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子要暖一点,孩子14岁以前,父母要尽力做好三件事
说起儿子,很多人能想到的关键词都是: 难管教、叛逆、不听劝。
可实际上,男孩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网络上有一段很精辟的形容词,"儿子就是一朵晚开的花。"
父母要学会用心浇灌,不能"硬碰硬",而是要用"柔软"的智慧,来让儿子慢慢绽放,推着他们茁壮地成长。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养儿子要学着"暖"一点
柏拉图曾说:"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和对付的。"
因为男孩的大脑前额叶发育比较缓慢,睾丸激素又相对旺盛,这些生理上的发育特点,导致了男孩攻击性强,容易争强好胜,管理情绪的能力相对较差。
对付这类生物,最忌讳的就是"硬碰硬",父母稍微点一下火,就会惹怒男孩,让他们进入到战斗状态,开始对着父母发脾气,甚至做出更加激进的举动。
例如,之前就看过一个案例,一位男孩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被父亲当众打了一巴掌,小孩感觉尊严受损,竟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此可见,强硬的教育对男孩的发育并没有好处,在教育男孩时学着反其道而行之,变得软下来,对孩子"暖一点",这种示弱的方式更容易让男孩接受你们的教育。 孩子14岁以前,父母要做好三件事
1、学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给予他们充分的温暖和关心,经常向孩子表达爱意,这种温暖其实对男孩的成长尤其重要。
这个社会传递的观念就是:男孩要顶天立地,不能软弱,所以流泪、逃避是不被允许的,父母也很好向男孩表露爱意,对儿子的关心只会表现在行动中,不会直白地用语言说出来。
可实际上,男孩可能比女孩更需要鼓励。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十岁以下男童患心理疾病的比例大大高于同龄的女童。专家认为,这是因为男孩在童年时期缺少来自父母的爱抚和关心。
如果父母能够从小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拥抱,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安全感,让他们长大以后更有责任心、有担当,情绪也会更加稳定。
另外,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中指出: "一个得到了关爱的男孩,也更可能会去关爱他人。"
父母从小让孩子感受到温暖,让他们感悟到共情能力,被人爱、被人理解的感觉,那么等他们长大以后,同样也会学着这样对待别人。
2、给男孩更多的尊重
两性关系及家庭关系的知名演说家爱默生•艾格里奇提到过,"男孩需要更多的尊重"。
孩子14岁以前,体内睾丸激素的变化,会让他们的身心的发生着重大变化。 例如,当孩子5岁的时候,睾丸激素开始增多,男孩喜欢冒险,喜欢惊险刺激的事情; 11~13岁,体内激素分泌紊乱,男孩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他们渴望独立,变得更加易怒; 14岁以后,性意识觉醒,男孩又会焦躁不安,慢慢展现出男性的魅力。
而很神奇的事情是,在男孩成长的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会把面子看得十分重要,就像一头雄狮子一样,总是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维护个人的颜面。
偶尔父母做出一点危害男孩尊严的事情,他们就会进入到"备战"状态,立马要划清界限,而且你越是试图掌控孩子,侵犯他们的自由选择权的时候,孩子们越容易逆反。
再者,《为父母立界限》一书中也提到过:"被尊重过的人,是最有机会学会尊重的人,你不能要求孩子表现那些你不愿给他们的东西。"
如果父母从小就不尊重小孩的想法和决定,那么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将来的社交关系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3、教男孩学着独立
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说过:"父母越厉害,越要学会收拢翅膀,因为我们成人的厉害,会变成孩子发展的天花板。"
对男孩来说,独立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把男孩保护得太好,家务活不舍得他们插手,遇上困难让孩子直接放弃,这种"直升机"的教育方式,反而容易限制孩子的发展。
要知道,男孩未来的责任可能更多,他们需要扛起一个家,为家庭成员负责,越早学会独立,对他们未来更有好处,将来走得也会更加长远、稳当。
总而言之,男孩的教育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希望每位父母都能上点心,给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养出一个优秀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