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 毛姆说: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罗曼·罗兰说: "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读书,是平淡生活的调味剂,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感会思考的人; 读书,是前行时的指路灯,让我们更从容地去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 读书,是那束自由的光,让我们穿越时间和空间使生命得到无限延长。 今天,给大家分享6位名人的读书故事,带你找到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 非功利性阅读给人勇气,直面人生困难——罗翔 罗翔教授说: "只有非功利性的阅读,才能不断地丰富你的内心,让你抵制外界的浮华,外界的虚荣。" 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正是如此。 因为热爱读书,罗翔从南方一个小镇走到了北京,一步步拓宽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因为坚持读书,让他拥有了足够丰富的专业素养,法律知识在他的讲解下变得生动且通俗易懂。 于是,他的讲课视频在网上火了,他的法学课堂也是座无虚席。 一时间,罗翔语录、法学课堂受到了不少人追捧,爆火全网。 "人红是非多",似乎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定律。 2020年,罗翔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读书笔记,没曾想却遭到了很多人的曲解谩骂。 为此,他特意解释了一番,表示自己并无他意,但无济于事,网络上的攻击还是没有停止。 在大起大落之间,罗翔并没有就此消沉,他没有沉溺于名利的得失,更不会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而是坦然看待人生境遇的变化,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深耕,为网友分享法学知识。 书籍的力量,给了他面对大风大浪的勇气,使他从容应对命运的转变。 人总是习惯,做某件事,读某本书,想要立竿见影,从中得到某种功利性价值。 其实读书真正的意义在于,在非功利性的阅读中,学会接受人生的一切可能,放下虚名和欲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就像罗翔谈到的那样: "通过读书,我们认识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名人。 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面面镜子,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和窘境时,拥有坦然面对的勇气。" 书中的一句话、一个人,或许都能成为冰雪天里的一把炭火,在你身处困境时,为你送来无限的力量。 即便身处黑暗,心中依然有光;即使深陷泥泞,依旧可以仰望星空。 读书犹如吃饭,它是人精神和思想上的营养剂——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有过巅峰时期,也跌落过低谷。 但无论经历顺境逆境,他都从未放弃过自我提升,始终不忘在前行路上充实思想。 上大学的四年时光里,他读了800多本书。 创办新东方之后,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他依旧抽空坚持读书,每年都会有100本书的阅读量。 去年年底,教培进入寒冬,新东方也开始了新的尝试。 他们转战线上直播,立志做"最有文化的直播间",并在今年成功火出圈。 很多网友感慨,在新东方的直播间里,总能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让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这些,皆源自新东方主播们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 有人曾在采访时提问:"人与人之间差距是怎么拉开的?" 俞敏洪讲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读书的习惯。" 阅读的过程,就像吃饭。 你不会一直记得你吃过什么食物,但它们中的一部分终将长成你的骨头和血肉,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读书,让眼界得以延伸,帮你跳出原有的局限性,走向更好的天地。 读书,让思维变得开阔,即使你每天过着平淡的日子,但精神世界始终是富足的。 在阅读中,你会见识到平常见不到的事物,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神花园,在这里浇灌最美的花朵。 久而久之,困惑随风消散,人生不再迷茫。 你读书的深度,决定了你幸福的程度——马未都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从小就酷爱读书,只要带字的纸,抓到了就要读下去。 看到别人准备糊墙的书,他借过来津津有味读完了。 在温饱都成问题的日子里,读书给了他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书里,他读到了广阔的人间,看到了复杂的人性。 最痛苦的那几年,是书籍陪伴着他,安慰着他,带着他成就全新的自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马未都,依然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 谈到获取幸福的途径,他坦言称: "深层次的满足需要读书,每个阶段读不同的书。" 而他,也用一生践行着读书的意义。 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书香四溢的家庭,幸福感一般都不会低。 有时候,身体上的饥饿感可以通过食物补充,但精神上的匮乏,会让人的幸福感荡然无存。 正如《次第花开》中写到的那样: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 你读过的书,影响着你的幸福指数,也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 细想来,人生最好的活法,大抵正是十六个字: 手中有书,杯中有茶,眼中带笑,心中安宁。 读书使人不卑不亢地活着,心灵更干净——范雨素 2017年,一本自传小说《我是范雨素》火爆网络。 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育儿嫂。 小说里,她以平实的文字记录了自己及家庭的经历,以及自己在面对命运坎坷时的不放弃,打动了无数读者。 读书的意义,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范雨素在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看小说。 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最自豪的事情,是八岁那年,她看懂了繁体字版的《西游记》。 通过读书,她学习地理,了解历史,每一个地名,每一条河流,在她脑海里都有了标记。 读的书多了,她便不愿再囿于原来的生活,不甘心继续过一眼望到头的日子,于是她来到了北京。 北漂的路上,她一边拼命赚钱,一边通过读书坚定信念,不让自己在大城市迷失方向。 搬来搬去的行李箱里,总是放着几本书。 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她笑着说: "一本书读完可能很快就忘干净了,好比竹篮打水,是一场空,但是竹篮经过一次次水的洗礼,会一次比一次干净。 一个人每天看书,可能记不住什么,但是在潜意识里会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书籍的力量,让她无论身处多么艰苦的环境,始终不卑不亢地活着,永葆初心。 所以她的文字,尽管简单,却透着生命的力量。 在忙忙碌碌的日子,读书,总会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这繁杂的人世间,读书,总能让心灵得以放松,回归最初的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