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 钦差大臣向荣、琦善建立江南、江北大营,阻扼太平军东出苏、常,北上中原 。 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1853年6月,太平军 西征军 占领安庆,旋进围南昌,攻城80日未下,撤围北返。石达开至安庆主持西征战事。9月夺九江 。10月,取集贤关(属安庆),继克桐城(属安庆)、舒城(属六安)、祁门等重镇。 1854年(咸丰四年) 1月 ,太平军占庐州(今合肥),安徽巡抚江忠源(曾国藩同乡至交)身多处负伤投水自尽。 2月 ,在湖北黄州(今黄冈)大胜,湖广总督吴文镕(曾国藩座师)力战,败,投水自尽。 太平军西征长江中游 太平军进而克复汉口、汉阳,包围武昌(韦俊、石凤魁)。同时另分军两路,一支(石祥祯、林绍璋)向湖南进军,与曾国藩所率湘军战于岳州、湘潭和靖港。 一支(曾天养、陈玉成)旋向鄂西、北挺进,连克孝感等地。6月曾天养占澧州(澧县)、常德。两支队伍在龙阳(属常德汉寿县)会师。在得知湘军将大举进攻后,又先后退出桃源、常德,据守岳州(岳阳)。又撤离岳州,退守城陵矶,屡次血战,败,退出湖南。 七月底太平军城陵矶败,退出湖南,湘军东进,水师驻新堤金口八月初驻簰洲;陆军驻崇阳通山准备直下收复武汉 174咸丰四年(1854年) 九月十三日 澄、温、沅、季四位老弟左右: (四弟曾国潢字澄侯,六弟曾国华字温甫,九弟曾国荃字沅浦、子植,曾国葆字季洪比曾国藩小17岁,四六九皆族中排行,故称)(给平辈朋友时,一般会用"足下",也可以称"阁下""执事""左右"等 ) (八月) 二十五日着 (派) 胡二等送家信,报收复武汉之喜。 二十七日具折奏捷。 (九月) 初一日,制台杨慰农 霈(杨霈,清汉军镶黄旗人,字慰农。道光进士。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布政使、顺天府尹。咸丰四年授湖北巡抚。旋擢湖广总督。咸丰五年石达开率太平军西征,攻下武昌,以失地革职 ) 到鄂相会,是日又奏 (八月) 二十四夜焚襄河贼舟之捷。 初七日奏三路进兵之折。其日酉刻,杨载福 (杨岳斌字厚庵) 、彭玉麟 (字雪琴) 等率水师六十余船前往下游剿贼。 杨岳斌。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人,晚清名将, 湘军水师统帅 。行伍出身,曾参与镇压新宁 李沅发 起义。咸丰三年(1853年),随曾国藩创建湘军水师,任右营营官,此后多次与太平军交战,屡立战功,累升至福建水师提督,赐号 彪勇巴图鲁 。同治年间,与曾国藩、曾国荃定计合围南京,围剿长江两岸,镇压太平天国,授 陕甘总督 ,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清代异性爵位世职:①公、②侯、③伯爵④子爵⑤男爵⑥轻车都尉(正三品)⑦⑧⑨ 共九级二十七等)光绪元年(1875年), 杨岳斌 受命与 彭玉麟 整顿 长江水师 。光绪十一年(1885年),率军赴援台湾,协同 刘铭传 共御法军。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赠 太子太保 ,谥勇悫。杨岳斌能诗文,尤善书法,有《杨勇悫公遗集》传世。 彭玉麟,字 雪琴 ,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1816~1890年, 祖籍衡阳县。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人称" 雪帅 "。 湘军水师创建者 、 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彭玉麟曾于道光末年参与镇压 李沅发 起事,被授予蓝翎顶戴,却辞官不就,后至 耒阳 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晚年累官至 两江总督 兼 南洋通商大臣 、 兵部尚书 ,封一等轻车都尉…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于衡州,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彭玉麟不治私产、不御姬妾。于军事之暇,作画吟诗,尤以画梅闻名。 初九日,前次谢恩折 / 奉 (恭敬地捧着、接受(多指上级或长辈的) 朱批 (清代,皇帝用朱笔在奏章上所作的批示) 回鄂。 初十日,彭四、刘四等来营,进攻武汉三路进剿之折,奉朱批到鄂。 十一日,武汉 / 克复之折 / 奉 / 朱批、廷寄 (清公文名称。雍正十年(1732)成立军机处,一些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封面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称寄信,通称廷寄) 、谕旨等件,兄 署 (代理,暂任官职) 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 (顶戴花翎:顶戴,就是官员戴的帽顶。花翎,是皇帝特赐的插在帽上的装饰品,孔雀羽毛所作,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亦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 清朝初期,有资格享戴 ①三眼花翎: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②二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③单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④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 。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而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因国库空虚,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为7000两实银,蓝翎为5000两实银!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一时荣之。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另有蓝翎,与花翎性质相同,鹖hé鸟(一种像雉而善斗的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侍卫军官) 。 兄意 (指自己的想法) 母丧未除,断不敢受官职。若一经受职,则二年来之苦心孤诣,似全为博取高官美职,何以对吾母于地下?何以对宗族乡党?方寸之地,何以自安?是以决计具折辞谢,想诸弟亦必以为然也。 功名之地,自古难居。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名震一时。人之好 (联系下文应为hǎo) 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 / 则人必有 / 受 / 不美之名 /(我有美名肯定会遭到骂名) 与 / 虽美而 / 远不能及之名 / 者 (有美名却不能远播的人) ,相形之际,盖难为情。兄惟谨慎谦虚,时时省 (自我反省) 惕 (惕,戒惧,小心谨慎 ) 而已。 若仗圣主之威福,能速将江面肃清,荡平此贼,兄决意奏请回籍,事奉吾父,改葬吾母。久或三年,暂或一年,亦足稍慰区区之心,但未知圣意果能俯从否?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 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 (散失) , ("骄佚"同"骄逸"。骄纵放肆。骄奢安逸 ) 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道光二十七年6月,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有缺即补)。 道光二十八年,稽察中书科事务。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授礼部右侍郎(二品)。8月署兵部左侍郎(署:代理、暂任官职 ) 道光三十年6月,署工部左侍郎 。 咸丰元年5月,署刑部右侍郎,10月,充顺天武乡试正考官。 咸丰二年正月,署吏部左侍郎。6月,充江西乡试正考官,途中因母丧归家。12月奉到帮办团练之命。 咸丰三年在衡州(衡阳)练兵造船。 咸丰四年4月靖港之败,5月"止革职,不加严谴"。8月"得赏三品顶戴"。此时9月收复武汉,"署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 ①靖港之败后《家书151》: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 不许坐轿, 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 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 插田莳(shì移植(秧苗)。栽种) 禾/ 等事,亦时时学之。 庶(但愿,或许) 渐渐务本(本:指事物的基础或主体。《 论语·学而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不习于 淫佚 (指行为放荡) 矣。 至要至要,千嘱万嘱。 ②《家书152》: 半耕半读,未明而起,同习劳苦,不习骄佚(同"骄逸",骄纵放肆。骄奢安逸) ,则所以 保家门而免劫数 者,可以人力主之。望诸弟慎之又慎也。 ③《家书157》:此时曾国藩因靖港之败被革职,"不加严谴"。 我兄弟五人,无一人肯整齐收拾者,亦不是勤俭人家气象。以后宜收拾完整,可珍之物固应爱惜,即寻常器件亦当汇集品分,有条有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 ④《家书159》: 儿侄辈总须教之读书,凡事当有收拾。宜令勤慎,无作欠伸懒漫样子,至要至要。 吾兄弟中惟澄弟(四弟曾国潢) 较勤,吾近日亦勉为勤敬。 即令世运艰屯(艰难) ,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 愿吾弟及吾儿侄等听之、省之。 ⑤《家书163》: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 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者;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 予(我) 深悔往日未能实行此二字也,千万叮嘱。澄弟(曾国潢) 向来本勤,但敬不足耳,阅历之后,应知此二字之不可须臾离也。 ⑥《家书166》:此时太平军退守岳州(岳阳)、城陵矶,与湘军屡次血战,互有胜负。曾国藩"惟静镇谨守,以固军心而作士气"。 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 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 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家中若送信来,子侄辈亦可写禀来岳,并将此二字细细领会,层层写出,使我放心也。 ⑦《家书171》:此时湘军东进,驻防新堤、螺山、嘉鱼、金口。金口"去武昌仅六十里"。 诸子侄辈于勤敬二字略有长进否? 若尽与此二字(勤敬) 相反,其家未有不落者; 若各个勤而且敬,其家未有不兴者,无论世乱与世治也。 诸弟须时时留心,为子侄作榜样。 ⑧《家书173》:此时曾国藩被赏三品顶戴。湘军大营已由嘉鱼县进驻簰洲湾镇。 凡一家之中, 勤敬 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 和 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 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 一代疏懒,二代淫泆(yín yì,放恣,恣意妄为;恣纵逸乐;淫荡、淫乱)(泆yì 水奔突而出。放荡;淫乱 ) ,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 四弟(曾国潢) 、九弟(曾国荃) 较勤,六弟(曾国华) 、季弟(曾国葆) 较懒,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惰样子,至要至要。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⑨《家书174》此时湘军收复武汉,曾国藩署湖北巡抚,并赏戴花翎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 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散失) ,("骄佚"同"骄逸"。骄纵放肆。骄奢安逸 ) 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罗罗山 (罗泽南,号罗山,早慧,科举之路却不顺,33岁才过童子 试 ,44岁被举为孝廉方正,才有了举人功名。罗泽南有28年的设馆教书生涯,学问博,人谦和,从者数百人,培育大量人才,撑起半个湘军,罗泽南亦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湘军将领、理学家、文学家。 因战功卓著,历迁任知县、同知、道员(加按察使衔)。1856年攻武昌中弹身亡,咸丰帝下诏以巡抚例优恤,谥号忠节,加巴图鲁荣号,建专祠奉祀) 于十二日拔营,智亭 (塔齐布) 于十三日拔营,予 (我) 十五六亦拔营东下也。余不一一。乞禀告父亲大人、叔父大人万福金安。 寄骆中丞 (湖南巡抚骆秉章) 信,节抄一段: 二十一日,罗山 (罗泽南) 由金口移营至河泊山,水师出队接应,恐贼因我营垒未成而遽来扑也。 水师与花园江边贼营对敌,各哨官中有勇敢者冲过贼营,直下鹦鹉洲、汉阳、鲇鱼套等处。 贼见水师已出其下,立时慌乱。而罗老 (罗泽南) 及确湖、义渠各营竟不扎营,直扑贼垒。 贼恐水师抄后,陆军攻前,相率奔溃。罗老 (罗泽南) 、义、确及李光荣之川勇三路冲入,将贼营三座踏平。烧毁其墙三重,高皆盈丈。又濠三层,引江水入濠内通 青林湖 ,竹签密布十丈,用钓桥出入。彼自奔溃,并此而不能守。 军事纯视气之盛衰,不尽关人力也。 水师自巳刻开仗,至二更始行收队,烧贼船约三百余号,夺获亦近百号。自沌口起下至鹦鹉洲,东至鲇鱼套,烧毁略尽,套内尚未烧净。西岸沌口之下盐关贼营四五座,亦被魁 (魁联,汉军正白旗人,宝庆知府) 、杨荆奚踏破烧毁 。 盖贼之所以坚垒于两岸者,皆重重置炮以击我之水军。忽见水军冲出营垒之下,顿失所恃,遂相顾惊奔。而水军由江中轰岸营,子如雨下,故东岸罗老 (罗泽南) 、义、确之军能破贼营,西岸魁 (魁联) 、杨之军亦破贼营,各夺炮百余座,马数百匹。 二十二日,水师清晨出队,接攻鲇鱼套之船,鏖战约一时之久。各营奋勇,哨官遂弃而之 (去,到) 他,竟攻汉口,直下塘角,并追剿 青山 以下,从下游雷轰而上,纵火焚舟,适北风甚劲,贼船不能下窜,塘角、汉口、鲇鱼套等处同时延烧,火光烛天,比二十一日所焚之船数尚倍之,夺获贼船约二百余号。杨载福 (杨岳斌) 等自青山归来,又入襄河烧船十余里。其未烧尽者,仅鲇鱼套口内数十号,襄河口内若干号而已。 是日罗罗山 (罗泽南) 等进踏鲇鱼套贼营六座,直抵武昌城根。魁 (魁联) 、杨荆兵亦踏尽西岸贼营,直抵汉阳城根。 二十三日未明,两城 (武昌、汉阳) 贼众皆逃,仅留数十人点放虚炮。我军辰刻入城,两岸同时克复。贼之衣被钱物一概未收,徒手 翦 jiǎn 发 (修剪头发或者剃光头发) ,鼠窜狂奔。从东门逃出者,至 洪山 一带遇塔兵 (塔齐布的兵) ,杀二千人。自军兴以来,未有如此痛快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