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车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再创新高。然而,受国补退坡及购买力提前透支等综合因素影响,今年开局并没有迎来开门红。有人认为,度过阵痛期在所难免。 今年车市的发展走势,以及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自主品牌的领先优势又能维持多久?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今年一季度新能源车产销无可避免会受到冲击,但全年增长仍然有望超过30%,而自主品牌处于领先地位的格局也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改变。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市场会受影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比2021年高了12.1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倍。 虽然去年新能源车市场增速依然喜人,但今年伊始没能迎来开门红,产销同比出现了微降。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许海东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市场可能会受到补贴政策退出、消费提前透支等综合因素影响,相信二三季度会逐步恢复正常。 对于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走势,许海东预计,中国汽车市场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预计能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0%左右。 在许海东看来,有利于2023年汽车市场发展的因素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扩大内需、地方补贴政策将带动底层消费复苏。 新能源赛道"飙车",自主品牌要比拼后劲 3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实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7%和93.4%,产销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自2012年我国出台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87%,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了1596万辆,我国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引导力量。 此前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 在南都·湾财社《2022年新能源车百强报告》中也可以看到,产销量及保值率等反映市场认可度的关键指标中,合资品牌及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基本上都无缘TOP50。 许海东表示,自主品牌车企占据明显的优势,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除了政府层面通过各种补贴政策制定了方向,这也和车企自己的努力、对产品不断改进密切相关。这包括三电系统供应链的规模成本有所下降,充电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 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个、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前已经达到2.7:1的车、桩配套比例,基本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在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众多自主品牌车企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上,积极运用智能网联新科技,不断打造出产品新的亮点。有合资背景的自主品牌车企,更是通过多年的合作模式,在技术、正向设计、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收获匪浅。因此,形成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赛道领先于国外品牌的局面。 许海东称,下一步,挑战将来自于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例如电池单体能量效率更高、智能网联技术向L3、L4进一步扩展等。可以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开始发力之后,自主品牌将面临"后劲"是否充足的问题。 对话许海东 如果一季度销量严重下滑 相关政策可能延续 许海东,198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系汽车专业,199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兼产业研究部部长。 拥有30多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现从事汽车产业全产业链相关研究、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国内外汽车市场分析和预测;行业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协调管理,产业安全管理,汽车后市场管理等工作。 南都·湾财社: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出,今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似乎开局就不利? 许海东:其实,今年一月份比较特殊,由于春节较早,因此应以去年2月份(春节月)作为参照。基于这样的逻辑,1月产销实际上比去年2月(春节月)分别增长15.4%和22.2%。 无论如何,今年1月份新能源车销量的确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补贴政策退出。相比之下,去年底消费提前透支是重要因素,加上今年1月份是春节月,对产销量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过,如果一季度汽车销量出现严重下滑,政府有可能考虑相关政策的延续。 南都·湾财社:今年的新能源车市以及自主品牌车企将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影响? 许海东:有可能影响车市的不利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国内宏观经济整体走势如何,是影响到汽车消费市场的关键。像房地产投资下降,互联网、民营企业发展放缓,这些都会使消费信心受打击。同时,芯片供应紧张仍将持续。尤其是高端、高算力芯片仍然紧缺。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财政原因,对汽车消费支持的力度出现下降。由于2022年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了部分消费,这也会对今年的购买力带来冲击。 对于自主品牌车企来说,也可能会面临多种因素影响。动力电池原材料仍然处于高位运行,重要芯片的供给短缺及价格高企,都是车企今年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虽然自主品牌"出海"增速较快,发展势头良好,但也要考虑到欧盟对供应链的审核更加严格,未来征收碳关税等制约因素。 南都·湾财社:前段时间,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历史性的决议,决定2035年完全停售燃油车。近几年新能源车的市场保有量提升迅猛,有人觉得,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指日可待? 许海东:事实上,我认为燃油车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近年纯电动汽车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时至今日,从续航、充电等方面的表现来看,还存在众多痛点,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相比之下,燃油车被各国政府限制,主要问题在于碳排放,并不是来自污染方面。在目前的状况下,新能源车会面临10年甚至15年与燃油车长期并存的局面。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出品方:南方都市报 湾财社 N视频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陈文定 项目策划:王莹 项目统筹:王卓江 伍静妍 关健明 范玉平 执行统筹:梁罗喆 黄露 记者:梁罗喆 胡雯雯 陈镜安 编辑:黄露 郭毓玲 李美钰 技术:郑冰蓉 梁秀霞 设计:张博 林泳希数据合作机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北京精真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瓜子二手车、盖世汽车研究院、黑猫大数据中心、车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