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燃 王品)12月10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神农架国家公园等11处中国自然保护地入选。 2016年11月17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挂牌成立。试点过程中,神农架国家公园将4个世界级保护地、4个国家级保护地和2个省级保护地的优势资源进行重组,建立局机关、管理处、管护中心三级管理体系,实现一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标准管理的目标,有效解决多年来影响神农架发展的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问题。在保护自然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提升社区福祉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 "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以来,整合了交叉重叠和碎片化管理区域,实行分级、分区、分类管理。" 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区行业管理科负责人孟辉介绍,神农架国家公园严格落实《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一园一法"引领,开展生态保护"十严禁",出台《神农架国家公园野外巡护技术规程》和《神农架国家公园生物监测技术规范》,对自然资源开展全监测。自筹资金6000余万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牵头成立了"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深化了区域生态保护合作。 实施全面保护、全员保护、全时保护,筑牢神农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北纬31度的"绿色奇迹",是神农架国家公园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行业管理科副科长陈金鑫介绍,神农架国家公园现有川金丝猴的数量稳步增长到1470余只,修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共计近300万平方米。 据统计,从成立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先后救助了1000余只动物(含居民、志愿者、游客自发救助的野生动物),救护种类达30余种,包括毛冠鹿、松雀鹰、黄麂、金丝猴、猫头鹰、金雕、猕猴、黑熊、野猪、斑羚、红白鼯鼠等。 走近神农架国家公园,越发觉得四季皆景,与经过生物廊道的金丝猴不期而遇,会常常听到居民自觉救护野生动物的事迹,这些和谐生态环境的美好图景是国家公园体制下保护升级的成果。回头看,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严保护、大科研、全监测"体系已经形成,保护管理效能大大提高,政策及科技加持使得野生动植物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和福利,国家公园保护优先和全民公益性也逐步彰显。 此次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后,神农架国家公园将进一步开展国际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同时,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提高全球知名度。 编审:马黎明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