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兆才落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中国足球失话语权?练内功更紧迫
在第33届亚足联代表大会上,以中国足协副主席身份竞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杜兆才遗憾落选,无缘连任。如此一来,亚足联执委会中也没有了中国代表的位置。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中国足球的一次重大挫败,在国际足联和亚足联都失去了话语权。实际上,以中国足球目前的状况,在国际足坛的话语权并没有那么重要。搞好联赛,练好内功,才是当务之急。
在这场7选5的竞争中,杜兆才仅获得18票,是候选人中票数最低的。同样落选的还有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奎,他只比杜兆才多1票,比排名第五的马来西亚足协主席哈米丁少11票。这样的结果让人有些失望,但又并不出人意料。2019年,杜兆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选国际足联理事会理事,舆论普遍认为,这与中国将要举办亚洲杯和世俱杯不无关系。现在,两项大赛都易地进行,杜兆才在竞争中也失去了优势。
看上去,中国足球在国际足联和亚足联都失去了话语权,但实际上,影响十分有限。近年来,西亚足球在亚足联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足协话语权本来就少,再加上中国队成绩糟糕,中超联赛滑坡明显,就更加没有分量。在国际足联,更是如此。既然原来拥有的话语权更多停留在表面,失去了又能带来多大被动呢?
中国足协最紧迫的任务不是在亚足联甚至国际足联体现自己的存在,而是先解决中国足球自身的诸多问题。不管是准入审核、国家队建设,还是联赛制度设计、青少年足球发展,目前都存在太多的不足,急需改进。在练好内功,打造出健康的联赛、国家队有一定实力之后,再谋求国际足坛影响力,才是正确的次序。亚足联和国际足联都不会忽视中国市场的存在,中国企业在卡塔尔世界杯上展示出来的财力更让人印象深刻。但凡中国足球有一些进步,争取话语权都不会困难。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