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董志塬上的90后高铁尖兵
董志塬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中南部,这里千沟万壑、河谷纵横,号称"天下黄土第一塬"。2020年末,穿越董志塬的银西高铁开通运营。也是在那一年,23岁的雷荔津和他的90后小伙伴们,正式入驻庆城,开启他们的高铁生涯,今年是他们坚守董志塬的第三个年头。
2月13日,凌晨0时30分,雷荔津带领32名作业人员进入铁路防护栅栏,开始了一天的作业。
"今天刚下完雪,路滑,大家抬螺栓机时一定要注意踩稳台阶!"雷荔津边走边提醒工友。重170多斤的螺栓机,还是让四个小伙子抬起来颇感吃力。今天的作业地点在贾塬隧道内2.5公里处,人员、工机具、材料进网后,他们加快脚步向着作业地点前进,几十个头灯光束在夜色中格外耀眼,但很快就被隧道吞没。
隧道内,螺栓机巨大的轰鸣声不断回荡,工友们分四组沿钢轨依次排开,松卸扣件、更换垫板、轨距块……雷荔津手持道尺一根轨枕一根轨枕地测量轨距。
今天的作业处于贾塬隧道内结构最为复杂的区段,20‰的最大坡度、半径10005米的曲线和75mm的超高,这些因素都给作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400米的作业范围,704根轨枕,为了把轨距误差控制在0.5mm以内,职工们需要把2816套螺栓扣件全部反复松卸至少3遍,职工们要往返15趟,弯腰蹲下4000余次,挥动6000下手锤。
雪后的陇东,凌晨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但作业不到半个小时,工友们的前胸后背就开始出汗,过了一阵,他们的睫毛、眉毛上的哈气已经凝结成一层白霜。
"还有最后50米,大家加把劲,换扣件的累了和散料的换一下,速度再快一点!"伴着雷荔津的鼓劲加油,螺栓机发出更大的轰鸣声。
经过0级小车两遍检测,作业区段轨距、水平偏差全部达到规定的0.5mm以内。近4个小时的作业,职工们松开、紧固螺栓12000条,2000块材料也已经轮换了一遍。
4时15分,经过210分钟的连续作业,4个小时的"天窗"提前15分钟结束,雷荔津带领工友们从通道门撤出线路。
"作为一名工务人,确保春运期间高铁设备的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已是雷荔津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三个春节,他和庆城高铁工区的90后青工们默默坚守一线,为万千旅客的回家之旅保驾护航。
通讯员:李春鹏、王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