忙回答:"在南京!"朱厚照一听就火了:"杨师傅不是阁员吗?怎么去南京了,你这不是瞎搞么,赶紧请回来" ,于是没过几天,杨廷和又继续当他的内阁大臣,刘瑾还是傻啊,人朱厚照一口一口杨师傅,你还不懂啥意思,师生之谊啊,小时候就建立的感情。从此之后,刘瑾对这位"杨师傅"客客气气,不敢再难为。正是经历此事,杨廷和决定和师傅李东阳一起倒刘。
朱厚照|影视人物
二、杨一清 ,广东人,年少时聪慧过人,七岁时便被视为神童,特准入翰林院学习,是当年明宪宗亲自在内阁中挑选老师,花大力气培养成才的神童 。历任中书舍人、山西按察使司佥事、陕西提学副使、太常寺少、南京太常寺卿、陕西巡抚、三边总制等职。
杨一清
杨一清个性机警灵活,善于观察,懂得顺势而为,对边疆防御问题十分精通。弘治15年,杨一清在刘大夏推荐下,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负责督管陕西马政。有人会纳闷,养马的杨一清怎么会和刘瑾闹矛盾呢,这事只能怪刘瑾,因为他太有理想和追求了。在明代养马是一个重要的职位,原因很简单,没有马难道你想骑驴去跟蒙古兵打仗?千万不要小看杨一清,他的级别是很高的,当年是带着都察院副都御史(三品)的头衔来养马的,不久之后,朝廷决定提升他为右都御史(正二品),又是在刘大夏推荐下,升任右都御使,总制甘肃、宁夏和延绥三省军务。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杨一清地位的渐渐上升引起了刘瑾的注意。像杨一清这样的人才,刘瑾太想把他拉拢到身边为自己服务了,但是任凭刘瑾送财送物,威胁暗示,使尽各种方法,杨一清就是岿然不动。
剧中刘瑾
杨一清当时负责修筑长城,有天下起了大雪耽搁工程进度,有几个工人受不了寒冷打算逃跑,被杨一清发现就给压下去了,这事被刘瑾知道后,立马添油加醋地告诉朱厚照,事情闹大了,杨一清只好请求辞职,同时提出了请求,希望朝廷命张彩(刘瑾首席参谋)接任职位。而这正是杨一清反击刘瑾的第一步:给刘瑾和张彩上眼药。
正德三年,刘瑾又开始搞事情,诬陷杨一清冒领军费,将其关入锦衣卫诏狱,即将性命不保之际,李东阳(当时的内阁首辅)在朝中极力为他求情 ,藩王也间接替他说清,而且杨一清毕竟当过军头,保不齐手里有些亡命徒 ,惹急了被下面人脑子一热复仇丢了命,那也太不划算了,于是乎抬了抬手,终于使杨一清捡回条命。
后来刘瑾正是被"杨一清"和"八虎"之一,同样受武宗朱厚照青睐,与刘瑾势同水火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张永,联合拿下的。
三、最后的大咖,也是前文中多次提到的大神"李东阳" ,那更是不得了,了不得。8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15岁中举,17岁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48岁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他仕宦50年,入阁18年,死后赠太师,谥号文正(文正啊而且他的含金量很高,和范仲淹、曾国藩一个等级的)
李东阳画像
朱厚照即位初肆意妄为,八虎为非作歹,引起内阁强烈不满,于是内阁三位大佬刘大夏、谢迁、李东阳开始逼宫朱厚照,必须杀掉八虎,但在最后一刻,李东阳闭嘴不言语了,而后朱厚照反击直接同意了内阁首辅、次辅的辞职请求。而幸免于难的李东阳立马成为文官集团集体唾弃的对象,各种谩骂嘲讽,但大佬就是大佬,这点隐忍都没有的话,那还不如回家带孙子了,他只知道,现在他生命的全部,就是除去刘瑾这个毒瘤。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做出一切连自己都不齿的事情。对于别人的白眼,他只能隐忍。而真相,迟早会有大白于天下的一天,骂归骂,事情还得做。
剧照|李东阳
正德2年,刘瑾整顾璇、姚祥,李东阳出手营救,
正德3年,刘瑾整太监李荣,黄伟,李东阳出手营救,
正德三年,方奎骂刘瑾,刘瑾准备干掉他,李东阳出面营救,
同年,刘瑾立法:盗贼家属和邻居都要发配边疆,李东阳出手阻止荒唐政策。一次次与刘瑾作对,李东阳知道这必会引起刘瑾疑心。于是换招数,不伤国体的小事便同意刘瑾,国家大事方面,则毫不手软,不妥协,将弊政的影响降低到最少的程度。
就这样,李东阳不断进行着一轮又一轮拯救大臣的行动。刘健、谢迁、刘大夏、杨一清、陈熊等都是李阁老及时出手营救。
有关联必有冲突,有好几次刘瑾也想搞李东阳,但是呢?首先跳出来保李东阳的就是投靠刘瑾的文官吏部尚书焦芳(李东阳与焦芳这哥俩感情好着呢),其次李东阳李师傅的名字在朱厚照那里是挂了号的,人李东阳多次想要辞去内阁职位,朱厚照都不答应,就这地位,是你刘瑾能撼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