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悠君子 编辑| 林悠君子 前言 1976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包括我们最敬仰的毛主席在内,接连有三位伟人与世长辞。 全国上下所有的人民都沉浸在悲伤中。 悲伤过后,对于怎样处理毛主席的遗体大家犯了难。华国锋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上主要是两种声音。 一种是毛主席生前说过,自己死后要进行火化,大家应该尊重毛主席的遗愿。 另一种认为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我们的精神领袖。应该长久、妥善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后人进行瞻仰。 争执不下之际,华国锋、叶剑英拍板,要将毛主席的遗体完好无损的长久保存。 目前毛主席的遗体就存放在毛主席纪念馆内的水晶棺中,面部依旧栩栩如生,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为什么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毛主席还能面色红润呢?为了保存毛主席遗体又用了哪些方法呢? 毛主席希望死后能够火化 毛主席一生特别节俭,最看不得的就是铺张浪费。 即使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他老人家还保持着节俭的风格。 衣服上的补丁补了又补,一双袜子也是穿了好多年,毛主席开会时,袜子经常会滑落,露出里边的补丁。 吃的方面也从来不搞特殊,和百姓一样凭票购粮,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他还主动降低自己的餐饮,饮食绝对不超过定量。 出行的时候,也从来不坐豪华汽车,他最喜欢坐的还是我国自己生产的小车。 繁琐的土葬仪式,更是让毛主席不喜欢,他认为死人还要浪费活人的时间,金钱。 因此,毛主席一直在寻找一种简约的丧葬方式,让自己的死亡不成为别人的负担。 特别是1954年的时候,毛主席来到杭州的西湖边,他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坟墓。 西湖 让他心生感慨,不明白为什么死人要和活人争抢土地。 毛主席希望自己死后,就把遗体火化,洒进长江里,把更多的土地留给人民。 他还曾开玩笑说,自己吃过那么多条鱼,将自己的骨灰洒进长江,就当是对这些鱼道歉了。 而且这些鱼儿吃肥了之后,还能去造福百姓。 长江鱼 尽管是一句玩笑话,却体现出了毛主席磅礴的胸襟,以及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的精神。 他一生为人民服务,希望自己死后也能造福人民,不给人民添负担。 毛主席还带头签订了《倡议火化建议书》,倡导中央领导人们,能给百姓们做个表率。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当时中央的一众领导人,纷纷在建议书中签字。 全国人民请愿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 尽管毛主席生前倡导火化,但是在他死后,关于如何处理遗体,中央还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而且毛主席逝世后,按理应该邀请各国代表团来京吊唁,如果将遗体火化,后续的吊唁仪式将无法展开。 为了商议这件事,华国锋在中南海紧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上先对毛主席吊唁仪式做好安排。 又商讨了各国代表团来京吊唁一事。 但等讨论到毛主席遗体的处理时,众人的意见开始不同。 看着众人争吵不断,华国锋、叶剑英站了出来,决定先保护好毛主席遗体,等到吊唁仪式结束后再说。 事情决定后,该由谁来负责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又成了问题。 这时候有人提到徐静同志,她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党支部书记,对这方面有所了解,由她负责再合适不过。 于是当晚徐静就接到通知,让她到中南海一趟。 中南海 徐静后来会议时说过,当时她坐着黑色的轿车赶往中南海,在接近中南海时只觉得气氛压抑到了极致。 这让她感觉到一定有大事发生了。 果然等她从轿车中下来后,就看到汪东兴一脸悲痛,小跑着上来。 紧接着就宣布了噩耗: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于今天凌晨逝世。 听到这个消息徐静眼睛都黑了一下,但还没等她开始悲伤,汪东兴就已经在跟她转达中央的任务。 为了方便各国代表团还有全国的各族人民瞻仰毛主席遗容,现在需要对毛主席遗体进行保护,时间是15天。 收到任务后,徐静就和另外两人组成的三人小组,开始准备工作。 想要保证尸体不腐烂,需要将全身的血液全部排空,包括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防止血液和身体继续反应。 我国在保存遗体方面的研究很少,三人小组在借鉴了越南胡志明遗体保存的经验后,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计划。 计划制定好之后,徐静立马呈交给中央,等待中央的批示。 等到中央通过了方案,三人小组立马开始处理毛主席遗体。 她们先是将毛主席的血液、内脏取出来,再调配好特制的防腐药水,注射到毛主席的遗体中。 随着防腐药剂的注入,意外发生了,毛主席的遗体出现了肿胀,这个样子肯定是没有办法让大家瞻仰遗容的。 发现这件事情的徐静,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任务要是搞砸,她该如何向全国人民交代。 好在三人中的张炳常有经验,拍着胸脯保证24小时左右,这些肿胀现象就会消退,才让徐静暂时安心。 接下来的24小时,徐静是一步都不敢离开,时刻注意毛主席遗体的变化情况,并将数据记录好。 当看到毛主席遗体真的如张炳常所说的那样开始消肿,徐静才彻底放下心来。 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过防腐处理后,又给毛主席穿上了赶制出来的中山装,有专人给毛主席梳理头发,并在脸上化上妆容。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如果任由毛主席的遗体暴露在外边,对长期保存遗体是很不利的。 现在更好的保护好毛主席的遗体,他们还需要一个容器,来摆放毛主席。 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打造一口金丝楠木棺材,因为金丝楠木的防腐效果是很好的。 如果将毛主席遗体放在金丝楠木棺材中,肯定会大大降低遗体的腐烂程度。 但是金丝楠木不透明,这样一来众人就无法瞻仰毛主席遗容,这一方案也被舍弃。 后来有人想到水晶棺,很多重要领导人都使用过水晶棺,有苏联的列宁,民国总统孙中山等。 水晶棺材防腐效果特别好,众人吊唁时,也能通过透明的水晶板,瞻仰毛主席的遗容,提议一出,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中央任命韩伯平去寻找水晶棺材,刚开始他想到的是孙中山用过的那一口,现在就存放在碧云寺。 想到这他立马出马去寻找,但遗憾的是,可能是年代久远,加上很多其他因素,这只水晶棺材已经不能用了。 思来想去,韩伯平决定,先打造一口有机玻璃棺材,用来临时存放毛主席的遗体。 当时在北京只有一家工厂生产有机玻璃,生产的规格是1.6m,想在一夜之间,打造一口2.2m的棺材,任务十分艰巨。 好在经过众人的努力,还是成功在天亮之前赶制出来了。 毛主席的吊唁仪式也能够顺利的展开。 吊唁仪式上,各族的人民看到毛主席,全都痛哭流涕,现场完全被悲伤的情绪笼罩,有些人甚至哭晕过去。 吊唁仪式圆满结束,各族的人民纷纷请愿,希望能留下毛主席的遗体。 人民群众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中央决定,要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让他的精神永远指引我们。 举全国之力打造水晶棺 虽然在吊唁仪式前,徐静同志对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想长久的存放遗体,对环境的要求也很苛刻,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还要能抑制细菌的生长。 所以打造水晶棺一事,又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中央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打造出有机玻璃棺材的韩伯平,此外还召集了各方面专业的人才。 我国的工人们对于如何打造水晶棺,完全没有经验,当时成功打造出水晶棺的国家也纷纷封锁技术,不对外透漏。 我国的专家们只能靠着自己的摸索,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最终完美完成任务。 首先是要挑出至少30吨的水晶矿石,并且这些矿石中不能有丝毫的杂质,每立方的气泡数要低于两个。 这近乎苛刻的条件只有在当时被称为水晶之乡的江苏东海县才能做到。 成千的本地人民,自发的加入到开采的任务中,每一块都是精挑细选,有些需要手动敲掉杂质外壳。 最后在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从300吨水晶矿石中,挑出了最精品的32吨。 水晶矿石够了,但是想要直接打造成超过两米的水晶板不太可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水晶原石。 工人们只能把水晶先打磨成小的水晶板,在一块一块的拼接起来,拼成想要尺寸的水晶板。 拼接工作特别艰苦,两块水晶板想拼接到一块,需要在两块板子的缝隙达到2000度才行。 工人们一边拿着喷枪,一边穿着厚重的金属防护服来隔绝高温,即使是这样还得有人不断的向工人身上泼水,人工进行降温。 苛刻的条件并没让工人们退缩,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口水晶棺材被打造出来。 韩伯平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原来因为水晶板两面的折射,导致毛主席遗体放进去后,会反射出好几个影像,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中央召集了这方面的专家,包括很多物理方面的人才,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众人的研讨,经过调整的二号水晶棺被打造出来,但是还不是很完美。 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到的遗体都是正常的,但是身高比较低或特别高的人群,依旧会看到多个折射的影像。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可以在水晶板上镀上干涉薄膜。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镀上了多层干涉薄膜的水晶板,完美的解决了水晶板折射的问题。 这时候一个新的挑战摆在面前,因为毛主席的遗体是毫无血色的。 如果这样让人瞻仰,或许很多人会受不了。 水晶棺的设计者在水晶板上采用了彩色配光技术,将毛主席生前的彩色照片,投射在毛主席脸上,达到面部栩栩如生的效果。 三号水晶棺材已经很完美,但是作为过渡的试验品,他的水晶纯度并不高。 结合了前边所有的经验后,一副由纯水晶打造的四号水晶棺材问世,这幅水晶棺材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水晶棺的成功打造,让毛主席遗体能够长久保存 我们现在能够瞻仰到毛主席的遗容,去感受这位老人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这都要感谢当初中央领导顶住巨大压力,毅然决定长久保留毛主席遗体。 在毛主席纪念馆中,摆放着一只巨大的水晶棺材,里边躺着的正是伟大的毛主席。 毛主席面色红润,就像是做了一个梦沉沉的睡去。 这只水晶棺材的来历不小,它包含了中国匠人的无数心血。 水晶棺纯度高达99.999%,这在当时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它完美的解决了防潮、防腐、保湿、抑菌等难题,据说,这只棺材能够扛得住八级地震。 这只水晶棺展示出来的技术、工艺无疑是世界领先的水准。 别说在当时,即使是放到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也没听说谁能在复刻出这只水晶棺,即使是原产地的我国。 水晶棺的打造,让毛主席的遗体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最大程度的保护着毛主席的遗体,为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提供了必要的环境。 后人依旧在为保护毛主席遗体努力着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前人的任务圆满的完成,他们为保存毛主席遗体做出的贡献,会永远被人铭记。 在那个技术落后的年代,工人们凭借这一双手,打造出了即使是以现在的眼光,都要发出感叹的水晶棺。 也为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我国对于保存遗体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 每年都会有各界的学者齐聚一堂,继续研究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这一课题,并发表了许多很宝贵的意见。 每年毛主席生日之后,毛主席纪念馆就会闭馆一段时间。 这个时期就是相关部门在对毛主席遗体进行保养,他们会将毛主席遗体完全沉浸在特制的防腐药剂中。 这些药剂浸透遗体,能有效的补充水分,更好的起到防腐的作用。 尾声 毛主席是时代的伟人,他的思想到现在还在影响着许多人。 他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百姓谋福利。 他是历史中最具影响力的百位人物之一,是新中国的成立者、缔造者。 他凭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如今距离毛主席逝世已经有46年。 这46年来我国迎来了高速的发展,这得益于这位老人超前的目光。 为我们换来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机会,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要尊重他们所努力的结果。 长久的保存毛主席的遗体,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每位瞻仰过这位老者遗容的人,都能被他磅礴的胸襟所折服。 他是我们精神的寄托,只要有他在,我们就不怕困难。 很感谢为长久保存毛主席遗体做出过贡献的工作人员。 他们默默守护这位老人遗体的同时,也在守护着最纯粹的共产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