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厌恶发妻,给儿子起了个很晦气的名字,7年后,他后悔不迭
近代,受"自由恋爱"思想的影响,一些"文化人"和父母之间总会因为婚姻发生一些不愉快,最后遭殃的是思想传统的妻子,因此诞生了不少"渣男",徐悲鸿就是其中之一。
徐悲鸿的发妻是父母选的,他对这个妻子意见很大,连带着儿子都看不顺眼,起了个很晦气的名字。7年后,徐悲鸿后悔不迭。
徐悲鸿给儿子取了什么名字?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他有着怎样的感情故事?
一、徐悲鸿被迫娶妻
徐悲鸿出身贫寒,不过他的父亲诗文书画样样都会,徐悲鸿9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画,他对父亲是感激而敬重的。
然而徐悲鸿17岁的一天,父亲把他叫到跟前,说:"你也老大不小了,是时候成家了,我们给你定下了一门亲事,早点安定下来吧。"
徐悲鸿一直憧憬自由恋爱的婚姻,对父亲的包办婚姻十分反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前往上海,除了表达自己的反抗,也想在这里学习西方绘画。
可事不如人意,几个月后父亲病重,徐悲鸿不得不回到家乡。病床上的父亲恳求他:"我也活不了几年了,唯一的心愿就是看你娶妻,你就答应我吧。"
看着父亲憔悴的病容,徐悲鸿不忍拒绝,只能忍痛答应,而这个妻子连名字都没在历史上留下,只能称她为徐氏。
虽然不爱发妻,但徐悲鸿仍然和她发生了夫妻之实,第二年两人生下一个儿子。
有"爱屋及乌",自然也有"厌屋及屋",因为不喜欢徐氏,徐悲鸿对她生下的儿子同样不喜欢,给儿子取名"劫生",一听就很晦气。二、徐悲鸿对儿子的态度
话说,徐悲鸿原来叫"徐寿康",包含了父母对他的美好祝愿,但他后来搞艺术,执意改名为"悲鸿",给儿子取名也走了这个路子。
在徐悲鸿看来,这个孩子的出生就是场劫难。而徐劫生最大的劫难,大概就是有这样一个冷漠的父亲吧。
徐氏没有说什么,毕竟她从小接受的是"三从四德"教育。但徐父徐母坐不住了,他们狠狠地把徐悲鸿数落一通,将孩子的名字改为"吉生"。
徐悲鸿反对包办婚姻没有错,但他既然碰了徐氏,两人又有了孩子,就有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而这两个角色,他显然扮演得都不合格。
儿子出生后,徐悲鸿对家乡仍然毫无留恋,他毅然决然离开,再次前往上海,继续自己的艺术之路,对徐吉生不闻不问。
第二年,父亲病逝,徐悲鸿不得不回乡侍奉母亲,在附近的三所学校上课,他对徐吉生的态度依然没有什么改变,好在有母亲和奶奶疼爱小吉生。
直到吉生四岁的时候,徐悲鸿发现儿子有着非常高的绘画天赋,心里十分欣喜,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孩子。
徐悲鸿看儿子顺眼了不少,尽管算不上疼爱,但他对吉生有了一些亲近感,也想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绘画天才。三、妻儿相继离世
可惜"吉生"终究还是那个"劫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应劫而生。7岁的时候,一场大病带走了徐吉生,这个可怜的孩子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徐悲鸿心里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他对曾经给儿子取名"劫生"感到自责,后悔不已,认为是自己害了儿子,但也仅此而已,徐氏就不一样了。
儿子是徐氏唯一的精神支撑,吉生去世后,徐氏的精神大受打击,不久就卧床不起,撒手人寰。而在徐氏病重时,徐悲鸿正在上海学画,并未回家探望过,冷漠到极点。
在这段婚姻里,受伤最深的不是徐悲鸿,而是徐氏,没得到丈夫一丝一毫的关怀,却不敢有任何怨言,在悲哀中死去,连唯一的儿子都早早离世。
被徐悲鸿厌恶的原配和原配之子早早给他腾开道路,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追求所谓的自由。没过多久,徐悲鸿结识了名门小姐蒋碧薇,两人一起私奔到日本。
可笑的是,徐悲鸿和蒋碧薇的婚姻也没能走到最后,后来徐悲鸿爱上了自己的学生,蒋碧薇则给国民党要员张道藩当了情妇,两人都是婚内出轨。
在蒋碧薇写的个人传记中,徐悲鸿被批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遭遇打家劫舍时,徐悲鸿扔下妻儿自己逃走了;坐火车时,给自己买二等座,给孩子买三等座;在欧洲办画展时,和别人锱铢必较……
在艺术上,徐悲鸿是个大师,但在家庭中,他却并非良人。
结语
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徐悲鸿活得太过自我,不受道德束缚,他将心血都倾注在自己热爱的绘画事业上,分给家庭的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