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有个国家叫卫国,卫国是姬姓封国,是周王室宗亲,与天子亲近。地处交通要道,卫,意思是护卫,拱卫的意思。在春秋初期,卫国是个大国,设立封国的目的是为了防备殷商遗族。 可惜的是,从卫庄公开始往后数代国君,卫国内乱不断,政变戏码上演,成为了春秋时期最乱的国家。而这一切的起因,就是卫庄公教子无方,宠爱放纵儿子州吁(yu四声)开始的。我们来说一说今天的故事。 卫庄公的妻子是齐国太子的妹妹,叫庄姜,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卫国人曾为她写了《硕人》这篇诗来赞美她的美丽。然而作为国君的正妻,却没有诞下子嗣,所以卫庄公很不喜欢她。 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名女子,女子陪嫁的妹妹生下了桓公,因为女子地位不高,所以桓公为庄姜所抚养,庄姜把他看做是自己的儿子,所以桓公有着嫡子的身份,实际上桓公只是庄姜的养子身份。 州吁是卫庄公的宠妾所生,当时宠妾的地位很低下,州吁作为庶子是没有公位的继承权的,但是卫庄公很宠爱这个宠妾,对州吁也很是喜欢。再加上州吁长得十分像卫庄公,身材高大,十分勇猛。 州吁纵马毁庄稼 在卫庄公的宠爱下,州吁的性格变得骄奢淫逸,暴躁乖戾,性格张扬,又喜欢舞刀弄棒。州吁喜欢游猎,经常纵马踩踏田里的庄稼,肆意撞伤路上的行人。州吁飞扬跋扈的名声传遍了整个卫国。 有大臣石碏(que四声)劝告卫庄公,要好好管教州吁,卫庄公不听,任其放肆,依然宠爱他,甚至卫庄公还允许州吁可以蓄养士兵,带兵作战。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情况是很荒唐的。 在前面我们说到,桓公作为庄姜的养子,虽有嫡子的身份,是公位的继承人,但也是不稳固的,因为桓公只是养子。 而州吁作为庶子,因为卫庄公的宠爱却可以带兵作战,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必然影响到桓公的地位。同时,如果州吁认为桓公名位不顺,就会激发自己的野心,生出反叛之心。 事实也确实如此,卫庄公去世后,卫桓公继位。州吁认为,卫桓公只是养子,桓公能继承君位,那么他州吁也有继承君位的权利。同时,州吁认为卫桓公软弱无能,性格懦弱,很是瞧不起他,州吁和手下商量谋取君位的阴谋。 州吁先是在府中设宴,要宴请卫桓公。然后暗自调动兵马,藏于府中。布置妥当后,将卫桓公接到了府中,卫桓公不知道州吁阴谋,率众多大臣欣然赴宴。 州吁设宴刺桓公 饮宴中途,州吁通过敬酒接近卫桓公,在卫桓公无察觉的情况下,以匕首刺死卫桓公,桓公当场毙命。众大臣突然遇到这样的情况,毫无准备。然后,府中士兵一拥而上,包围大臣们。 众大臣见卫桓公已死,而州吁又早有准备,自知不敌,只能俯首称臣。州吁用车载着卫桓公的尸体,由众大臣拥簇进宫,称卫桓公暴毙身亡,来掩人耳目。然后举行登基典礼,自立为君。 州吁谋逆称卫公 至此,卫国政变不断,日继衰落,再无拱卫周王室的实力。 卫国的政变令人可惜,他导致了卫国日益衰落,也违反了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其实最开始的原因,是由于父亲对于儿子的长时间的宠溺,导致性格养成了骄奢淫逸,导致悲剧发生。所谓养不教,父之过也。 石碏劝庄公教子 大臣石碏曾劝过卫庄公不要太宠溺州吁,他说:"我听说爱儿子就要教他走上正道,骄傲,奢侈,放荡,享乐,会让人走上邪路,过多的宠爱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受到宠爱而不骄傲,骄傲却又安于低位,地位低却不产生怨恨之心,怨恨却能控制自己,这种人太少了。你如此宠爱州吁,必定招致祸害,应该及早制止这种行为。以下克上,以少凌长,以疏间亲,以新离旧,以弱辱强,以邪压正,这是六种逆反行为。君王仁义,为臣恭顺,为父慈善,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才是六种顺应的行为。舍顺而学逆,会加速祸害的到来,您应该消除祸害。"然而卫庄公不听,依然宠爱放纵州吁,造成弟杀兄,臣弑君的谋反行为,使得卫国衰败。 然而,教育孩子是很困难的。虽然石碏懂得这么多道理,这样劝告卫庄公,但是他的儿子也没有教养好,反而成为了州吁的同党,谋逆之人。 对子女的教育,须慎之又慎,可能一步踏错,就再也无法挽回。 #历史开讲##历史有知识##历史故事##教育##教育孩子##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五千年华夏文史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