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国有资产总规模3500亿元、国有企业营业收入700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上缴税金30亿元……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惠州市国资系统工作部署会上,惠州市国资委亮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目标。 蓝图催人奋进,奋斗正当其时。站在谋划推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时间节点上,惠州市国资委聚焦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描绘出一幅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交通能级 2023年,惠州城市交通能级将迎来又一次大跃升。 将于年内通车的广汕高铁,在惠州市内设有4个高铁站。届时,从惠州出发前往广州或汕尾,最快只需30分钟。 同样将于今年通车的惠龙高速,则是惠州境内又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龙门县往惠州城区的车程耗时将缩短至40分钟。 在这些重大交通工程项目中,处处可见惠州国资国企的身影。 位于惠城区三栋镇的广汕铁路惠城南站交通枢纽配套项目,由惠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分两期实施。为了实现与广汕铁路同步完工通车的目标,该项目在春节后立即复工,火力全开抢抓施工进度。 对于惠州而言,轨道交通的另一关键环节是城际铁路的建设。近日,惠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叶育强率队前往惠州交投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项目调研。将于2024年通车的这一交通工程是广东省重点项目,也是首个由惠州自主投资、建设的城际铁路项目。项目起于莞惠城际小金口站北端,终于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全线采取双线双洞设计,长6.357公里,其中地下段全长5.05公里,隧道占比近80%,计划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旅客乘坐莞惠城际可以直通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并通过快速换乘前往深圳。 为了全力冲刺盾构隧道贯通目标,今年春节期间,该项目200名施工人员放弃休假,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提升交通通达度,是惠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效"命门"所在,建设一刻也不能缓。近日,惠州市交投集团召开惠龙高速公路项目工程建设推进会,要求确保惠龙高速公路项目于今年9月完工,10月具备通车条件。这条高速公路北起于龙门县平陵街道X218线附近接入武深高速,往南经博罗县,在惠城区汝湖镇顺接已通车的惠大高速公路,路线主线里程60.888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为倒逼项目节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惠州市交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志华表示,将用好"领导一线指挥,员工一线拼搏,问题一线解决"的"一线工作法",抢抓工期、加速推进,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人员从严问责。 2022年国企总资产突破2500亿元 国资国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市场信心,是稳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收官,惠州国资国企也通过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统计显示,2022年全市国企总资产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53.1%;营业总收入588.75亿元,同比增长22.1%;市属企业完成项目投资339.6亿元,在稳增长、保民生方面更好地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这一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惠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也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在这一轮市属企业战略性整合重组中,惠州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产业等"2+1"产业为主体,围绕"城市建设、交通设施、港口设施、水务运营、资本运作、产业投资"等"4+2"板块,将市属一级企业整合为6家,形成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港口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惠州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六大集团。 在过去三年改革的浪潮中,"4+2"六大集团主责主业更加清晰,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不仅如此,过去一年,惠州国资国企也在"双统筹"中展现了硬核担当,深入实施国有房屋资金减免政策,选派1275名党员干部驰援全市57家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国企惠民 药物共享"活动,免费发放退烧药、感冒药等紧俏药物超5万粒。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判断国企是否高质量发展,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叶育强介绍了"一利五率"这一最新国企经营指标体系,即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我们要自觉将‘一利五率’与企业发展战略进行深度融合,以‘一利五率’目标统领企业生产经营工作,通过‘一利五率’指标的持续改善提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叶育强说。 今年力争拥有一家千亿国企 对于惠州而言,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千方百计做大资产规模。只有有了足够的"量",才能在时代发展大潮中站稳脚跟,获得一席之地。 聚焦"量"的做大,惠州提出,2023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突破3500亿元,到2025年底市国有企业资产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对惠州而言,用一年时间实现全市国企资产总规模增加1000亿元,是个不小的挑战。具体到2023年,惠州市国资委明确了今年全市国资国企发展的主要指标:全市国有资产总规模3500亿元、全市国有企业营业收入700亿元、利润总额50亿元、上缴税金30亿元。全年省市重点项目投资200亿元,项目融资150亿元。市属企业整合到180家以内。此外,力争拥有一家资产规模达1000亿元和一家资产规模达500亿元的国有企业。 3500亿元的国有资产总规模目标如何分解实现?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州市水务集团的目标为力争总资产规模超300亿元,市交投集团的目标为达到1000亿元,市城投集团为达到250亿元,市港投集团为达到70亿元,市国投集团为达到500亿元,市产投集团为达到140亿元。此外,各县区国有资产总规模合计需达到1240亿元。 要做大资产规模,就必须推动实现国资国企结构优化,更充分盘活国资国企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近日,惠州市国资委与多个国资智库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市国资委和国资国企做好新一轮国企改革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据悉,目前惠州市国资委已出台实施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方案,指导全市国企围绕主营业务合并"同类项",计划到今年底把市属238家企业整合到180家以内。 聚焦主业主责,惠州市国资委将做大做强"城市建设、交通设施、港口设施、水务运营、资本运作、产业投资"六大板块,做实"六张网",强化国企在重点行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 同时,市国资委还将推动国企围绕决策流程实施扁平化改革,通过大幅压减管理层级,推行扁平化治理结构,实施决策"流程再造"。 "今年,市县国企合作上也要展现新作为。"叶育强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属国企在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建立深化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强化利益补偿共享、要素资源互补,与县区国企一道协同推进县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大力支持县区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廖钰娴 【摄影】王昌辉 (部分图片来源惠州市国资委) 【作者】 廖钰娴;王昌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