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唯恐自己的子孙饿了肚子,给子孙们定下了铁律,宗室子弟既不需要从商,也不需要种地,从10岁开始由朝廷恩养,直到去世。许多宗室子弟为了创收,不断生孩子,孩子生得越多,领的俸禄也就越多。如此下来,明朝宗室从最初的不到一百人开始飞涨,到崇祯时期达到了二十多万人,比满清入关时的军队总数还多。 俗话说,盛极必衰。明朝这座大厦一倒,这些宗室子弟都成了落了毛的凤凰。毕竟每逢朝代更迭,前面王朝的宗室子弟都会成为新王朝的眼中刺、肉中钉。 纵使是亡国不绝祀的西周初期,周武王也会安排"三监"等诸侯来监察纣王之子。满清在这方面肯定比西周做得绝。 明初藩王一、满清入关之初的政策 1、满清入关之初的形势 顺治皇帝甫一继位,满清入关的时机便从天而降,吴三桂主动向满清示好,希望满清入关帮他对付李自成。英明神武的多尔衮迅即组织十余万大军入关,以吴三桂为前驱,仅用了一个多月就占领了京城。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崇祯虽亡,京城虽失,明朝的残余势力依然不可小觑,满清入京的当月,从洛阳一路逃至淮安的 福王朱由崧 被南京诸大臣拥立为弘光皇帝,承继明朝大统。 对照北宋当初被女真人所灭时,赵构在江南的条件。朱由崧无疑要好很多,首先,明朝自永乐迁都后,南京虽失去了都城地位,可却始终保留着一套健全的班子。其次,弘光政权与满清之间还有大顺政权可充当缓冲。再次,朱由崧手里不光有 江北四镇 ,还有拥兵 八十万 的左良玉。最后,南京背靠东南财赋重地,且湖广和江浙等地的赋税一向是先交到南京。 顺治元年的形势 弘光政权建立的同时,李自成率众兵分两路,分别从山西和河南向陕西大本营撤退。清军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紧跟其后。相对于弘光政权来说,满清对李自成更加重视,满清高层对李自成善于招揽百姓有深刻的认知。顺治元年十二月,清军多路大军围攻潼关,大顺军虽英勇无畏,终究架不住为数众多的红衣大炮,李自成不得不率众从陕西撤到湖北。 顺治二年五月,李自成在 九宫山 意外去世, 十余万 大顺军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或继续抗清,或投降南明。因大顺军曾经的活动范围实在太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满清要想彻底清除大顺军势力,并非易事,比如以李自成部将袁宗第等人为首的 夔东十三家 一直坚挺到康熙三年才覆灭。除此两部势力外,以巴蜀之地为抗清根据地的大西政权也很虎,不光有 二十多万 精兵,还有 李定国、艾能奇 等名将。 顺治二年的形势 2、满清的缓兵之计 满清在入关之前立国已有两代,吸收了不少明朝人才,比如 范文程 和 洪承畴 ,这两人都是战略大师级的人物,帮助满清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战略规划,不然以满清以前那种搂草打兔子的传统,肯定是无法在关内站住脚的。多尔衮率军入关之前,范文程就建议多尔衮把握住机会,不要光记得打仗,还得知道如何收服人心。 聪明的多尔衮是一点就透,他进了京城后,先是假模假样地为崇祯皇帝发丧,博取明朝残余势力的好感,然后对前明大臣稍作甄别便委以重任,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行政效率,接着不断向南明示好,避免南明与大顺等军合力抗清。依当时的形势,一旦满清四处树敌,很难招架得住。 洪承畴画像 正是秉持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宗旨,多尔衮当时对前明宗室表示出了强烈的善意,他不止一次地 对外宣称只要前明宗室降清,清廷将继续像前明一般恩养他们。 这种号召对于当时遍布各地的明朝宗室来说,如同天籁之音,毕竟无论是大顺军,还是大西军都将他们视同待宰羔羊。即使满清言行不一,不恩养他们,但凡能够让他们安安稳稳地生活,他们也是满足的。 崇祯太子 朱慈烺 受满清优待政策的影响,从大顺军中逃出后,一路乞讨回京,跑到了他的外公 周奎 家。周奎担心消息走漏后,自己会受牵连,就主动向多尔衮汇报了相关情况。多尔衮根本就没想过善待前明宗室的事情,更何况这个人还是崇祯太子,于是借口这个朱慈烺是假冒的,让人给了结了。当时像朱慈烺一般上了套的前明宗室子弟不在少数。 多尔衮画像二、满清站稳脚跟后的政策 1、从恩养变"朱贼" 随着大顺军逐渐凋零,清军的主攻方向变成了南明,好看不中用的弘光政权一个像样的仗都没打出来就丢了南京。虽说 朱聿键 在福州继续搞了个隆武政权,可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满清已经在关内站稳了脚跟,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满清高层鉴于清军的主要任务从立足转变成了扫荡群雄,一改之前对前明宗室的态度。 立足的时候需要前明宗室不抵抗,扫荡群雄的时候需要前明宗室受到控制,不然今天一个唐王,明天一个鲁王,天知道前明还有多少宗室子弟可以被反清势力推上前台? 早在顺治二年,满清就为了清楚掌握前明宗室的情况而搞了一出暗度陈仓的戏码,以批准前明的那些普通宗室子弟成为良民为由,对各地宗室情况进行了仔细摸排。 南明政权的流动 如果真的可以让前明宗室子弟安安稳稳地当良民,顺治四年就不会发生朱国柱捉获明宗室 朱充鲑 的事情。朱充鲑是何许人也?只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名前明宗室,他和崇祯皇帝都是出了不知道多少服的关系,其祖上是朱元璋三子晋王朱棡。他因为惧怕当满清的"良民",从山西躲到了山东。 就这么一个人,多尔衮在得知消息后,雷霆大怒,对地方官员发出了一系列灵魂拷问,并严令朱国柱等人赶紧抓人,生怕内里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说白了,前明的那些宗室子弟,甭管有没有地位和能力,在满清眼中,都是威胁。据相关文献所载,自顺治四年始,满清高层习惯以 "朱贼" 来称呼前明宗室,即使是皇帝朱批,都常常用 "朱贼" 二字。 明朝男性宗室爵位 2、除之而后快 一般来说,新王朝只会对前朝的主要宗室从严处理,而对那些普通宗室则是从宽处理,满清不这样。顺治三年五月,弘光皇帝朱由崧被满清以其有反意为由处死,和他一起的有 衡王朱由棷、德王朱由栎、潞王朱常淓 和 荆王朱慈煃 等前明藩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主动降清的。六月,清军克衢州,将城中的楚 王朱华壁、崇王朱慈爚 和 邹平王朱寿碒 等前明藩王尽皆处死。 九月,清军克福州,将城中的 西河王朱敏淦、翼城王朱弘橺 和 松滋王朱俨钅宰 等前明藩王尽皆处死。十二月,清军克广州,直接来了一波大清洗,将城中的 周王朱伦奎、鄢陵王朱肃汭、东会王朱肃泳、通山王朱蕴钺、巨野王朱寿钅朐、辽王朱术雅、南安王朱企钰、邓王朱器、郑王朱常瀓 和 益王朱慈炲 等二十余位前明藩王处死。满清对他们的亲属也是不分老幼,一概处死。 顺治四年的形势 据相关史料所载,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满清以各种方式处理了 50多名 前明郡王及郡王以上者,如果把他们的亲属都算上,人数恐怕得过万。顺治六年,两江及河南等地总督马国柱上报捕获一名原名 朱华塘 的前明宗室,此人当时已经 七十九岁 ,且只是一个末等的镇国将军,早在崇祯十七年就已经出家为僧。 马国柱在奏报中称朱华塘 "衰病垂危"、"乞食贫衲" ,建议朝廷对此人网开一面,然而多尔衮可不管这些,依旧下令让马国柱将朱华塘就地正法。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越来越多的前明宗室不敢露头,他们或出家、或改名换姓,求的只是一线生机,可惜满清的 "天网" 实在是既大又密,能从中逃出的前明宗室少之又少。 新旧更替总会有结语 明朝宗室作为明朝的特权阶层,在明朝覆亡之时,自是会成为很多新势力的消灭对象,他们所占有的那些资源,理所当然地会被新势力查收,他们身上的血脉,也理所当然地会让新势力寝食难安。站在明朝宗室的立场上来说,他们是没什么错,错的是满清,不该不做区分就对他们下狠手。 可站在满清的立场上来说,满清也没什么错,毕竟即使到康熙年间,依然有前明宗室冒出头来抗清。 如果双方都没错,错的是谁?是明太祖吗?还是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天启皇帝?抑或是崇祯皇帝? 参考文献: 《明史》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