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一代华人困在硅谷赴美十年,终成炮灰?丨氪金

  作者  |   宋婉心
  编辑  |  潘心怡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伊隆·马斯克在Twitter掀起的裁员风暴,凌厉、粗暴、不留情面,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旧金山湾区,到处都是"硅谷梦碎"的声音。 2022年,美国科技行业超过15万人失去工作。而2023年开年,情况并没有变好,微软裁员1万人、亚马逊裁员1.8万人、谷歌裁员1.2万人——不断加长的裁员名单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为了方便办理身份,硅谷的华人多从事技术岗,薪资更高,成为2022年大裁员波及最多的群体。 中国名校本科,美国硕士光环加持,仰望着李彦宏这样早早红利变现的华人科技界偶像,这些有着雷同人生简历的异国"代码精英",在互联网行业极速膨胀的年代挤进硅谷,成为2010年代国内人人艳羡对象。 只是他们中许多人没等来科技巨头光环如期变现,面前摆着的只有一纸裁员通知。这群刻板印象尽是"沉默"的少数族裔,甚至难以成为硅谷裁员主流叙事中的那条主线。 "有时还是会想,为什么是我?"刚刚经历裁员的某科技公司工程师Gemma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60天,Gemma必须在60天内找到下一份工作,否则,她的美国工作签证将直接失效。 去年5月,Gemma从金融行业转行进入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一家上市科技公司,尽管不属于一线科技大厂,不满金融圈封闭排外氛围的Gemma,仍旧对科技公司的开放充满了期待。 面试她的领导当时是这样描绘她的职业前景的:"这是CEO特批的一个岗位,非常重要,CEO很强调产品,你这个岗位要负责公司很大一部分业绩增长。" 然而,三个月后,这个"非常重要的特批岗位"就被弃如敝履。 一个阴谋论开始在硅谷流传:马斯克在财报发布前大刀阔斧"减员增效"只是一个序幕,下注暂无成果的科技巨头们迅速效仿之。和"暴君"马斯克相比,其他公司的大规模裁员竟然显得没那么可恨起来。 像过去10年牛市那样轻松拿钱已成历史,今天的科技行业不得不面临投资人对回报的苛刻期待,高利率和动荡的市场让其他融资手段也变得更加困难。
  美国科技企业风雨飘摇,船上再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了。
  激进扩张的代价 屠刀落下之前,Gemma曾收到一封全员信。 她回忆,CEO在信中说要缩减成本,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案,比如节省运营成本、提高自动化、优化效率,"当然,裁员是最后一种,也是最不想实施的"。 不过事实是,前几项成本缩减措施并不够的时候,"人员开销"被纳入考虑。 去年8月8日,先是非美国地区的部门接到了传递噩耗的电话,接着是美国部门,HR安排约谈的邮件每小时下发一批,慢慢地,裁员噩耗蔓延到整个公司15%的员工手中。 "我们组属于engineering,是重灾区,基本上去年加入的员工都被裁了,我们组base美国的几乎都被端了。" Gemma告诉36氪,HR和她的一对一谈话简短而残酷,大概十分钟,原话是"这也不是你的错,但是你被影响了"。 这当然不是Gemma的错,她不过是那个被科技行业膨胀恶果吞噬的牺牲品。 2009年到2018年间,以FAANG(Facebook、亚马逊、苹果、奈飞、谷歌)为代表的五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利润增长6倍,占标普500比例从3%提升至9%。 除了科技要素生产力的提升外,宽松的金融环境,也帮助美股科技股长期保持着"高利润率"和"高杠杆率",扩张自然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科技企业在美国股票市场占据着很大比例,但他们所提供的岗位,在就业市场仅占2%。 这2%的市场在过去两年中贪婪吸入着远超可容纳体量的劳动力,美国就业数据显示,直到去年底,科技行业每月净流入(新雇佣人人数-离职者人数)仍达1万人以上。 2021年美联储一年时间放水23万亿美元,硅谷巨头们手握钞票,选择大举扩张。其中,Meta最为典型。据统计,Meta在2020年和2021年总共增加了超2.7万名员工,去年前9个月,又增加了1.5万人,而谷歌、微软、亚马逊去年的人员规模也一度同比增长超过20%。 在"人力即资产"的互联网公司,对程序员的需求进入一个高潮。 一位现就职亚马逊,有着30年经验工程师表示,2017年,公司还可以用15万美元的薪资招到一名中等资历的程序员(3至5年工作经验),而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40万美元。 "这是一个循环,"Gemma回忆起2021年科技公司盲目扩张的盛况,"大厂们给的package很高,让整个就业市场产生了一种‘非大厂不去’的偏见。" 2020年,已经从Uber离职的David发起成立了一个名为Tech Job Community(后简称TJC)的社区组织,主要为了华人互助,成立的由头,便是那年硅谷掀起的首次科技裁员潮。 运营TJC的关系,2021年下半年,很多朋友在跳槽选offer时,来找David咨询,他因此看到不少称得上"离谱"的offer。"公司为了抢人,同样的岗位,相比2020年,2021年的总包可以增加10万到20万美元。" David看到这些眩晕的数字只觉得这个市场"too good to be true","公司增长远远把通货膨胀甩在后面了"。 而最近一段时间,TJC再次拥挤起来,短短三周内涌入1000多人——都是当下硅谷裁员潮中受影响的华人。David一个个手动将他们加到社群中。 TJC网站上,提供了一个名为"Candidate Postings"的表格,近期的求职者信息被列在了上面,便于招聘方联系。从1月的名单来看,被裁职位九成是软件工程师,大部分只有一年及以下工作经验,集中来自亚马逊、Meta、推特、eBay等科技公司。 David观察,"这次裁员华人相对而言受影响比较大,是一个客观结果,因为在美华人从事工程师的比例最高,而工程师也往往薪资最高,所以不幸的就是,当工程师被裁时,华人受影响比例自然更大一些。" 从读书到工作,David完整经历了美国科技十年长牛,原本以为一切就会照这样发展下去,但转折来得没有预兆。 David和Gemma一样,作为在美国生活了十余年的80后,这代人当初选择赴美的想法也很统一而简单——见见世面。 2010年左右,是众多后来如日中天的美国科技独角兽密集诞生的时间,Wework、Uber、Airbnb、Github……风投all in移动互联网,随之,硅谷也高调地进入了科技创业高潮期,同时纳斯达克市场指数开始从2100点一路上扬。 这一切对于当时刚走出校园的人而言,充满了吸引力,David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在中科大已经保送博士,但觉得自己的底子还很薄弱,对人工智能又很感兴趣,所以想去美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 借了2000美元,凑齐了基本的申请费,David如愿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深造,并在2015年加入了风头正盛的Uber。 "那时,感觉Uber能招到全世界最好的技术人员,我们同一批进去的人,几乎之前都有创业经历,某某公司的CTO不计其数。" David确实赶上了"美国大厂"招兵买马的巅峰期。不止Uber,一批中国技术人才在那几年内都流向了硅谷的科技公司。 Gemma也意识到自己以为的主观选择,实际上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市场周期的影响。
  "各行各业都存在周期与循环。现在回想我自己为什么会转行?也是大市场cycle的作用,每次轮回都是币圈先火,再是科技,再是其他行业。"
  裁员未完,收缩继续 虽然裁员是硅谷当下共同的噩梦,但大厂的应对能力不尽相同。在扩张与紧缩的大起大落过程中,如何花钱、花多少钱、如何裁员,眼下,科技公司面临的审视更加严苛。 Meta在曝出11月的裁员大新闻之前,消息已经断断续续传了近半年。尽管如此,近两年Meta员工人数仍就持续上升,去年三季度人数增速甚至同比高达28%。 "口号式裁员。"Gemma了然于胸。Meta每次裁员的消息喊得又响又快,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算不上是好事。 "一方面,像这次,官方事先声张发公告的裁员,更多是希望员工自己走,但大家也不傻,有身份的人,他们不会走,会等到拿钱走人,没有身份的,更不会自己主动请辞。所以之前很多次Meta的裁员消息,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还有另一个侧面证明Meta的拖沓。Meta的万人大裁员集中在人力及销售岗位,而此前半年里,这两个工种早已开始裁员动作,"这种非技术岗,花了半年时间都没整顿完,就看出Meta内部效率非常低"。 Gemma的想法是,"这和苹果形成鲜明对比,去年8月时,苹果曾裁员约100人,但动作干净利落,也没有发任何声明"。 从公司经营角度考量,不管是赔偿还是员工纠纷,裁员的过程本身,同样会消耗大量公司资源,不宜久战。某种程度上,怎样对待裁员,和管理者运用公司各类资源的风格如出一辙。 "所以有时大厂开出过度高价的薪资包,其实是不节俭的体现,薪酬体系合理,是公司稳定可持续的基础之一。"Gemma说。显然,扎克伯格在花钱上很不谨慎,"Meta的门卫都不外包,而是采用编制内员工。" 扎克伯格的"大手笔",还用在更显眼的地方——元宇宙。截至目前,扎克伯格已经不顾股东劝阻,在元宇宙上花了300亿美元,而且没有克制的迹象,今年,他预计还将投入1000亿美元。 缺乏正确预期及计划的财务行为,让Meta在去年美国科技公司危机中,成了最脆弱的那一个。 2022年以来,从财报接连暴雷,到VR砍单、多次股价暴跌,Meta伤痕累累。 "我错了,我要为此负责。"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忏悔,但在已经太晚的当下,他负责的方法,只有牺牲掉大量员工和他们背后的家庭。 裁员旷日持久,走的人悻悻而去,留下的人也无法如往常安心。 刚忙完年底Holiday Sales——这一美国电商人全年最重要的大促季,亚马逊的1.8万名员工就面临着被公司抛弃的风险,设备部门的华人产品经理May就是其中一员。 去年11月,亚马逊已经开启了第一轮小规模裁员,主要涉及Device(设备)部门,而当时就有传言称"更大的腥风血雨还在后面"。 May是11月那批裁员的幸存者,"大促季用到我们部门的地方非常少,就先从我们下手,年后再裁的,都是大促活动的主力军部门。" 元旦后第四天,亚马逊全体员工收到了一封来自CEO Andy Jessy的邮件,被通知公司将"继续裁员",涉及的正是刚忙完年终大促的Store(商店)部门和PXT(人员、体验和技术)部门。 Andy在信中告诉大家,正式的裁员通知和谈判,将从1月18日开始。这意味着,真正的审判日来临前,亚马逊员工要等待不安的两周,紧张情绪瞬间在公司内部沟通软件上弥漫开来。 "大家都在小组讨论里各种猜测,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慌。即使是没有身份顾虑的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这份工作,也会感到担忧。" 去年11月以来,May的大部分工作都被迫进入了"待定"状态。年底正值亚马逊各个部门做运营计划的时间,受裁员影响,很多部门需要重新调整项目目标,而May所在的设备部,也只得不断校准合作部门的计划。 "和我对接密切的首席产品负责人也被裁了,感觉下一年给我们的support要黄了。"May告诉36氪,"裁员的安排每天都在变,一会儿说亚马逊内部都可以转组,一会儿说要同一个部门才可以,想招人的也招不进来。这段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效率很低。"她感觉公司几乎按下了两个月的暂停键。 裁员计划的另一部分,是针对即将于今年入职的应届生们。 去年12月中旬,Tim所在的NG(New Graduate)offer群里有很多人陆续接到了亚马逊HR的电话,称入职时间被强制推迟6个月,如果不同意就撤销offer。Tim自然也没能逃脱噩运,原本明年上半年入职的亚马逊offer,被推迟到了2023年12月。 他收到的邮件写着:"在当下宏观经济环境之下,更谨慎地推动商业决策,对亚马逊来说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这意味着,2023年全年,亚马逊都将对招聘规模保持收缩状态。 "2023年才是真正的考验。"May说,"去年虽然经济下行,但个体并没有感受到过多的影响,因为年初定下的很多计划,年内可调整空间有限。而年底各大厂开始的裁员,才是真正的信号——大家都在为2023年更紧缩的预算做准备。" 从二级市场来看,美国科技行业去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纳斯达克指数在2022年累计下跌33.1%,特斯拉、亚马逊、Meta等明星科技公司跌幅更是达50%以上。 而更悲观的消息是,2023年走势并不会掉头向上。
  骏利亨德森投资全球资产配置主管Ashwin Alankar预测,最坏情况下,科技股今年可能还会再下跌20%。"裁员往往是降本增效的最后一招,所以出现万人裁员时,情况难言乐观。我看到,需求比市场预期糟糕得多,市盈率会进一步收缩。"
  硅谷,围城? 硅谷历史上,上一次"massive layoff"(大规模裁员)要追溯到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达到了高点。 据美国劳工局统计,2008到2009年,美国失去了880万个工作岗位,总和新增从2010年才开始恢复至106万的水平,一年后恢复到200万以上的水平。 中国"留学热"开始于新千年,第一代技术人才外流也始于那时。在综合国力提升和留学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留学潮袭来,中国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进一步加速推进"支持留学、来去自由"。到了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峰值,突破60万。 但2010年后,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与人才流出相对应的回流也在提速。数据显示,从2003年开始,中国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不断缩小,2010年为2.11:1,2015年为1.28:1,而2002年时,这一数字还曾是6.94∶1。 很多那时归国的硅谷精英的名字,在日后成了国内科技圈里总被提及的人物。 当时"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微软前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在2016年归国,担任百度COO,被看作是新版精英归国的代表;曾在IBM工作的刘自鸿,2012年回国创办了柔宇科技;同年,担任Google总部科学家的李志飞,辞职归国创办了出门问问。 借着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不管是创业还是加入大厂,这些归国精英迫切地追赶着中国速度。 虽然舆论对于这批精英归国的原因看法不一,不乏声音提到"华人在硅谷发展受限""华人在硅谷被印度帮碾压"。但无论如何,那几年市场的大门还敞开着,他们还是幸运地赶上了中国科技的上行通道,拿到了黄金期尾声的船票。 等到80后华人工程师开始在硅谷施展拳脚的时候,故事走向就不一样了。短暂的繁荣后,他们只能面对太平洋两岸同时上演的大衰退,没有退路。 "还是要对经济环境和大趋势有一些敬畏之心,有些人觉得自己能不受大环境影响,但是其实很难,每个人都是尘埃。"Gemma说道。 大部分被裁员的硅谷员工,虽然会得到一笔可观的遣散费,但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更加严峻的去留问题。 最开始,选择哪家公司就职,掺杂着多重因素的考量,对在美华人而言,决定生存的"身份"问题自然被摆在首要位置。 一位被Meta裁掉的工程师向36氪表达了后悔的心情:"从毕业后OPT,甚至挂靠,再到工作之后申请140,绿卡申请,可以说每一步都不允许我们失业。如果回到刚毕业的时候,重新选择,能否最快落实身份一定是第一选择,而不是package的大小。" Gemma当初的考量则是,"不管是工作签证,还是绿卡,很多华人选择进小厂,要么是因为大厂办身份的流程很久,要么是压根不给解决身份问题,所以放弃入职大厂"。 但如果在小厂不幸被裁员,就只能承担此前选择造成的风险,并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小厂裁员不为人知晓、面试受歧视、最终很可能耽搁身份问题。 再一次衰退来临,硅谷需要多久恢复生机?已经离开科技行业的Gemma不再关心,相比于宏观环境,她更疲于照顾自己受伤的心理状态, 推进新工作的面试时,Gemma才意识到,小厂被裁所要面对的处境比大厂严峻得多,远远超出她的想象。 像Meta这样的大厂裁员11000人,毫无疑问是爆炸性新闻,虽然是消息是负面的,但Gemma发现,广泛传播到人尽皆知的裁员消息,实际利于被裁员工后续找工作。一方面,面试官会知晓公司的裁员行为,不过度质疑候选人,另一方面,裁员消息也会吸引面试官主动抛来橄榄枝。 此前经历的一轮面试中,Gemma离拿offer只差最后一步,但面试官仍对她被裁一事心有芥蒂,因此找到内推Gemma的员工表达了一连串疑问:"她真的是被裁掉的吗?不是自己的表现有问题吗?才进去三个月,真的不是她自己的问题吗?" "很尴尬,他们坚持认为是候选人自身的问题",内推Gemma的朋友除了把裁员官方新闻发给面试官,没有办法解释任何事。 类似的质疑几乎出现在Gemma的每一场面试中,"你看你之前的选择都不对""是不是你这人运气比较差"······ "被裁之后鼓着勇气去到市场上,面试官却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是二次伤害。"Gemma很沮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 在硅谷当个快乐"打工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不论是闹得沸沸扬扬的裁员,还是健身房会员、移动办公、餐补等,这些常规福利都在一步步减少,"节衣缩食"成为美国科技行业的常态。 太平洋彼岸有更多的机会吗?"肯定有想过回国。"但David的语气却有些犹豫,毕竟,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David欣慰的是,即使眼下陷入困顿,但他并非没有经历过好日子。 David初到美国读书时,还是欠了一屁股债的状态,但毕业之后两三年就还清了所有钱,并且在美国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 如果我在国内,是很难做到的 " 。   来自中国的"代码精英"在全球两大数字经济体之间迁徙和流动,成为一个个财富神话的见证人,但残忍的是,当大幕拉上,一句周期的眼泪无法解释一切。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这4句话中对时间的态度强者惜时,弱者等待时间最公平,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你抛弃了时光,时光就会抛弃你。能否高效用时,是人与人之间的一道分水岭。要想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应该学十月小阳春,饮酒正当时凭君满酌酒,听我醉中吟农历十月,日色照拂着这晃晃悠悠的日子把大地映衬得清白透亮纵步闲逛,信步而行踏步向前迈进暖气蒸云,温润和煦这好似是临近冬天的小惊喜小阳春的阳光让人仿佛做了一个关好消息!执教经验丰富的洋帅将接手国足!明年1月份就会正式到位日前,国足选帅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让很多球迷都觉得非常着急。因为,明年国足就要正式进入备战2026年世界杯的节奏。如果在此之前,足协还没有被国足选好新帅,那么国家队就面临群龙无首的华为何刚明年将发布鸿蒙HarmonyOS4IT之家11月4日消息,今日下午,华为开发者大会2022召开。会上,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表示,华为明年将发布HarmonyOS4。IT之家了解到,2019年,HarmonyO距离很远心却很近若是足够真爱,距离算什么?若是真心了,爱就值了!若是在乎了,时间算什么?若是真的爱了,年龄又算什么?有人说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吗?有很多回答,各有说法,各有感触,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如江苏人喝什么酒?这5款酒纯粮酿造,无法拒绝,行家好喝江苏,国内制造业大省,除了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理念,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江苏十三太保,各个经济强地,反而让省会南京黯然失色。江苏更是以淮扬菜名扬天下,江苏人口味偏甜口,就有人好奇江苏人11月7日立冬,遵循老传统,别忘了吃立冬四宝,为入冬做准备11月7号即将迎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冬时节,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习俗。冬季寒冷多病,也是人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自然需要补充营养补养身体,为过冬储存能量。立冬时节有讲究!有立冬时节养生应当讲究的那些事一要坚持早睡晚起。立冬以后,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机勃发做准备。朋友们要早睡晚起,尽量不要熬夜。外出锻炼也老话说立冬一碗汤,不用郎中帮,给孩子喝这5道汤,助力成长秋日生活打卡季11月7号将迎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立冬的到来表示着气温逐渐寒冷,阴天多雨,农作物开始进入休养收藏的阶段,同时是孩子补充营养的黄金期。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新生儿脐带如何护理?家长护理宝宝脐带时需注意脐带是连接宝宝和妈妈的通道,当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是通过脐带来输送营养的,等宝宝出生后,脐带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当脐带被剪断后,家长需要细心护理,防止护理不当造成脐带处细菌感染,引发双十一哪款洗碗机性价比高丨严选10余款高性价比洗碗机推荐给大家大家好,我是勇无止境,致力于科技带给人们幸福生活的勇无止境!今天要带给大家的就是一款智能家居的神器洗碗机,内含洗碗机的选购指南,以及本篇文章当中有10余款高性价比的洗碗机推荐给你!
美丽的秀发绿萌刚刚送来夏的信息,街上便流行起一种层次分明的短发。我追逐着潮流,把自己乌黑浓厚的长发割舍掉,使自己的形象排列到时髦的行列中。朋友见了,夸赞说嘿,真精神,仿佛雨后又刮来一阵凉风。难怪女人都不穿运动鞋,今年流行的懒人鞋,舒适百搭又洋气今年大家终于不穿运动鞋了!作为一年四季都可穿的流行单品,运动鞋真的烂大街了,人人都穿,但今年更加流行穿懒人鞋,舒适百搭还洋气,比运动鞋更好穿,怪不得大家抛下了运动鞋呢!懒人鞋,顾名名门痞女洪晃扬言女人睡够五个男人才够本,如今已有四段婚姻一个女人必须得睡够五个男人才够本,要不然,这辈子不久白活了!说出这句豪言壮语的人,正是洪晃。提起洪晃,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跟陈凯歌的那段恋情,以及她狂放不羁的作风。有人认为40岁女人还能生孩子吗40岁女人还能生孩子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身体素质和生殖功能都会下降。而且年龄也会影响生育能力。那么,对于40岁以上的女性来说,是否还可以生育孩子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的情况5种含有天然黄体酮的食物,女人40岁以后要多吃,更显年轻女人辛苦操劳了半辈子,上了年纪之后,如果再不好好保养,就容易变成黄脸婆,身体也会加速衰老。黄体酮是出现在女性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保护着子宫乳腺等各个重要部位。对于即将步入更年期的女这才是秋天回头率最高的穿法乐福鞋奶奶裙,优雅又知性,好美秋风萧瑟,在这个季节女孩们的穿搭是否越来越厚实了呢?可能面临季节的变化,大家在穿衣方面还是会有一些纠结,尤其是在这个早晚温差有些大的秋天,如果一旦没有找准合适的搭配方案,就容易显得驼色这么穿,更高级春夏的美在于缤纷多彩,而秋冬天则美在协调统一。每每说到秋冬季节最受欢迎的颜色的时候,都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它就是驼色。驼色拥有着令人着迷的高级感的同时还让我们变得更加沉稳且出众。尤其是秋后阳气易损耗,8种扶阳菜男人要多吃,精力充沛精神好头条创作挑战赛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秋后阳气易损耗,8种扶阳菜男人要多吃,精力充沛精神好,快快收藏吧!韭菜鸡蛋饼这个做法即便是新手小白也能一次成功,口感鲜嫩,家里大人今年秋天气质半裙火了!时髦又性感,谁穿谁美如今虽已进入深秋,但对爱美的时髦精来说,裙装在日常穿搭中依旧有着重要的地位。毕竟裙装那自带的优雅女人味,以及那或性感或高雅的气质,是其他单品所替代不了的。翻看各社交平台上的明星博主为啥很多人喜欢参加农村酒席?看到这4菜2酒,网友这谁抵得住相信很多人都参加过农村的酒席吧,即使没参加过的多多少少都对农村酒席有了解,浓浓的农村文化,热乎乎的八菜一汤是农村酒席的标配,傍晚的太阳照在脸上,人们开始忙碌了起来,该端菜的端菜,该国庆节家宴,分享8道家常菜,营养实惠又省心,学会不用去饭店了转眼间就到十一国庆假期了,你们想好假期怎么安排了吗?国庆小长假,亲朋好友之间的家庭聚会,自然少不了热热闹闹吃顿饭。今天给大家8道家常菜做法,好吃不贵经济实惠,用来招待客人也能拿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